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简介 >> 正文

专著二:乡村旅游与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8日 21:42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新近发展出来的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常因为被泛化而难以给出具体确切的边界。但是,以其产生和发展的目的、土壤等方面来看,乡村旅游一方面旨在保护传统乡村的基础上适应当下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在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上为旅游业带来新鲜血液,因此它较为注重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业的分支,其所吸引的消费对象是与传统农村成长环境相背离的城市居民。其消费的逻辑是以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农事活动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满足城市游客对农村面貌的求知心态以及休闲需求。

在明晰乡村旅游概念基础上所引申出的一系列思考中最直接的,便是关于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对于传统村落而言,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城镇化浪潮之下得以保有活力,则必然需要走乡村旅游的道路。而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开发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其开发的模式、开发的程度以及开发的规划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于此同时,对传统村落而言,开发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文化效益,因此对于传统村落的开发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内容。前三章阐述了乡村旅游的相关课题,后四章则重在体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及其案例上。从前三章来看,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念、特征、类型和现状,作为全书乡村旅游部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四种模式,即一般模式、产业融合模式、田园综合模式、全域旅游扶贫模式,以四种不同模式来区分不同乡村其乡村旅游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第三章则从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前景的角度切入,在调查市场情况基础上确定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与空间规划,并进一步确定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程序和内容,最后分析其发展前景。因此,第三章实际上就是从规划方法和流程的角度进行阐述。总的来说,前三章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基本理论、发展模式与规划方法三个角度,为乡村旅游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从第四章开始,全书的着力点落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上。第四章也是从理论的基础上出发,在厘清传统村落概念、文化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探讨其综合价值以及保护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至第五章,将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即落实到传统村落的开发上,分析其现状和资源及资源开发情况。最后以第六章、第七章的案例分析结尾,即广西传统村落和玉林传统村落,来探析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典范。同时,本书还在末尾给出了广西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便于读者对照查阅。

全书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具有比较鲜明的亮点。一方面,结构上非常系统完整且层次分明。将乡村旅游这个大概念单独组成全书的第一部分,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深入逐渐递进。第二部分则阐述传统村落的开发保护,由大到小,将课题聚焦到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上来,层次分明。另一方面,全书的内容体系完整,从理论到实践、从乡村旅游的一般理论到具体方法的阐述;从具体案例分析来阐述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典范,由抽象到具体。因此,本书在探讨乡村开发保护,尤其是传统村落的乡村保护上,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为乡村旅游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现实实践起到了一定参考和促进作用。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相关著作和文献,也获得了诸多亲朋同事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还请各位同行、专家多加指教,以便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