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1批 >> 正文

龙州县水口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20:38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水口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处龙州县西部,东邻武德乡,南接下冻镇,西和北与越南隔河相望,是中国南疆边陲前哨,中越边境线水口段长41千米。距龙州县城33千米,距崇左市103千米,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44千米。水口关为国家一级口岸,连接越北部高平省,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也是广西有名的陆路门户。[1]水口镇行政区域面积211.3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水口镇户籍人口25500人。[2]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6

民国22年后,分为水口、罗回两乡,属第1区。1950年,设龙津县水罗区,治水口圩,下辖水口乡、罗回乡。1958年秋并入水口人民公社,后又几次分社并社。1962年,复称水口区。1965年,撤区复置水口公社。1969年以塘巧、自清、东合等大队划归霞秀公社。1984年,水口公社改水口乡。1992年,水口乡改水口镇。[1]截至2020年6月,水口镇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3]镇人民政府驻水口新街。[1]

--来源:龙州县志(51页)

2018年,水口镇有工业企业19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2]

2.历史沿革

民国22年后,分为水口、罗回两乡,属第1区。

1950年,设龙津县水罗区,治水口圩,下辖水口乡、罗回乡。

1958年秋并入水口人民公社,后又几次分社并社。

1962年,复称水口区。

1965年,撤区复置水口公社。

1969年以塘巧、自清、东合等大队划归霞秀公社。

1984年,水口公社改水口乡。

1992年,水口乡改水口镇。[1]

--来源:龙州县志(51页)

3.行政区划

2011年末,水口镇辖水口街1个居民委员会,合平、峒桂、共和、便宜、罗回、沿山、康宁、北胜、思奇、独山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个居民小组,118个村民小组。[1]

截至2020年6月,水口镇辖2个社区、10个行政村。[3]镇人民政府驻水口新街。[1]

水口镇区划详情

水口居社区、共宜幸福家园社区、合平村、罗回村、洞桂村、北胜村、共和村、康宁村、埂宜村、思奇村、沿山村、独山村。

一、自然地理

(一)位置境域

水口镇地处龙州县西部,东邻武德乡,南接下冻镇,西北与越南隔河相望,中越边境线水口段长41千米。距龙州县城33千米,距崇左市103千米,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44千米。[1]水口镇行政区域面积211.35平方千米。[2]

(二)地形地貌

水口镇四面环山,仅东南有缺口,属半石山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海拔400米左右,最高峰炮台山海拔595.6米。[1]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6页

(四)气候

水口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862.9毫米,年平均气温22.4℃,1月最低气温15.6℃,7月最高气温27.9℃,冬春微寒、夏季多雨、秋季湿凉,干湿季分明,湿热、干冷同季,年无霜期352天。[1]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7页

(五)水文

水口镇主要河流有水口河、合平河、峒桂河。合平河、峒桂河沿过境界线流经和平、峒桂、共和3个村及水口圩后汇入水口河,水口河流经埂宜、罗回、独山3个村后流入下冻镇。[1]水口河常年水质澄清碧绿,有“青龙”之称,水能蕴藏量1.3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0.82万千瓦。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6-437页

(六)自然灾害

水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霜冻、雷击等。[1]

(七)自然资源

水口镇金属矿主要有铝、金、铅、锌等矿藏,[1]非金属矿有辉目、大理石、石灰石、磷矿、辰沙、膨润土等。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7页

二、社会人文地理

(一)人口

2011年末,水口镇辖区总人口2396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27人,城镇化率13.4%,另有流动人口376人。其中男性11141人,占46.5%;女性12821人,占53.5%;14岁以下2875人,占12%;15~64岁17971人,占75%;65岁以上3116人,占13%。壮族占总人口的91%,汉族占9%。人口出生率5.32‰,人口死亡率3.74‰,人口自然增长率1.58‰。[1]

截至2018年末,水口镇户籍人口75894人。[2]

(二)经济

2011年末,水口镇耕地面积3.99万亩,人均1.7亩,其中旱地25519亩,水田14340亩。以种植玉米、水稻、甘蔗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2303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种植粮食面积15795亩,粮食产量5502吨,其中玉米542吨,水稻496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甘蔗种植是水口镇的经济支柱。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5.33万亩,产量25万吨。2011年,全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64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00元。 [1]

2011年末,水口镇引进投资1000万元建冷藏区;投资1000万元建药材加工厂;投资1000万元建食品加工厂。[1]

2011年末,水口镇有城乡集贸市场3个,占地面积3946平方米,建筑面积2895平方米。贸易摊位385个,从业人数770人,年成交额150万元。水口边境对外年贸易额15.83亿元,同比增长672%。[1]

