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是全县瑶族、壮族人口最多的乡。1989年, 全乡瑶族人口39328人,占全乡人口的76.19%,占全县瑶族人口的30.96%; 壮族人口6155人, 占全县壮族人口的73.37%。莲花地处县境南隅,乡人民政府驻地莲花圩,距县城14公里。全乡属半山区,林地面积占58.45%,有耕地44761亩,其中水田31107亩。境内有莲花河、势江,已建成蓝洞水库、势江水利,保水田达86%。 农业主要产水稻、甘蔗、柑橙、槟榔芋等。山区盛产杉、松、杂木及松脂。土特产以刀柿、厘竹、槟榔李的质量为最优,产量均占全县首位,远销海外。1989年,粮食总产1950万公斤。农业总收入3341 .8万元,人均纯收入491 .9元。
乡内有县办蓝洞、势江水电站,用电户达91.1%。矿藏有钛、铁、铅、锌、锡、大理石、水晶石、锰等。乡镇企业有小水电站、胶合板厂、农机修理厂、松脂厂、纸厂、马赛克厂、炮竹厂、综合厂、木器加工厂等717个。 拖拉机172台。公路交通便利,每天有20多个班次客车路过,通往柳州、八步、全州、桂林、江永、黄坪等地;还有林区公路通往桑源、黄泥岗等地。
莲花瑶、壮族人民历来有开展民间文体活动的传统,解放后曾举行过7次中秋万人山歌大会,同时开展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电视、舞龙舞狮、球类竞赛等文体活动。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地、县农村文化、体育先进集体。
——《恭城县志》
二、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立莲花乡,属于第二区。
1950年4月建立城厢、莲花、嘉会、栗木区。10月划为6个区,第三区辖莲花等16个乡
1955年10月,各区改为地名称谓,莲花区为第三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9月1日,与东寨、势江2个乡合并成立莲花公社。
1962年下半年,撤销大公社,恢复区,设立小公社,改称莲花区。
1963年4月,撤莲花镇,并为区
1969年1月,撤区恢复大公社,改小公社为大队,复称莲花公社。
1970年,公社、大队不变,恢复莲花镇
1984年7月,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改设莲花乡,下设23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同年9月,改称莲花瑶族乡。10月原莲花镇改为街
1987年,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
1989年,莲花瑶族乡设15个村公所、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08个村民委员会。
1990年2月,复称莲花乡。
1994年10月,莲花乡撤乡建镇,设莲花镇。
1995年12月,撤所改委,村公所改设为村民委员会,原村民委员会不再保留。
2005 年,莲花镇辖莲花、竹山、枧头、笔山、朗山、湖山、门等、东寨、岩口、崇岭、老君、坪岭、独石、凤岩、势江、东科、杨梅、龙围、坪冲、黄坭岗、蒲源、桑源、蓝洞 23 个村民委员会及莲花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432 个。
——《恭城县志》、《恭城县志1989-2005》
三、行政区划
【2005年莲花镇行政区域一览表】
【2005年莲花镇自然村村名一览表】
四、山地
石榴界
位于莲花乡蒲源村东南与平乐、钟山两县交界处,海拔1372米。产杉、松、杂木及補竹、厘竹。
留石顶
位于莲花乡蓝洞村西,海拔1030米。产杉、松、杂木、厘竹和水晶石、花岗岩石。山下有蓝洞水库。
笔山
位于莲花乡笔山村笔山屯旁。平地凸起一小山,形似笔尖而得名。山下有岩,山旁有莲花河,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可供游览。
崆峒山
位于莲花乡竹山村新桥头屯北。山傍莲花河,山中有岩洞,可盘旋而上,半山有洞口可远眺。茂林修竹,风景秀丽。
山狮角
位于莲花乡枧头村山狮角屯旁,形似狮子,傍势江河,林木茂盛,半山有岩,可供游览。
山旗头
位于莲花乡凤岩村山旗头屯旁,形似一面飘扬的大旗,故名。山下西侧有晋、南北朝古墓群。
东科山
位于莲花乡东科村东科山屯东,海拔1160米, 产松、杉、杂木。
——《恭城县志1989-2005》
莲花瑶族乡有人口51621人,每平方千米162人;2000年莲花镇有人口53323 人,每平方千米 167 人;2005年莲花镇有人口54259 人,每平方千米 170 人
【1989年莲花乡人口分布及密度】
——《恭城县志1989-2005》
六、民族
【1990年各民族人口分布】
