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1批 >> 正文

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7:49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驻地板江街,居融江东岸,在县的南端,距县城68公里。辖10个行政村,面积339.24平方公里,人口14294 人,每平方公里42.1人。居民有汉、壮、侗、瑶等民族。全乡东靠大山,西临融江,境内溪河纵横,雨量充沛。有水田9958亩,多在丘陵盆地或河谷平坝,物产丰富,生产水平较高,年产稻谷550多万公斤。全乡有旱地18873亩,林地233813亩,荒山145781 亩,薪炭林、水源林较多,盛产竹、木。1976 年乡里办起了采育场,有林地70048亩,其中人工全垦造林53323亩,纯杉林47624亩,该乡盛产水果,丹洲和板江的沙田柚,远销区内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板江有圩集,农历二、五、八为圩日。有中学1所,小学13所,乡属企、事业单位齐全,铁路、公路以及融江航道南北贯通,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来源:三江侗族自治县志

丹州全镇总面积23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8公顷,林业用地15604.8公顷,有林面积13395.8公顷,森林蓄积量110000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67.3%。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为16073人。

——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0(乡镇卷)

2.建制沿革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怀远县迁治今丹州。

民国二年(1913年)6月,怀远县隶属柳江道;次年一月,怀远县改为三江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三江县直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次年,三江县改属柳州民团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三江县县治迁至古宜;今镇域设有丹阳区及其丹洲乡,属三江县。

1950年,三江县由古宜迁治丹州;次年4月,三江县又复迁治古宜;今镇域设第二区,属三江县。

1958年,设丹洲公社。

1984年,丹洲公社撤改为丹洲乡。

1987年,丹洲乡析部分地置和平乡。

1995年,丹洲乡改为丹洲镇。

——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0(乡镇卷)

3.风景名胜

丹洲古城墙

据记载,丹洲古城墙是明朝怀远县知事苏朝阳任职时的一项大工程,历时一年,耗银万两。城墙全长879米,高5.3米,厚3.6米,共有450个城垛,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并配设门楼。丹洲古城墙除了能防御战乱之外,对水患也起了极好的防护作用。清朝1902年,古城墙挡住了特大洪水,使怀远县城官民免却一场灭顶之灾。至今,北门古城墙保存较为完好。城门内的碑刻分别记录了古城变迁的部分历史。

丹洲天后宫

天后宫又名“闽粤会馆”,现遗址大门门额仍清晰可见“天后宫”和“闽粤一家”的刻字。闽粤会馆是明末清初一位薛姓富商出银千两建成,并按福建漳州天后宫妈祖庙格局建造。遗址可看出天后宫无疑是当时最漂亮的建筑。可惜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天后宫,曾有的气势恢宏和繁荣昌盛已成为历史,只剩下残破的历史碎片和无尽的孤寂凄凉。2006年冬现场所见,天后宫北面的墙体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之后,终于无力继续挺立而倾倒。若有哪位经济实力较强的有识之士,愿为天后宫重建出心出力,丹洲古城将重现历史的最亮点。

丹洲书院

该书院坐落在丹洲东面,坐东朝西,占地1340平方米,在清朝已是一所较为完善的教育场所。民国期间更名为三江第一小学。现为丹洲小学所在地。书院保存较为完整,院内绿树成荫,桂花飘香,最有名的树是苏朝阳知事种植的桂花树。书院是丹洲古城最大的一处建筑,古香古色,古风犹存。一阵阵清风拂过,仿佛飘来一阵阵远去的读书声。

石门冲风景区

位于三江县丹洲镇境内,离三江县城35公里,距柳州市区167公里。石门冲景区是一个以瀑布群生态休闲为主的旅游景区,以奇、秀、美为特色,集原始、原生、原质、原味于一身。步入溪涧,数处飞瀑,高低不一,大小各异,落差在20~90米之间。溪间、潭中均宜游泳,是一个“千年古树为衣架,数里石门做浴盆”的人间仙境。

景区总规划面积为5230多亩,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有马碲禾、楠木、桫椤、红豆树、兰花等国家级保护的名贵植物六十多种,野猪、黄猄、山鸡、野兔、猴面鹰、锦鸡、娃娃鱼等六十多种国家珍稀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于山林中。步入景区,林壑幽美、古树参天、悬崖峭壁、飞瀑成群,两条发源于原始森林的小溪,蜿蜒如带,清泉潺潺流淌,其间芳草簌簌作声,百鸟和鸣,彩蝶翩翩起舞;那静静的溪流,时而如温婉娴静的仙女正在梳理长发,时而像个青春小伙飞奔向前,飞跃直下……形成了20多处大大小小的瀑布群,其中最高的瀑布将近80米,低则10多米。长达3公里的原始森林徒步探险之旅,溪涧里的古树参天、藤萝缠绕、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真是:“天上瑶池不向往,钟情人间石门冲。”

——来源:博雅地名网

丹洲岛

是融江中的江心小岛,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的一个行政村。在柳江上游,北距三江县55公里,南距柳州140公里。位于柳江上游,是融江中的江心小岛,融江一分为二环岛而过,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山台》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岛上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丹洲古城,为古代怀远县冶所在。自公元1591年苏朝阳任三江县令时起,历经明、清、民国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来源:百度百科

  1. 历史名人

    荣成礼

    生于1905年,丹州乡板壁村人,青年时曾就读于广西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任连队事务长。

    1949年4月与莫虚光、欧文光等各界人上发动民变武装起义,组织“湘、桂、黔边区人民自卫军”,荣成礼任司令员。起义后,与莫、欧两部密切配合,在县内许多地区摧毁国民党政府的乡、村政权,并于六孟街围歼“三江县民团自卫总队"30余人,俘总队长曹美业,声威大震。县长弃城逃跑,起义军一度占领县城。不久,国民党省政府另派来县长,并遣省保安部队前来镇压。但在三江各族人民的支持下,起义军始终占领着广大农村。省保安队只能龟缩县城(古宜)一隅,一筹莫展。

    1949年10月,国民党五十六军一部,奉命从柳州开往湖南,企图阻拦人民解放军人桂,途经板江,荣成礼率部于七星对面山阻击,不幸中弹牺牲。

    其他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籍贯

参加工作(入伍)时间

牺牲时间、地点、原因

牺牲时所在单位任何职务

韦启明

1925年

丹洲乡和平村

1949年

1949年在板江与国民党保安团作战牺牲

民变武装荣成礼部班长

周贤宁


丹洲乡和平村

1949年

1950年春在被土匪杀害

合桐农会主席

马文斌

1924年

丹洲乡西坡村

1949年

1949年4月间在西坡大寨被土匪杀害

西坡村农会主席

兰老贺

1919年

丹洲乡六孟村

1949年

1950年8月在丹洲乡程祥岭上与土匪作战牺牲

三江县福禄区人民政府警卫员(戴自振区长警卫员)

傅志林

1920年

丹洲乡板江街

1949年

1950年在丹洲乡雷洞余家码头被土匪杀害

板江村农会主席

邓付宾

1944年

丹洲乡合桐村


1967年5月在北京病故,同年8月追认烈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6122部队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