2018年,水口镇有工业企业19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2]

2019年全镇总人口为25850人。行政区域总面积 193.3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2457.27公顷,其中水田1330.57公顷,旱地1094.70公顷。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香蕉、果蔗等;主要特产有桄榔粉、山黄皮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金矿和铅锌矿;主要进出口货物有铁矿、锰矿、焦炭、水果、药材、木薯、机械设备和日用品等。2019年人均纯收入11994.4元。

--来源:龙州年鉴2020年(304页)

(三)社会事业

1.文化事业

2011年末,水口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6余万册。 [1]

2.教育事业

民国元年(1912年),在罗回街创办了兴礼高级小学。民国24年有初等小学堂4所。1960年创办水口中学。1978年,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3个。1979年,水口中学撤销高中部。20世纪80年代水口中心小学开设学前班。经过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实施边境建设大会战,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水口镇教育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38页

2011年末,水口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436人;小学6所,在校生1076人,专任老师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8人,专任老师2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0% [1]

2019 年全镇中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 0%,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育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全镇秋季学期雨露计划 167人,已全部提交申请。

--来源:龙州年鉴2020年(306页

3.医疗卫生

2011年末,水口镇有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个,有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5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0名,其中执业医师2人,职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798人次。全镇11个村(居)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1]

卫生健康工作。2019 年加大推进防艾宣传工作力度,结合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落实工作培训,结合扶贫下村入户对农户进行宣传;在全镇各村加强摸排力度之下,慢性病卡办理进度大大提高,截至 2019 年年末已办有慢性病卡的有 525 个.

--来源:龙州年鉴2020年(306页

4.体育事业

2011年末,水口镇有机关、学校以及村居驻地场建有篮球场,全镇共有27个。 [1]

5.社会保障

2011年末,水口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户,人数169人,支出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9%,月人均114.8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4户,人数732人,支出5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4%,月人均57.13元。边境0~3千米范围内农村边民生活补助户数2628户9916人,支出950.7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101人次,共支2.40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8.6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588人,参保率70.2%。 [1]

2019年,农村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镇最低生活保障共450 人,其中农村低保 386 人、城市低保 64 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款 1430000 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0 岁以上居民可以取养老金,2019 年累计参保人数 13649人次,累计征收保险金额 94.25 万元。

--来源:龙州年鉴2020年(306页

6.所获荣誉

1999年,水口镇获得南宁地区文化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2021年5月,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4]

2021年6月,龙州县水口镇党委 [5] 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7.交通

水口镇境内有325省道、319省道两条公路干线。 [1]

(四)历史文化

1.地名由来:水口镇位于县城西部中越边境,乡人民政府设于水口新圩,距县城33公里。因地处从越南流入县境的两处界河与水口河汇合点,故得名。

--来源:龙州县志(51页)

2.重要事件: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水口街关帝庙设野战医院,收容、救护400多名受伤的越南人民军轻重伤员。19日,越南主席胡志明和随行人员到水口野战医院慰问住院越南伤员,并向中国医生表示感谢和慰问。1953年3月4日,驻龙州边防炮兵击落入侵中国领空的法国战斗机一架,机身坠毁在水口乡埂宜村陇茫山弄。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第三卷),441

4.参考资料

1.黄树贤总主编;韩元利本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卷 上,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01,1584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05:433

3.水口镇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1-13]

4.广西表彰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完整名单公布.新浪网[引用日期2021-07-02]

5.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华网[引用日期2021-07-14]

5.研究现状:

[1]李漫姬.中越边境地区推进边贸扶贫工作研究——以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23):51-54.

6.文物

一、铜斧:1957年在水口乡罗回村板合山洞中发现,斧形后面多一长角。据鉴定为元代古物,现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二、铜锅:1957年在水口乡罗回村板合山洞中发现,大30公分,锅底有一只脚。据鉴定为元代古物,现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三、花瓶:1954年出土于水口,瓶高120公分,大30公分,为明代瓷器,现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龙州县志(717页

7.古迹

水口关

水口关在水口旧街西北面约100米,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七年(1792)正月奉准开关通商。现仅存一座城门洞,是水口关的古关隘。

----龙州县志(718页)

业秀园

业秀园在水口乡水口旧街,民国8年(1919年)陆荣廷兴建的寓所,专给夫人居住,陆荣廷父名陆业秀,陆遂以其父称其园,叫业秀园。此地原为清末把总衙署遗址。

----龙州县志(719页)