农业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月柿、柑橙、甘蔗及槟榔芋等。1989 年,粮食播种面积 4013 公顷,粮食总产量 19503 吨,农业总收入 3341.8 万元。2005 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5391 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 9171 公顷,粮食播种面积 4488.5 公顷,粮食总产量 23069.9 吨。肉类总产量 4822 吨,禽蛋产量386 吨,水产品产量 996 吨。水果种植面积 4666.7 公顷,水果总产量 9.5 万吨。建有莲塘岭 667 公顷无公害月柿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是广西最大的无公害月柿生产基地。全年牛存栏 13210 头,出栏2601 头;生猪存栏 40522 头,出栏 60503 头。
——《恭城县志1989-2005》
2017年,莲花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0.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完成9.08亿元。
3.乡镇企业
1989 年,有乡镇企业 717 家,企业总收入 800.2 万元。2005 年,有乡镇企业 1441 个,其中工业企业 334 个,企业从业人员 4477 人,上缴税金 368 万元。乡镇企业以花岗岩开采及石材加工为主。现已开发的花岗岩区位于蒲源一带,加工成材的产品已在国内打开市场,主要有芝麻色、浅红色、红色 3 种,其中红色花岗岩材质可与“岑溪红”媲美.
——《恭城县志1989-2005》
4.贸易 莲花圩
每月3 日、6 日、9 日为圩期,商品交易以豆类、黄糖、茶叶、月柿、槟榔芋、柑橙、猪肉、猪花、蔬菜、竹木器等农副土特产品为主。1989 年 4 月,投资 100 万元的莲花圩贸易市场(一层)建成使用,建筑面积 5000 平方米。1996 年春,在莲花粮所门前征地 1866.67 平方米,投资 20 多万元建成简易钢架棚顶式结构的水果猪花市场,建筑面积 1300 多平方米。2000 年春,在莲花圩贸易市场一层加盖简易钢架棚,市场使用面积扩大到 5794 平方米。2005 年,有商业门面 81 个,鲜肉、土产和杂食、服装、鞋帽等摊位 594 个
八、交通运输
莲花镇有通往县城恭城、平乐县同安镇的二级公路,通往三江乡的县道已铺柏油。
九、社会事业
教育1989 年,全乡有初级中学 4 所;小学 23所;共有教师 273 人,在校学生 7573 人。2005 年,全镇有初级中学 2 所,小学 23 所,幼儿园、托儿所2 所;教师 498 人,在校学生 7010 人。
——《恭城县志1989-2005》
截卫生1989 年,境内有中心卫生院 1 所,有医护人员 52 人,病床 32 张,占地面积 13333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14 平方米。1998 年,通过“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2005 年,镇内有卫生院 1 所,占地面积 13846.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567 平方米。有卫生技术人员47 人,其中医师 27 人,护士 13 人,药师 4 人,检验 3 人。病床 40 张。设内儿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中医科及防保科等,率先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另有村卫生室 58 个、个体及乡村医师 72 人
——《恭城县志1989-2005》
3.社会保障
2017年,莲花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998人,参保率101.47%,发放率100%;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共8609人,领取金额929.77万元。年内,共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43.1万元,优抚定补资金47.29万元,高龄津补贴25.38万元、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16.1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0人。发放救济大米1.8万千克、衣物1915件套。完成276户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650.45万元;发放因灾倒房重建救助金34.26万元。
4.基础设施
2017年,莲花镇总投资金额22.2万元的蒲源村、桑源村村级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完成建设,已并网发电。实施完成农村“一事一议”建设项目41个。投资120万元新建老君、岩口、崇岭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5. 建制镇建设
