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20:40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一、简介

昆仑镇兴宁区辖镇。位于东经108° 35' 47" - -108" 46' 30”、北纬22" 58' 11" -23° 06' 33"。处兴宁区东北部,东接宾阳县陈平乡、青秀区伶俐镇,南连五塘镇,西邻武鸣县太平镇、宾阳县思陇镇,北靠宾阳县思陇镇、宾阳县陈平乡。行政区城面积15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九塘街2号,距兴宁区政府驻地东北39. 70公里。

昆仑镇地处山区花岗岩地带,地势由东西北向南倾斜,四面高山环抱,中间全是丘陵。境内最高峰白凿山位于昆仑镇联光村,海拔960米,为兴宁区第一高峰, 与白凿山一脉相连的还有派仙山,海拔876. 80米。最低点山心山脚,位于八塘村旧在坡,海拔157. 62米。322 国道、324 国道过境内中部。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花岗岩、白泥、石英砂、页岩、钾长石、黄金等,境内花岗岩储量4亿立方米,在各村都有分布,主要可加工成板材、条石、石渣等。野生动物有山猪、穿山甲、山瑞、乌龟等。昆仑关位于九塘街以北2.50公里处,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在九塘昆仑建关,称“南雄关”,宋代改名为“昆仑关”。昆仑关抗日战争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昆仑镇原为九塘乡。九塘乡得名于驻地九塘圩。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二、历史沿革

九塘圩明清时期为驿站,明代称“里段铺”,清代为“九塘”,后裁撤驿站改为九塘圩。

明清时期今昆仑镇境内驿站还有长山铺(八塘)、昆仑铺(十塘)。明万历年间至明末,九塘属宜化县上东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设有九塘乡、八塘乡,属邕宁县金城区。1950年6月,九塘乡、八塘乡属邕宁县第二区(金城区)。

1951年春,九塘乡改属八塘区。

1958 年5月,九塘乡、八塘乡属五塘办事处,九塘乡辖九塘等5个高级合作社,八塘辖7个高级合作社。同年8月改设人民公社,至9月设九塘大队、八塘大队,属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4月,九塘大队属八塘公社。1963年2月,设九塘区。1968 年, 九塘区改为九塘公社。

1984年11月,改为九塘乡。

1987年,九塘乡各村民委员会改置村公所,为乡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以自然村(坡)为单位设村民委员会。九塘乡设9个村公所,214 个村民委员会。

1994年12月,九塘乡改为昆仑镇,以境内昆仑关而命名。1995年3月,撒销村(街)公所,设村民委员会,原以自然村坡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自行取消。

1997年,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辖九塘、昆仑、联光、群星、太昌、八塘、黄宜、富兴、平地9个村。

2002 年年,辖9个村,126个自然坡,2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36户,总人口2. 76万人,其中农业6482户2.61万人。

2001年9月,九塘村,改为九塘社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辖九塘社区和昆仑、群星、联光、太昌、八塘、黄宜、富兴、平地8个村。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三、行政区划

【2004年昆仑镇调整后行政区划】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2005年末昆仑镇(街道)行政区划一览表】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四、城镇建设

昆仑镇整体规划2005 年南宁市撤县分区后,昆仑镇由原来隶属邕宁县改为隶属兴宁区,昆仑镇规划范围为昆仑镇行政辖区内的包括九塘社区及昆仑村、群星村、联光村、太昌村、八塘村、黄宣村、富兴村、平地村8个行政村。规划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20.93公顷,水田1672. 67公顷,旱地248.27 公顷。土地总面积1.52万公顷。规划期限至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对土地利用形势、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保障目标、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总体结构、农用地内部结构、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地区、林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城镇建设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城镇土地用途管制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开发都进行明确。其中:规划期昆仑镇必将依托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的带动,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商贸业和特色农业,打造旅游强镇。规划期内充分发挥昆仑镇的区位优势,不断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有重点、有选择地优先发展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心村,稳步发展基层村,形成镇域范围内中心镇带动中心村、基层村发展,达到逐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培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创汇型、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培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创汇型、生态型、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并逐步形成工业小区,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增强全镇的经济实力,加快镇村建设进程。合理进行镇城生产力布局,优化镇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升镇村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镇GDP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10.61%,人均GDP达到597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9:20:41,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总人口达到3.35 万人,城镇人口达到6400人,城镇化率为19%。到2020年,全镇GDP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4.87%, 人均GDP达到1.0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9:24:47, 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总人口达到3.7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8200人,城镇化率为22.03%。到2015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0万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41. 68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低于4801公顷。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7万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6249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低于72公顷。规划期内,全镇基本农田不低于19.26万公顷,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附:昆仑镇部分村规划