8.古炮台

清光绪十二年(1888年),在县内边境险要地方,依山构筑大小炮台77座。有的炮台安置有德国克鲁伯兵工厂生产的加农炮1尊。这些古老的加农炮,有的于民国时期被毁被盗,有的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用来“炼铁”。今多数炮台尚完好,然大炮几乎无存。

俸村炮台

俸村炮台位于水口乡共和村板俸屯后山上,西距中越界河约400米,有主炮台一座,副炮台五座,主副炮台之间有一道石墙环护,另建有兵房、药库。该山海拔311米,所以有名311高地。从山脚至山顶炮台砌有石阶路622级。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已毁。

----龙州县志(330页)

水口大炮台

水口大炮台位于水口旧街西南半公里、22和23号界碑之间的山上,海拔595米,光绪十九年建,炮台、兵房尚存。大炮已被毁。

水口二炮台

水口二炮台位于水口旧街西面约300米的山顶上,海拔202米,直对第23号界碑,有兵房、药库。从山脚至山顶砌有石阶路300级,光绪十九年建,炮已毁。1979年,炮台维修加固。

水口三炮台

水口三炮台位于水口旧街西面约600米处,以天然山洞作兵房,洞外有操场,光绪十九年建,炮无存,炮台已被封闭。、

水口四炮台

水口四炮台位于水口旧街西面约1000米处的拦江闸附近,为水口炮台组合的前哨阵地,光绪十九年建,围墙、碉堡尚完好。

龙茗前山炮台

龙茗前山炮台位于水口乡合平村龙茗电后山顶上,海拔619米,片石构筑,圆形露天,炮眼两只,光绪十九年建。现墙顶稍崩塌。

陇吾炮台

陇吾炮台位于水口乡合平村独山顶上,东距板栗屯300米,片石构筑,圆形露天,光绪年间建。

洞桂炮台

洞桂炮台位于水口乡峒桂屯西面约400米的独立山顶上,海拔236米, 片石构筑,圆形露天,炮眼两只,光绪十九年建。

----龙州县志(330-331页)

9.墓葬

苏保德衣冠墓

苏保德衣冠墓在水口乡水口旧街小学西北面,是一初存留较完整的历史文物遗址。苏保徳祖籍广东省三水县,清乾隆年间,随先人迁居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后保德任永安州团练团总,清咸丰元年同八月初一日(1851年9月25日)被太平军击毙,其时两个儿子(苏元章、苏元春)尚年幼,死后尸骨无人敛葬。清光绪十二年(1886)苏元春任广西提督、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督办时,缅怀其父,以木刻像祀于大垒城(凭祥治地)白玉洞,后在水口择地建此衣冠墓。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州县志(722页)

10.保护及发展状况:

(一)旅游资源

水口是一个边关重镇,历史悠久,气候怡人,民风纯朴,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民俗风情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中越界河两岸风光、中越烈士墓园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镇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景点就有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水口二炮台、业秀园(陆荣廷故居)四处,当前以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311高地)等景点的保存、开发最为完好,随着沿边三级公路等边境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的竣工,这些旅游景点将涣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二)景点荟萃——311高地

311高地又名奉村炮台,位于水口镇西面,距水口集镇2.5公里。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以后,清末抗法名将士苏元春奉旨边疆,为了巩固国防,抗御外侮,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中越边界线上建立了关、隘、卡和炮台等一系列国防设施,奉村炮台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这些设施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奉村炮台海拔311米,1979年我边防某部进驻炮台后,对原有设施进行了修茸、加固和扩建,并把它命名为311高地,从山脚到山顶共有622级台阶。主、副炮台共6座,建筑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几个不同高度的山峰上,与越南隔河相望,登高眺望,中越界河两岸风景和越方景物尽收眼底。

1998年2月,驻守311高地的边防某部撤离后,311高地交由龙州县旅游局管理,1998年5月被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南宁地委、南宁地区行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军分区共同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并对景区进行了大量维修,修筑了一条l公里的水泥道路与沿边三级公路相接,使311高地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311高地已成为龙州县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内停车、饮食、住宿、娱乐等设施齐全,每到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到景区旅游、休闲。

11.人物传记

陆荣廷,(1856—1928)壮族。原名阿宋,字干卿。武缘(今武鸣)人。陆荣廷是广西壮族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颇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传奇的人生起点在龙州县水口镇。他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先后流浪于武鸣、南宁、龙州, 靠乞讨、给人打散工、看坟场等生活。清光绪六年(1880)在龙州水口将一横蛮法国人推落水中溺死后上山当绿林,成为绿林小头目。中法战争期间,应募投唐景崧部。战后被裁军,仍上山当绿林,打家劫舍,出没于中越边境,抢劫对象主要是侵越法国人和越南富户,很快成为广西四大游勇之一及水口地区三点会首领。二十年率数百人接受清军招抚,被编入苏元春部健字前营,任管带,并改名荣廷。奉命镇压会党、绿林、游勇起义和孙中山在广西边境地区发动的武装起义,因功先后任分统、统领、总兵, 兼任广西边防督办,受封捷勇巴图鲁,获赐黄马褂及紫禁城骑马特权。期间曾东渡日本考察军事。

