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雒容镇是鹿寨县第一大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7公里,离柳州25公里。南北纵距32公里,东西横距21.5公里,总面积381平方公里。桂柳高速公路、209省道、322国道、湘桂铁路贯穿全镇,水路通达广州、香港。2001年,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屯,2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万人(含区、地厂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2万人,有壮、汉、瑶、回、仫佬、苗、白、毛南等民族,柳州话、壮语为主要方言。
主要矿产有钾、锰、石英砂石、碳酸钙等。粮食以生产稻谷为主,盛产甘蔗、水果、茶叶、烟叶、大头竹等经济作物,是全国甘蔗生产基地。甘蔗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一半,乡镇企业是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1993 年,被列为广西重点建设集镇,1995 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试点镇。1997 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示范镇”、“广西乡镇之星”称号。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2.建置沿革
秦属桂林郡地。汉为潭中县地。南朝梁陈属象郡地。隋开皇九年(589 年)废象郡置象县,遂为象县地,属始安郡。唐贞观中析象县地置洛容县,属桂州,总章元年(669年)改隶柳州。宋嘉祐四年(1059 年)省象县人洛容,属柳州府。元属柳州路。清改洛容为雒容。民国初属柳江道,后属柳州专区。
1951年为鹿寨县第六区。1958年成立雒容人民公社。1962年称雒容区。1966年复称雒容人民公社。1983 年改称雒容区公所。1987 年10月设建制镇。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3.城镇建设
明代,洛容县在城西郊1华里处设安和圩场。民国22年(1933年),城内的高头、底下、西门、东门及南门5条街统称中山街;城外的东门外、码头和雷庙等4条街统称民族街;和圩设民生、民权2条街,为主要商业区。
解放后,从60年代起,雒容镇对全镇街道逐步进行修整拓宽,80年代始修建混凝土路面。1986年对城镇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并于1988 年11月破土动工。从1994年起,党政主要部门相继迁移到距老城区0.5公里的新城区。到2001年,经多渠道投资3.6亿元,建成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1.65万平方米,融工业、贸易、住宅为一体的新镇区,城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
城区道路砼化、绿化率均为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处理率60%,照明覆盖率80%。街道全天候保洁,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处理率50%以上,率先在全地区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管理。
1999年,被列为自治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4.乡镇企业
1976年4月,成立社队企业办公室。1983年,改称乡镇企业办公室。1992 年,雒容镇采取镇、村、户及联办的方法消灭企业空白村,新办集体企业10个。是年,乡镇企业总收人3975.38万元,比上年增长95. 16%。1995 年起,实行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到1998年,乡镇企业已形成集化工、钢材、建材、矿冶、包装材料及仪器加工等多元化于一体的新格局和集约型的经营方式。是年,共吸引外资480万元,先后办起东升有限责任公司、兴雒化工厂等6家企业。乡镇企业总收入12.8亿元。
1999 年,工业园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示范区。2001 年,乡镇企业改制成为私有或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03%;实现利润2633万元,同比增长. 08%。1976~2001 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10454.98万元,上交税金12605.9 万元,实现利润29868. 7万元。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5.旅游资源
高岩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雒容镇西南3.5公里处,系石灰岩溶洞,长约500米,分上、中、下三层。
白象岩
一名高岩,位于鹿寨县雒容镇郊约4公里处,桂柳高速公路贴景区北部穿过。岩洞处于一高度约80米的石灰岩石山山腰,因洞中有一钟乳石酷似白象而得名,洞壁有古今墨客摩崖石刻40余幅。白象岩属石灰岩溶洞,长约500米,岩分3层,依次重迭,彼此沟通,景象各异。