莲花镇1994 年 10 月以前,莲花圩镇为农村集镇。1994 年 10 月,莲花撤乡改镇。莲花镇盛产月柿、柑橙、槟榔芋、桐油、松脂、杉松木及厘竹等农副土特产品及林产品,莲花集镇为县境内一个重要的商品贸易地。1998 年,莲花集镇拆除旧建筑物 2500 平方米,扩宽街道 1100 米,新建房屋4150 平方米。2000 年 4 月,莲花镇被列为全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范围。2001 年 11 月,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莲花镇总体规划》。同年,改造莲花圩农贸市场,建成势江水果市场;铺设完工莲花东街长 734 米的柏油路;占地面积 3453 平方米的停车场于 2003 年建成启用。2003 年 3 月,镇财政所至镇政府街道改造工程动工,拆除两侧民房 42 户、面积 996 平方米,拆除镇老圩厂 2300 平方米。至年底,长 300 米、宽 12 米的水泥街道以及街道两侧排水沟、路灯建成,两侧居民自筹资金开始回建房屋;莲花东街、田厂大圆盘至莲花中学街道 1100 多米道路路灯安装完毕。乡科技文化中心于 2004 年建成。2005 年,未开展新的建设
——《恭城县志1989-2005》
6.势江水利工程
位于莲花乡势江村,民国27年由广西省政府派员勘察,民国2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其所展的水利设计测量队到广西协助勘测设计。拦河坝为浆砌石梯形溢流坝,坝高1.7米,坝顶长55. 6米。开南北两条引水渠,南进水闸引水1 .7立方米每秒,北进水闸引水1.3立方米每秒。南北干渠总长33.01公里,有跌水29座、渡槽6座、涵洞33个、 分水闸4个等附属工程103座,设计灌溉面积3.38万亩。
民国29年9月开工,民国33年4月20日大坝完工,总投资国币270万元。但渠系工程未完善,实际灌溉000亩。该工程通水后,建立势江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行水、养护管理。民国37年8月洪水冲垮坝顶架设的人行桥3跨及大坝浆砌桥墩,缺口32米。 后采用竹笼堆石坝拦塞,临时引水灌溉。
1950年4月,平乐专署水利处派员对势江水利工程重新勘测设计,7 月批准施工。但当时土匪骚扰,延至11月解放军进驻势江,工程开工,次年4月24日竣工。整个水利工程有碑记其事。
势江水利修复工程,计完成溢流重力坝1座、附属工程有涵洞6座、方涵24座、跌水10座、分水闸3个、渡槽2座,三合土渠道防渗2.05公里,清淤30公里,开挖排水沟5公里,堵塞漏洞192处;共完成土方2.79万立方米,浆砌石900立方米,干砌石100立方米,石灰三合土700立方米;投工2 .62万个工日;投资大米51 .53万公斤,其中:中央拨30万公斤,平乐专署拨4.97万公斤,县支拨10.06万公斤,参加服役的劳改自新队劳动所得大米转拨水利工程6. 5万公斤。修复后实际灌溉面积2万亩。
1953年在势江坝下游增建势江水利工程小岩龙坝,系卵石竹笼坝;增设势江北干渠第二进水口。1970年10月 改为浆砌石坝。
1957年,南干渠增开蜈蚣岭支渠,灌溉枧头村耕地。1962年增开马仔岭支渠,通至中段、竹山村。1970年开挖老虎岩支渠和坝头支渠,扩灌城厢乡、平安乡的农田。渠道经过的乡村有跌水8处,建设小水电站,装机共120千瓦,均自发自用。1979年县电网下伸,各村屯小电站停发,保留水轮机,作农副产品加工动力。
解放后,成立势江水利工程管理所,属县水电局下属单位,下设小岩龙、泳棠、山旗头、莲花4个水管站,1989年共有职工12人,其中技术员2人。
——《恭城县志》
7.蓝洞水库
位于莲花乡蓝洞村,大坝建于村下1公里的蓝洞河峡谷中,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防洪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水库。库区集雨面积21.7平方公里,林木茂密,覆盖良好。该工程于1965年11月由桂林地区水利期勘测设计处设计。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2.8米, 坝体长122米,顶宽4米。水库总库容40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 12万立方米,调洪库容288万立方米,死库容80万立方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7万亩。建电站于崇岭新村,装机9600千瓦。1966年9月开始施工,成立恭城县蓝洞水库工程指挥部,地区、县水电局派技术人员长驻工地进行施工技术指导,抽调全县8个公社民工3000人施工。先用一个多月时间开挖从坪岭至大坝的盘山简易公路14公里,为运输建坝材料及民工生产生活物资创造条件。随后清基筑坝,采取农闲大搞群众运动,农忙组织专业施工队伍长年施工的办法,经过3个冬春,至1969年主坝工程达667.8米(珠江基面商程)高程,开始关闸蓄水。水库全部工程到1989年底止总投资1122.38万元。完成土石方130.12万立方米,浆砌石8.67万立方米,混凝土0.32万立方米,总投工212.59万个劳动工日。