黄宜村规划昆仑镇位于昆仑镇东南部,与富兴村接壤,距南宁市6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交通便利。2005 年末,黄宣村有20个自然坡41个村民小组,人口5466人。黄宜村规划定位性质为昆仑镇重点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服务于域市的食品基地,以居住、旅游、休疗养为主的主城辅助村组团。争取现状耕地面积351.53公顷,水田面积240. 46公顷,山林1120公顷。

平地村规划平地村位于昆仑镇南部,毗连昆仑村、群星村,八塘村、富兴村。平地村是一个贫困村,有5个自然坡6个村民小组。2004 年11月,兴宁区政府对平地村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期限至2015年。2005 年末,平地村水田面积有40公顷,山林地面积600公顷,石山面积60公顷,水面面积3. 33公顷,其中平地村顺天坡共有45户182人,水田面积5.67公顷,早地4.13公顷,禽地2公顷。按平地村规划,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服务于域市的食品基地,以居住、旅游、休疗养为主的主城辅助村组团。在养殖业方面,主要是发展养鸡业为主。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五、地名缘由:

昆仑镇原为九塘乡。九塘乡得名于驻地九塘圩。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六、历史文化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面南梧(邕柳)公路约59公里处的邕宁与宾阳县交界的昆仑山峡。关的顶峰海拔306米,这里群峰环拱,道路崎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元和十一年(816年),西原州黄峒壮族首领黄少卿等聚众反唐,攻陷钦(钦州)、宾(宾阳)、峦(今横县峦城)等州。元和十四年(819年),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在此垒石为关,作为进剿黄少卿起义军的据点。宋皇佑四年(1052年),广源州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攻占邕州,继而攻横、贵、宾等州。宋皇佑五年(1053年),枢密副使狄青会兵3万余人于宾州,佯令军中休10日庆元宵节,以示军未即进,而于正月十六日晚,即整军骑,以一昼夜绝昆仑关,抵归仁铺,与侬智高鏖战,智高军败退,狄青夺取昆仑关,进占邕州。民国28年(1939年),日本侵略军自钦州湾登陆攻陷南宁后,即由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领重兵直占昆仑关。国民政府调兵40万,由桂林行营主任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为总指挥,以昆仑关为主战场,以第五军机械化部队担任主力,从是年12月18日至31日,与日军激战于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歼敌5000余人,攻克昆仑关。29年6月底,日军大量增兵,偷袭甘棠防线,分东西两路疯狂向昆仑关进犯,在昆仑关争夺战中,国军第五军伤亡1万余人。抗战胜利后,第五军于关南一侧建阵亡将士纪念塔,山下建有牌坊,牌坊正中横额刻有“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将士墓园”16个字,外柱两边用行书写有一副对联:“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在关北一侧建纪念亭,亭中树碑镌刻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所撰碑文,备载奋战经过,启人缅怀英烈。在纪念亭北面斜坡路上,建有出口牌坊,牌坊向北面有两柱对联和横批。从牌坊到山顶有一道300多级的石级道,两旁松柏苍翠。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均有题词、题联或书刻碑文,纪念这一著名战役。昆仑关也为这一战役而名声大振。新中国成立后,从墓园山脚的牌坊处开始,增修1条有331级的可直上山顶纪念塔坪的台阶,并种上松柏。1982年,又把关山上下的纪念性建筑加以维修,留下1条可以步行翻过关隘的昆仑古道,供人凭吊。

——《广西地区志》

七、风景名胜

昆仑关战役遗址位于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原九塘乡)九塘圩北4公里,距市区59公里的昆仑山隘上,为古关隘。关下古道为唐宋两代京师至邕州的必经驿道,相传为东汉付波将军马援所辟。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始建于宋景二年(1035年) ,明永历二年(1048年) 重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重修。昆仑关座南向北,南入口牌坊为三门四柱石质构造。花岗石台阶331级直冲山顶,山顶上建有纪念塔、公墓碑记,塔下部六面均有蒋介石、何应钦、李济深等人题词及纪念文章:塔东北面约300米处建有一座纪念亭(六角亭)和出口牌坊(一门二柱),牌坊横批及门柱内外两面均有张治中、黄旭初等国民党政要题词。该关所有建筑物多用石条、石板建造,构筑坚固,雄伟壮观。1982年,邕宁县对古关和纪念塔、公墓碑记进行修复,当年竣工,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南门旁立保护碑记。昆仑关为邕宾公路孔道,其四周群山环抱,丛峦叠嶂,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在这里发生的战役和屯驻重兵等10多次,著名的有宋皇祐五年(1053年)之狄(狄青)侬(依智高)大战和1939年之抗日大血战等。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原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 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役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等。1994年7月8日,昆仑关战役遗址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初,为弘扬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伟大民族精神,密切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自治区党委、政府,南宁市委、政府决定对昆仑关进行抗战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同年, 南宁市将昆仑关文物维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5月,市政府出台《南宁市昆仑关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由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昆仑关旅游景区规划。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白凿山