宣统三年(1911)升提督,总管广西军务。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独立,被推举为副都督。后桂林省城发生巡防营兵变,被临时省议会推举为都督,1912年2月正式就职,着手整军建政,改军政府为都督府,安排部属、亲信担任要职,颁布《广西临时约法》和《官制大纲》等带有民主色彩的法令法规,吸收各党派代表人物进入政府机构参政。1912年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1913年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改为督军,任广西督军兼广西民政长。之后充当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的帮凶,参与镇压广东反袁斗争,捕杀路经广西的国民党领袖人物蒋翊武,镇压响应“二次革命”的柳州起义,杀害起义领袖刘古香等,被袁世凯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和广西巡按使等职衔。1915年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爆发,其与袁世凯的矛盾激化,在色用计速缴袁世凯派往进攻云南的近万重兵,粉碎了袁世凯企图扰乱护国军后方基地云南的阴谋。1916年3月15日宣布广西独立,起义讨袁。随后组织广西护国军,进兵广东、湖南, 并与岑春煊等在广东肇庆成立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和护国军军务院,迫使广东、湖南先后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取消 帝制,并暴病而死。护国战争结束后,被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授予“再造民国”勋章一枚和一等大绶嘉禾章。

1916年10月任广东督军,1917年4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从此旧桂系的势力扩张到广东。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孙中山被举为大元帅,其与唐继尧被举为元帅。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针对段祺瑞开展护法战争,派谭浩明率驻在两广的桂军5万余人入湘作战,一度取得胜利,但攻入岳州(今岳阳)后就坐等北洋军反攻,贻误战机。之后其与北洋政府议和,被任命为宁威上将军兼广东督军。1918年,在其操纵下,改组护法军政府为以岑春煊为首的总裁合议制,被推为军政府总裁,同时废除大总统制,排除孙中山,致使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腰折。1920年孙中山令陈炯明自福建率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旧桂系。激战3个月,因旧桂系在广东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桂军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虽拥兵10万,终被陈炯明2.5万粤军驱逐,旧桂系在广东近5年统治结束。1921 年6 月,孙中山以“援桂”名义,命陈炯明率粤军和响应讨桂的滇、黔、湘、赣各军进兵广西,战争爆发。粤军收买桂军梧州守将韦荣昌、刘震寰等,轻取梧州。梧州失守,众叛亲离。7月,其被迫通电下野,出走上海。1922年四五月间,孙中山与陈炯明矛盾激化,粤军撤离广西。其乘机于9月重返广西,在龙州就任北洋政府任命的广西边防军务督办职。192年11月,由龙州移驻南宁,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广西全省善后总办。这时广西已经形成其与沈鸿英和李宗仁、黄绍竑三足鼎立局面。为了重新统一广西,其以“巡视”为名,率军北上桂林,图谋收复“失地”。

1924年,原驻桂林城内的沈鸿英部佯退,待其入城,突然包围,双方对峙2个多月。李宗仁、黄绍竑趁机联沈倒陆,攻占省会南宁和原属陆的地盘。见大势已去,其率余部撤离桂林,逃入湖南,10月9日在湖南永州通电下野,再避居上海。其主桂10年间,整治社会治安;筹借资金开办均益、利国、兴华等数十家公司,开采锡、铋、锰、钨、铅等矿;拨款建皮革厂、制麻厂、织造厂;清理田赋;督办利用、济荣、广利等农林实业公司,种植桐、松、杉、桑、八角、玉桂等经济林;拨款造龙州铁桥;组织修筑广西第一条公路———邕(南宁)武(鸣)公路和龙(州)水(口)、龙凭(祥)公路;提出“民国成立,首重教育”的主张,至1919年,广西受初等教育学生数比清末多2.38倍,中学从清末的16所增加到20所,并开办了一批职业学校,选派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同时滥发纸币,任开赌馆,开征烟土税;明禁贩卖鸦片,暗开绿灯,甚至官商合伙,坐地分赃,使奸商官绅得以肥己,老百姓则深受其苦。

--来源:广西数字方志馆,八桂名人馆,现代名人

12.视频链接:

广西龙州水口口岸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7511047496731911830

龙州水口业秀园,桂系军阀陆荣廷故居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340532057319502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