——《恭城县志》
8.势江电站
位于莲花乡势江村。1970年初,在杨梅村牛头山脚建溢流坝,开挖引水渠3.28公里,压力管道全长60米,内径1.06米,双管并列,水头32米,厂房占地225平方米,安装横轴卧式水轮机组3台,容量1000千瓦,1972年5月建成投产。电站投资134.6万元,投工24.56万工日。设计年发电量400万千瓦小时,年均发电量312万千瓦小时。最高年1985年发507万千瓦小时,最低年1984年发349.9万千瓦小时,年均利用小时3376小时。1989年有职工44人,固定资产57.8万元,发电421.9万千瓦小时,产值21 .46万元,利税0.63万元。
——《恭城县志》
9.蓝洞电站
位于莲花乡崇岭新村。蓝洞水库1969年11月完成主坝工程后,次年始建电站,占地10.05万平方米。电站引水渠全长1916米,流量3.6立方米秒。压力管道内径1.06米,全长1221米,毛水头高431 .74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高水头电站。装机3台,容量9600千瓦。升压站装6.3千伏变35千伏主变压器2台,容量分别为8000千伏安和4200千伏安。架设85千伏出线2回:北通恭城变电站,长23公里; 南通平乐变电站,长26.4公里。 总计投资1318.6万元,投工121.86万工日。1975年 5月投产。设计年发电量5200万千瓦小时,年均发电1972万千瓦小时,利用小时2054小时。最高年1983年发电2982.2万千瓦小时,利用小时3106小时。1989年有职工110人(含水利管理) ,其中技术人员7人,固定资产762万元,发电1764.41万千瓦小时,产值89.6万元,利税3 .98万元。
2017年,莲花镇发放扶贫资金1433.19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181.9万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硬化村屯道路29.63千米。年末,桑源村、蒲源村顺利脱贫。
十、历史文化
1.地名由来
莲花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原名“莲花村”的莲花村而得名。
2.月柿节“恭城月柿节”
始于2003 年,举办时间为每年 9—11 月。恭城月柿节由县政府主办,企业单位承办,文化旅游部门协办,月柿节地点为莲花镇红岩旅游景区,景区内设有主会场。是时,在会场举行开幕式,举行大型歌舞表演,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歌唱家登台表演,同时举办经贸洽谈以及各种民间竞技活动。游人们在欣赏精彩歌舞节目的同时,可领略浓郁的瑶族风情,品尝其独特的瑶乡风味小吃。至 2005 年,恭城月柿节共举办 3届,共接待游客 56.6 万人次,创造丰富社会旅游效益。第一届月柿节举行大型文艺演出(特邀彭丽媛、李谷一等歌唱家加盟演出)、瑶族风情表演、万亩月柿园游园观景摘果活动、特色美食产品展示、各种民间竞技等活动,接待游客 28 万人次,社会旅游收入 360 万元。第二届月柿节接待游客 15.6 万人次,社会旅游收入 697 万元。第三届月柿节特邀江涛、刘和刚等众多明星登台献艺,举行瑶族风情表演、高空踩钢丝表演、万亩月柿园游园观景摘果活动及特色美食产品展示、各种民间竞技等活动,接待游客 13 万人次,社会旅游收入 940 万元
——《恭城县志1989-2005》
3.中国传统村落
2014年11月17日,莲花镇凤岩村凤岩屯、朗山村朗山屯、门等村高桂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6年12月9日,莲花镇门等村委矮寨屯、竹山村委红岩老村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莲花镇门等村东寨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十、旅游业
境内有朗山古民居、蓝洞水库、红岩新村等旅游景点。朗山古民居建筑独特,雕栏画壁别具一格。蓝洞水库库区碧水荡波,沟谷幽深,林木繁茂,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红岩新村是一个隐藏在万亩柿园中的村庄,莲花河从村中穿过,两岸有农家别墅和绿树,一座瑶族风格的风雨桥使河两岸相连
1.矮寨景区
恭城矮寨景区位于莲花镇境内,于2018年12月被评定为3A级景区。
2.红岩新村