观音岩
岩高20余米,宽约15米。岩顶如倒垂巨钟,石帘高挂,灼烁闪光。帘下一墩,昔年曾建观音像,故得名观音岩,今无存。佛座两侧,有两洞通往后山。其小者形若藕节,其大者似猛虎张口,钟乳悬垂如齿,而洞壁颇平整。清人刘文楷题字:“万古长春”。大洞右侧,岔出一岩,小而明畅,只容一人坐读其中,传说此为宋代状元王世则读书之所。王世则为广西永福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曾登岩攻读,后中状元。明崇祯四年(1631年)知县郭元佐在此立碑一块,镌刻“天然大厦”4字,今无存。
龙盘岩
此岩口窄而高,象道狭廊。生长在山顶的巨榕之根,破石而下,伸到下面的观音岩去。榕根又黑又长.恍若活物,因此称黑龙盘壁。洞的左壁有块空心石乳,圆大平滑,敲之咚咚作响,犹如鼓声,称之为晨鼓。离此不远又是悬空垂石,击之当当有声,宛若钟鸣,称之为暮钟。前面有两道叉口,其一通出山前,洞口仅容一人。盛暑之日,登岩高卧,清风习习,遍体生凉,人们称之为神仙乘凉处。
白象岩
宽阔的石壁中央有一块大的石头,状似巨兽,肥耳似扇,巨腿如柱,软鼻长伸,活象一头白色巨象。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 1224年)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方信孺曾于顶壁上题写“白象岩”3字。岩间还刻有清人郑小谷咏白象岩的长诗,其中诗句“一石如象半腾空,欲腾不腾足犹倚"就是形容此景的。 洞壁有古今墨客摩崖石刻40余幅。岩口有巨大的石乳悬空下垂,离地两尺,平如刀削,与桂林伏波山试剑石相仿。其形如铺位,人卧其间,冬暖夏凉,称为“神仙床"。
1994年7月8日,白象岩摩崖石刻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广西通志—旅游志》第十节
关帝庙
也称关岳庙,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旧城区西门桥东50米处,建于清代。堂屋相向的两堵墙上各有一长3.9米、宽1.5米的晚清时期中国山水画、寿辰星图,两侧有对联。庙堂有关帝像、卫土像;天井有圆型神龟池,中央塑一背盘乌蛇的巨龟,天井旁有如来佛祖、观音、原始天尊等神像,供游人观赏。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6.历史名人
沈鸿英
生于1870又名阿英,生于广东恩平,后随母移居雒容木良村。宣统三年(1911 年)柳州同盟会组织民军队伍参加辛亥革命,沈鸿英邀邻近100 余土匪接受招安,任民军管带,次年升任督带。民国2年(1913 年)“二次革命” 时,因镇压和捕杀革命党人有功,升为统领。曾率部讨伐“两广巡阅使”龙济光,赴惠阳抗击粤军。民国10年7月通电自治,自称‘救桂军总司令”,8月改称“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占据桂林。14年1月,率部讨伐李宗仁、黄绍兹联军,沈军大败,桂林城失守。4月,沈鸿英逃往香港,27年在港病逝。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郑秉金
生于1940年,汉族,大学文化,教授。1964年~1992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培训中心主任、校长助理等职。期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进修1年,留学美国1年。1992 年调任广西师范学院副院长至今。
曾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代表作有《测度论》(译著)、 《插直理论若干问题研究》(系列论文)等5篇。参与研究的《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成果》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奖。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李彦斌
生于1951年,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7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鹿寨县支行雒容营业所工作。1980 年调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工作,历任副县级干事、副处长、处长。1993年调到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工作至今。历任副行长、行长、党委书记。2001 年奉令担任总行辖湖南、江西、广东、海南、深圳分行稽查专员工作组组长。被广西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聘为农林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7.重要事件
明万历三年(1575 年),洛容县治从旧县(现中渡镇旧县屯)迁灵塘(现雒容镇)。
1949年11月30日雒容镇解放。
1988年11月新城区建设破土动工。
1994年8月镇政府迁移新城区。
1996年9月19日移动通信基站开通。
1996年10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双仁村。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