位于兴宁区昆仑镇境内,距昆仑镇政府8公里。2003 年的测量数据为海拔1006米(兴宁境内海拔960米),是南宁市区最高山,也是兴宁区第一高峰。 地处南宁市兴宁区、宾阳县、武鸣县三地交界处,有“一山跨三地”之说。是南宁市的登山运动候选基地,与此山一脉相连的还有派仙山,沿途有风光旖旎的青山绿水、龙背梯田、小瀑布,是旅游开发的黄金处女地。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仙女山

位于兴宁区昆仑镇群星村,与宾阳县交界。海拔713米。山形极美,其石秀而奇,整体酷似仰躺熟睡的少女,远看其曲线圆滑,轮廓分明,丰姿秀色,活象一幅鲜灵活艳的睡美人图。山顶有- -形似棋盘的大石块,传说曾有7位仙人在上面下棋而得名。当地人根据山形山貌取名:奶山潭瀑布、仙女浴池、留衣洞阁、山神庙、人仙棋阵遗迹、仙人洞、神厥风情望、春色了望台、仙山禁地、怀胎井、妙乐还生亭、三生许愿石、小妹情人谷、美人村风情园等景点。该山出产可作瓷釉的钾长石。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派仙山

位于兴宁区昆仑镇黄宜村屋底坡东5公里处。海拔876米,壮话中“派”是行走之意。派仙山山美石奇,风光秀丽,传说常有仙人在山顶上行走而得名。派仙山周围的顶军山、狮子山、和尚山和党根山等都出自这一山系。西面约4公里,“金书”传说等故事。“金书” 是普通的石山,黄宣村那岽屯群山环绕,表面多有植被覆盖,未见任何开凿痕迹,田圳间却遍布大大小小的黑色岩石,令人费解。岩石形态不一,小的有几吨重,其中最大的一块有近两层楼高,20多米长,10多米宽。从远处看,就像一头庞大的雄鲸卧在浩瀚的碧波上。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块巨石记载着故事。在“金书”巨石西侧数百米的山腰,有2个能容纳数十人的山洞。据当地老人说,当年日军曾企图到下六屯烧杀抢掠,但当他们来到此处时,担心有埋伏,最终调头撤退。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昆仑关

昆仑关位于南宁邕宁九塘圩北4公里处的昆仑山上,在南宁市区东北40多公里处,南梧二级公路从关下通过。据史载,古关建于宋代,明清时期曾多次修筑。关的顶峰海拔306米,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 层峦叠嶂,原关口正卡在南宁至柳州的南北通道中,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张鹏展《昆仑关》诗曰:“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关通鸟道,万仞银螺峰……”就是对昆仑关的真实写照,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5次较大战役,其中以宋皇佑五年(1053年) 正月,狄青夜越昆仑,打败广源州壮族首领、知州侬智高之役和民国28年(1939年)12月中国军队大败日本侵略军的昆仑关战役最为有名。这场中日昆仑关大战,中方是由当时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第五军反攻已占领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和戴安澜、郑洞国、郑庭笈等部将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血战10余天,打败了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师团”,终于收复昆仑关,歼敌5000多人,并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这是继台儿庄大捷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著名胜利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杜聿明亲自主持在昆仑山上建了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有纪念塔、纪功亭、纪功碑和牌坊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杜聿明等留有题词、题联或碑文刻石。亲自指挥第五军歼敌的杜聿明将军除撰文勒碑记述此役外,还赋诗一首:

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

扶桑万里樱花节,雨夜千家数泪痕。

新中国成立后,从墓园山脚的牌坊处开始,增修了一条有331级的可直上山顶纪念塔坪的台阶,并加种了松柏。1982年,又把关山上下的纪念性建筑加以维修,留下一条可以步行翻过关隘的昆仑古道,供人凭吊。

——广西地情网

八、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广西境内最著名的战役——1939年昆仑关战役。

1939年11月5日,侵华日军以1个师团加1个旅团的兵力在钦州湾登陆。24日,日军第五师团在空军掩护下占领南宁。随后于12月4日占领了南宁外围的重要战略据点、桂南要隘昆仑关。其时,南宁不仅是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重庆的重要屏障,而且连接桂南国际补给线,是中国抗战时期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上重要枢纽之一。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决定组织桂南会战以反击日军,收复南宁。会战首先围绕着争夺昆仑关拉开了序幕。