位于莲花镇万亩月柿园景区,是集山水风光旅游、田园农耕体验、餐饮住宿休闲、会议商务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村。莲花河从村中穿过,两岸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和绿树倒映在水面上;一座瑶族风格的风雨桥使河两岸携手相连,漫步桥上,耳间潺潺流水,眼前树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致;建有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景区内拥有无公害水果万亩月柿基地,山明水秀,生态怡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有塘边垂钓、田间耕耘、园里采果、水中娱乐、山上观景和对歌等,一幅如诗如画,岭南乡土韵味。每逢秋日,柿子黄了、红了,万亩果园呈现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恭城县志1989-2005》
十一、特色物产
1.桐油
恭城传统外销产品之一。主产平安、莲花、三江。品种为适于山区与粮食作物、杉树套种的对岁桐和三年桐。宣统二年(1910年) 曾产桐油1050吨。1949年153. 9吨。土地政革和合作化后,油桐一度大发展。1957年全县产油656吨。以后由于毁桐造地,产量下降。1958年至1978年,平均年产桐油49吨。1978年, 县土产公司办桐茶场,引进八角桐,至1985年油桐面积26814亩,但桐籽产量不高,出油率低,有些农民砍桐树改种柑橙或其他作物。1979年至1985年桐油年平均产量43.6吨,1985年50. 5吨,1987年71. 4吨。
2.松脂
主产莲花、平安、三江、观音、嘉会、西岭等乡。恭城采割松脂,始于1955年,由供销部门收购外调。当时采松脂技术不高,产量低,当年收购1吨。经请平南县人传授采割松脂技术,产量逐年增加。1959年收购松脂389.7吨,1962年2231.6吨, 1981年 多达3034吨。此
后由于松树历年采脂,以及滥砍乱伐,松脂产量下降,加以乡办松脂厂收购,供销社松脂收购量减少。1985年只收购222吨,1 989年产松脂2257.9吨,仅收购到262吨。
十二、荣誉称号
1.2016年10月,莲花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第一批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2015年)
桂林市恭城县莲花镇凤岩村凤岩屯
桂林市恭城县莲花镇朗山村朗山屯
桂林市恭城县莲花镇门等村高桂屯
3.第二批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2016年)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矮寨屯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竹山村红岩老村屯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委门等屯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东寨村东寨屯
——广西地情网
4. 1994年原辖行政区域不变7月莲花乡朗山古民居被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县志1989-2005》
十三、保护和发展情况(中国特色小镇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特色小镇创建联盟)
莲花镇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镇,是有名的月柿之乡柑橙之乡,生态环境优良,新农村建设事业远近闻名。莲花镇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县城南部,东毗钟山县,南邻平乐县安镇,西接平乐县二塘镇,北接本县平安乡,距县城14公里。莲花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境内蕴藏大量的钛、铁、铅、锌、锡、大理石、花岗岩等矿石,中以大理石、花岗岩为最著名,花岗岩总储量25亿立方米,主要有红、灰两种,红绝名为"莲花红”,可与“岑溪红”相媲美。
1.朗山民居
位于莲花镇朗山村,距县城20 多千米。6 座古民居在村中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坐北朝南,形成长约 200 米,进深 100 米的扇状古建筑群,各房占地约 300 平方米左右。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清一色的清水砖墙,砌筑工整细致,硬山风火山墙高低错落有致,艺术构件花饰繁多,显示了往昔主人家的富贵、儒雅。各户独门独院,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一层至二层的建筑。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两层楼高的清水砖硬檐,拾级而上进入一字大门,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过天井到第二进为两层高的主楼,楼下为敞厅(俗称堂屋),两侧为厢房。第三进为厨房,厨房后有一条自东而西流淌的溪流。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引入户内,饮水在溪流中提取。6 座古民居的窗棂格扇多为雕花,多数堂屋置有做工精细的神龛,个别堂屋楼顶还置有斗八藻井,绘以太极图饰,古朴大方。各房都有内涵丰富的彩绘壁画,除福、禄、寿、喜诸多的吉祥图饰外,还有很多题词题诗,书法有正楷、行书、篆体、隶书、魏碑,更有意趣的还有反书,像这样的壁画多达 100 余幅。
