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1批 >> 正文

江州区新和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20:36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新和镇位于江州区西部,黑水河下游,距崇左市区29公里,西北与大新县雷平镇、东北与大新县揽圩乡接壤,南邻太平镇,西接龙州县响水镇。全镇总面积265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有4546户,20186人。甘蔗为支柱产业,年产原料蔗50万吨。水产畜牧业发展迅速,形成奶水牛养殖、黑山羊圈养、名贵鱼种养殖、肉猪繁育基地等。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第390

新和乡位于本县西部,距县城29公里。西北与大新县雷平乡接壤,东北界大新县揽圩乡,南邻本县和平乡、年平均气温21.8℃.宋置崇善县时,治地曾设在该乡境内岜关山东南面的鳌石村(址已废)。乡人民政府驻地新和街(旧称土地圩),民国时期称塘高圩,1984年前,原为新和公社,1984年10月撤社改乡,复名新和乡,1985年有户ロ3406户,劳动力8541个。全乡总人口18209人(其中男8969人),农业人口17405人,非农业人口804人。1982年普查时有壮族13581人,汉族3800人,瑶族13人。新和街、旧东、新东、兰山等村汉族操四牌话,庆合、振梧、振发等地操平话。全乡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山多地少,1985年有耕地面积49303亩,其中水田11289亩,畲地38014亩年粮食产量522.16万公斤,人均收人571.9元,为本县人均收人较高的乡,亦系本县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参考文献:《崇左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66

2、沿革建制

宋置崇善县时,治所曾设在辖区岜关山东南间的鳌白村(址已废)。民国时期称塘高圩。1958年1月改称新和乡。1987年9月徹新和乡设新和镇,有9个村公所,73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全镇设8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设第三卷第390

3、自然环境

东北为丘陵,西南多石山。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63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27.4℃。已探明4个铁矿点,铁矿品位均在56%以上。野生动物有果子狸、黑叶猴、悟河猴、鹧鸪、蛤蚧等,还有珍稀水产“沉香”鱼。镇内旱区多,42个自然屯没有河流。黑水河环绕全镇34公里,流经7个村31个自然屯。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第390

4、旅游资源

水上奇否林

水上奇否林,面积约3平方公里,远看成林,近看成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第390

5、文明村建设

1990年全镇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以来,获县级文明村5个,地区级文明村2个,自治区文明村1个。1997年建成科利屯文明示范村。2000年建成通康村新村屯文明示范村和新地屯生态示范村。2001年建成孔香屯文明示范村。2001年全镇农民建住宅楼房366户。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

6、人物

自治区劳动模范:赖炳源;全国劳动模范:陆志文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第394

7、重要事件

2003年3月12日,永鑫糖业有限公司(雷平糖厂)氧化塘坍塌,20多万立方米酒精废液流人黑水河,新和河段受污染严重,天然鱼虾、网箱鱼全部死亡,沿河村屯上万群众饮用水靠用油罐车从雷平、崇左运送。雷平糖厂赔偿渔农损失30多万元。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卷第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