昆仑关位于邕(南宁)宾(宾阳)公路中途,距南宁约40公里,四周群山叠嶂,崖高谷深,中通隘道,北高南底,如食道之咽喉,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昆仑关又成为控扼桂越国际交通线的雄关险隘。按照桂林行营的作战部署,以杜聿明第五军担任主攻。该军下辖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二○○师(师长戴安澜),是蒋介石嫡系王牌部队,是抗战时期建立的国民党军第一个机械化部队,其士兵中有不少广西子弟。12月18日凌晨,各参战部队向侵占昆仑关的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当日,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占领昆仑关外围的七塘南北阵地,日军增援昆仑关的道路被截断。此后数日,第五军的荣誉第一师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第二○○师五九八团与敌肉搏数十次。攻关部队将敌团团包围,猛烈攻击,但始终未能攻克,日军不得不用飞机输送弹药给养。至25日,中国军队反攻昆仑关两战两败。28日,中国军队再次反攻昆仑关。第五军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等与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在昆仑关外激战。29日,昆仑关两侧高地被围,守关日军在炮火攻击中几无余生,但仍顽抗至30日始总退却。31日,中国军队成功夺取昆仑关,残敌向九塘方向退却。

昆仑关战役是整个桂南会战中的核心战役,是中国对日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攻坚战,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境内最著名、最重要的战役。此役我方伤亡约1.4万人。敌方计歼灭日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以下4000多人,第二十一旅团班长以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另击落、炸毁日机26架。我爱国将士不怕牺牲,作战异常勇敢,将号称日军王牌、“钢军”的精锐第五师团(前身为参加过台儿庄等战役的“坂垣师团”)打败。昆仑关战役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抗战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地情网

九、其他

昆仑关景区规划

2005 年12月,由市规划局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昆仑关景区保护与开发规划》。景区规划外围保护范围西至公秀山,北至罗伞山及石岭,东至人形山,南至石人山,约15. 90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西至旧邕宾公路,南至邕宾二级公路及草帽由南山脚,东至原邕宁县及宾阳县界出现防火路以东约30米、北至之堪山脊线以北约30米,包括昆仑山、领兵山、之堪山、大象山、草帽山等山体及其围合地带,约0.69平方公里。景区性质、定位:以昆仑关战役遗址为主体,以爱国主义增长教育为主要功能,集战争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艺术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客源目标市场定位为按区域分,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为主,国外客源市场为铺:在国内市场,以自治区内尤其是南宁市周边市、县的客源市场为主,自治区外客源市场为铺:按年龄分,以青少年、中老年人群为主。总体布局:规划景区分10个功能分区:纪念缅怀区,位于景区西北面,以昆仑关战役遗址为主,以接受教育、缅怀英烈、拜祭英魂为游览主题:南牌坊区,位于景区西面,昆仑关战役遗址南面,以瞻仰、欣赏为主要游览特征;关楼区,位于昆仑关战役遗址东西,以重走古关、领略雄风为主要游览特征:碑林区,位于关楼区南面,缅怀、悼念、激进为主要游览特征:纪念馆区,位于景区西南面、昆仑关战役遗址东南面,以接受教育、历史文化交流为主要游览特征;关帝庙区,位于昆仑古关楼东面,形成以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景观区;休闲娱乐区,位于景区南面,以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为主要游览特征;拓展区,位于景区东面,以军事体验和锻炼为主要特征;南入口区,位于景区南面,是景区主要的入口接待点:北入口区,位于景区北面,是景区主要旅游服务设施点。

——《南宁市兴宁区志2020》

南丹~昆仑关断裂带

西北起自黔桂边境,经南丹、都安、马山、昆仑关至横县莲塘,全长400公里以上。走向310度~330度。中段都安、马山一带,有多条平行断裂,组成宽数公里至20公里的断裂带,多倾向北东、局部倾向西南。东南段昆仑关一带主要倾向南西,倾角40度~85度。以逆冲断层为主,兼具剪切性质。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和燕山期花岗岩体。与印支期褶皱密切伴生,轴面倾向与断裂面一致。断裂破碎带宽数米至百余米,以昆仑关一带最为显著,常见角砾岩、糜棱岩、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现象。武鸣县樟木坪一带硅化强烈,形成宽达400米~500米的硅化带,并有暗河循其分布。马山至昆仑一带,岩脉岩浆活动及内生矿化集中于两端,形成重要的北西向花岗和多金属成矿带。大明山至昆仑关一带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浆多期次侵入,与铜、钨、金、银、铅、锌、毒砂等矿产密切相关,如大明山钨矿等。都安至马山一带,有众多的燕山晚期橄榄辉长玢岩、煌斑岩小岩体群分布。该断裂带在印支亚旋回以挤压为主兼有右旋剪切,南丹、大明山一带断裂旁侧的印支期右行雁列式次级褶皱。昆仑关岩体、宾阳县邓村一带下第三系盆地中的左旋剪切,表明其在晚期有相反的错动。以上多期断裂复合及长期活动,断裂性质的反复变化,是导致断裂带岩浆活动和矿化都特别强烈的主要原因。据以上特点;该断裂属于硅铝层深断裂。

——《南宁地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