古民居呈扇状一字排列,大门都朝南开,街中有高耸的碉楼,寨头、寨尾置有门楼,村边砌筑青石方料的寨墙,小街、巷道多为石板路,平整光溜。6 家房舍有院墙相隔,但又有侧门和巷道相通连成一体,既防火又防盗。朗山村头还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惜字炉,该炉为塔式建筑,塔分 3 层,六角形。
据当地老人介绍,朗山村历代都出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成器之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良好的惜字风俗。朗山古民居原为周姓祖业,土地改革时期分给农民居住,由各人自行维护,产权属于私人。是广西现存的一处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实物例证。1994 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县志1989-2005》
2.红岩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县南面,距莲花镇1.2公里,离县城14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莲花河流经该村,
【红岩村全景】
河畔翠竹林立、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缓流,是泛舟休闲之佳处。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村后是岩溶地貌的马头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村前是恭城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莲花镇莲塘岭无公害月柿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村内至今还有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生态景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02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共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60多幢农家别墅、共拥有客房300多间,餐馆近50家。瑶赛风雨桥、
滚水坝、梅花桩、
【红岩风雨桥】
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旅游登山小道等旅游设施。景区内拥有中国唯一的“月柿之乡”称号的无公害水果万亩月柿基地。 2021年红岩村入选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十四、名人传记、故事传说等
周永年周永兴
周永年、周永兴是同胞兄弟,瑶族,势江源杨梅滩(今属莲花乡龙围村)人。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幼年习文练武。成丰四年(1854年) 秋,天地会攻克恭城和灌阳,周永年与上龙围冯文广在势江源组织瑶族队伍响应,旗号“一德堂”。经常在县内各地与清军和地方团练作战,劫富济贫,杀戮官吏。咸丰九年(1859年) 十一月县考,知县派人骗他进城,将他杀害,时年约30岁。其弟周永兴与冯文广重振旗鼓,继续抗清,被清军镇压,起义队伍和瑶民共牺牲900余人,被俘100余人,其父周昌秀亦遇难。周永兴与冯文广逃往湖南隐蔽,次年3月,周永兴潜行回家,至太平村(今属嘉会乡)被捕,解送县衙,惨遭杀害。
张宗绍(1877- -1911)
字继光,瑶族,势江村(令属莲花乡)人。曾在平乐中学、广东高等蚕业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家种乘养蚕,进行实戏。后赴南洋各埠考察,曾与白萍州创办《华铎报》,同时担任华侨学校教员,宜传号召华侨国国兴办实业。他还加入同盟会,常与各革命志士进行抗清活动。返回广西时,正值平乐兴办蚕业讲习所,聘他为所长。任职数月,成绩显著。转任平乐教育会会长后,若重从事革命活动。为避当局搜捕,一度隐居香港。武昌起义时,返回本县争取胜洞赵白圭等会蒂响应。宜统三年(1911年) 十一月,广西省宜布独立,他又奉革命党之命,到梧州进行策应活动。当时贺县会帮起来反抗地方贪官,陆荣廷派孟希孔“征剿”,他赶到南宁对革命党人雷教夫、何久安建议:“贺 县之事,实为地方官所迫使,值此北伐在即,陆荣延都督派孟希孔去征剿,实无必要。只需派-”人去调解招抚即可,何必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笛、何赞同,陆荣廷即派他去调解。到贺县时,盂希孔所部已到处焚杀劫掠,他进行劝阻。孟希孔于11月20 a午时将他枪杀于贺县黎家察,并杀死随从3人,复将煤油焚尸。恭城人民为怀念他,隆重举行追悼会,会上有一对联:
掉三寸舌骂贼亡身星郧贺江边公自不惭称烈士
拼七尺躯为民流血魂归茶水上我来凭吊哭先生
——《恭城县志1989-2005》
詹行宪
詹行宪(1930.2—2001.11),男,汉族,莲花镇莲花新圩人。1947 年,进入桂林广西艺专美术部学习;1953 年,进入武汉中南美专雕塑系学习;1955 年,毕业分配到广州雕塑工作室(现广州雕塑院)从事雕塑专业创作。曾任雕塑院艺委会主任,是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协理事。詹行宪以严谨的态度,质朴写实的艺术风格,深刻细腻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形象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在国内和港、澳报刊发表。主要作品:《新社员》,入选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刘三姐》,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入选资格证书;《孙中山像》( 合作 ),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影响较大还有《瑶族卫生员》《农村姑娘》《乡村医生》《彭德怀》(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像》(与人合作)、《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无名英雄像》等雕塑作品和《詹行宪雕塑作品选》一书。2001 年 11 月 20 日,詹行宪在广州去世,终年 71 岁
——《恭城县志1989-2005》
李文伯(1864- -1920)
原名成章,号康居,瑶旅,涝水(今属莲花乡崇岭村)人。他求学时期,除攻读古典文学,还深研歧黄医术。因见清皇朝腐败无能。转而追求革命。在乡试时,曾以“长天”为冠履的考题作一对联:“长江封锁关全局, 香港绝交不共关”,表达自已对鸦片战争失败、清皇朝割香港给英国及封领长江奇耻大辱的愤恨。不久,与本县李苍霖,周毅夫等奔赴香港,日本,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活动。为实现实业救同计划,他受命回国发展工农业生产。回乡后,他首先动员家里垦荒种植10多亩桐茶,并改单李稻为双季稻。试种成功后,带动了附近农民逐步扩种桐茶和双季稻,增加粮油产量。他还在桃江河与人合资开办油榨,为农民加工油脂。同时,为开发蒲源山区竹子和马湾湖广坳铁矿资源,从湖南请来造纸和铸锅师傅,与人合资在大冲山首办纸厂,生产粗纸和桂花纸,在新河口自已的田里开设传锅厂,铸造了一批铁锅,质量颇佳。不久因工人发生奸案杀人而停办。
民国2年,他首任恭城县议参会议长,与县高小校长李苍霖、议事员李喧培为首倡办染织所,购覺铁机2台,木机20台,聘请讲员、机师,招生60人从事纺织,为恭城机器织布之始。同年7月,孙中山组织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称帝,他与李苍霖,周毅夫夼赴柳州,会合刘古香起义。因事机不密,致遭失败,潜回家乡,继续活动。为扩大军事力量,他竭力规劝胜洞会帮首领赵白圭为革命效力。民国4年,赵白圭部编入湖南陆军第三混成旅第十三团第二营,李文伯任军医长。民国9年秋,兵营流行痢疾,他也染病。因药物紧缺,他先治官兵,自已却病入膏育而逝世,终年55岁。
吴展(1907-1944)
字镜清,号鸿光,莲花新圩(今属莲花乡)人。幼年随父绍伯(广东兵工厂采购专员)往广州读书,曾受革命思想熏陶。民国17年考入中央军政学校南宁第一分校第二期炮科及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三十一军特务营营长,随军转战大江南北。民国28年, 随三十一军调回广西。民国30年,吴展提升为一三一师三九二团团长。驻守南宁、龙州。民国33年9月中旬,奉调防守桂林。其三九二团防守北门至甲山一带,这里正是日军入侵的主攻方向,吴展写信给其妻甘静超,表白了与城共存亡之决心。11月1日凌晨,日军发起攻击,三九二团伤亡惨重。10日,城防司令韦云淞、军长贺维珍怆惶西撤,师长阚维雍自尽殉国。吴展处于孤立无授的困境,于当晚10时率领卫队往西突围。次日凌晨刚上猴山坳口,被敌机和山顶的敌人扫射,不幸中弹阵亡。
——《恭城县志》
张显龙(1904--1982)
莲花新圩(今属莲花乡)人。幼年随父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做学徒。民因13年毕业于法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圣心书院,随后考入广东中山大学攻读中文、英语。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并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四·一二” 政变时,党派他回桂林,因联系人已牺牲而失去了组织关系。此后他相继在桂林、南宁、平乐、恭城等中学、师范任教。民国36年暑假,经广西艺专(桂林)校长满谦子介绍到该校任教授、训导主任。
在桂林期问,他仍与党的地下工作者和进步文化人士接触,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文化活动,从事抗日宣传。解放战争时期,他置家身安危于度外,支持亲人参加革命。1949年夏,在桂林市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动员组织许多知名人士成立了桂林市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文教工作者解放联合会、公务人员解放联合会,并担任负责人。在广西艺专还办了福利委员会,从事监视特务、调查敌情、稳定学校等工作,他布置人秘密绣了一面五星红旗。桂林城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就从广西艺专升起。他受桂林党组织的委托,联合有关人员对当时桂北军政长官周祖晃等进行策反,使其率部起义投诚。
解放后,张显龙历任广西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秘书长、广西省人民政府参事、民政厅副厅长。1956年参加农工民主党,后被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候补委员,担任农工民主党广西区委员会副主委等职。1982年11月3 日病故于南宁,终年78岁。
——《恭城县志》
十五、其他
审照碑记
势江源八甲,地近山瑶。于唐宋元时,每遭寇盗,素无宁息。厥后,明末清初,屡次动兵,道经斯境,令民修路送兵,日夜辛苦。平服之后,蒙恩垂怜,令立头目四人,分为八甲,轮流守望,以备不虞;立乡练二人,以办公事;更立社学,以教秀良。其奉公定例,每年充当苦竹三弧二祭猪只,上纳猪税,其余一切杂派夫役俱免。当时曾勒石碑,竖立山子角村前。唯康熙癸亥年,洪水冲破村场,碑模埋没。而例定于前,历无妄派夫役情弊。不料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半,保外四甲,武生梁嵩、容如珍、李廷辅等,引诱保上二十余村捐凑银钱,借公肥一,已承认将保内夫役,飞派八甲。具呈县主庄太爷。蒙恩唤齐,当堂审实二家始末原由,断令八甲,仍照前定例,充当昔竹三弧二祭猪税,其外一切杂派,不容歪派。当赏给审照,令伊亲具,永不飞派。甘结是以□□勒碑,以垂不朽云。□□□县□□□□□□五次。 □□□□梁嵩□□□势江源俸询□□□□伦孝、俸育贤、李彬然、唐举□等□□□口缘势江八甲,系属瑶地,向来止纳猪税及供应祭祀猪只,衙内需用□□□□□□差,历有年所。武生梁嵩等,疑系俸询等包庇躲差□□具控到县□□□□备悉前情。查势江八甲瑶民,既向来 止纳猪税□□□□□□□□□照□旧。如遇大差,即应一体同当,不得抗违,两造允服。□□□□□□□□卷,此谳。
其照在廖家楼俸询收存
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十二月十四日赏给照是日刻碑竖立
(此碑现存莲花乡势江村原小学门口)
——广西地情网
2.1996年12月经桂林地区行政公署批准,莲花镇、三江乡被划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3.2000年3月恭城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县千村’平衡施肥示范推广项目”示范点之一。同年,在龙虎、栗木、嘉会、莲花 4 个乡镇的 10 个村作示范推广,推广面积 1320 公顷。
5.2004年11月9日莲花镇、龙虎乡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冰雹和龙卷风袭击,农作物受损面积 800 公顷。
——《恭城县志1989-2005》
6.2005年11月28日莲花镇红岩村创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通过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是年开行莲花红岩、东寨、西岭、嘉会、北洞源 5 条城乡公交线。
——《恭城县志1989-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