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资源县梅溪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20:56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一、简介

梅溪乡位于县东北部。东与全州县相连,南与延东乡接壤。西与瓜里乡毗邻,北与湖南省新宁县交界。乡总面积376.37平方公里。1990 年有耕地面积21042亩,其中水田19390 亩;林地面积98205亩。经济作物及土特产有竹、木茶叶、桐袖、茶油、松脂、生漆、天麻、田七、山苍子等。矿产资源有钨、锡、绿柱石、石高岭土等。莹石质量好,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全乡辖梅溪、威水口、威水垌、胡家田、大滩头、铜座、沙坪、随滩、大坨、三茶、茶坪、葛垌坪、坪水底等13个村公所和梅溪街委会,63个村委会,336 个村民组。1985 年有6069户,28008 人; 1990 年为6960户, 29858 人。境内主要山峰有天心庵(真宝鼎)、钩挂山、打狗岭、鸡公包、月光石、水口山、野牛墉、八角寨(风景旅游区)等。资江流经境内胡家田、大滩头.成水口、梅溪街、随滩村人湖南省新宁县,境内流程18公里,为通往湖南省的主要水道。较大支流有威水垌河、铜座河、瓜里河、茶坪河等。资梅(澳)公路是境内的主要公路干线,南可达资源、兴安、桂林等地,北可通湖南新宁、邵阳。除沙坪村外,其它各村均通公路。

梅溪街为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5公里,前临资江,后靠石山,街道狭窄。在未通公路前,水路交通比较方便,溯江而上可通县城,顺流而下可达翻南资江流城各县、市。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梅溪街为湘、桂间的经商口岸。往来商贾颇多,不少湘籍商人在此居住经商。江上来往船只及竹排、木筏络绎不绝旧志称:“西延商业之盛,无逾于此"。

民国10年(1921年)以后,迭经匪患,商业一度衰落。解放后,公路日益发展,除部分竹、木水运外,其它货物已为公路运输取代。今梅溪街居民多以经商为主,除国营商店外,个体商店数十家,还有其它服务、饮食加工业等,市场渐趋繁荣,为本县第二商业街市。

梅溪乡民间体育较活跃,活动内容丰富,有象棋、裤裆棋、猪婆棋、六子棋、五子飞、桌球、扑克、乒乓球、舞狮等。尤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端午赛龙舟”最为隆重。

——《资源县志1991-2005》

二、建制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 年),梅溪属全(州)县管辖,称梅溪乡,辖 7 村 1 街,即铜座村、大里溪村、戈洞坪村、咸水口村、咸水洞村、大滩头村、随滩村、梅溪街;

民国二十四年(1935)7 月,建立资源县,属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 2 月,梅溪和瓜里合称为梅瓜区;

1952 年 8 月,撤销资源县建制后梅瓜区划归全(州)县管辖;

1954 年 6 月恢复资源县建制,建立梅溪区公所;

1958 年 9 月,梅溪区改称梅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2 年 6 月,梅溪人民公社改称梅溪区;

1968 年 8 月撤区又称人民公社,并成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6 年 10 月,撤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 年10 月人民公社撤销,改称梅溪乡人民政府。

——《资源县志1991-2005》

三、行政区划

【2005年资源县梅溪乡村、组情况表】

——《资源县志1991-2005》

四、地名缘由

梅溪乡因乡政府驻地梅溪街西面的小河岸畔曾生长梅树得名。

——《资源县志1991-2005》

五、城镇建设

梅溪乡城镇建设稳步推进。1999 年乡政府对所在地的街道路灯进行了改造,恢复了路灯,建设梅溪乡开发区。1991 年至 2005 年,梅溪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修桥梁 36 座,新农村村级活动场所 1 个;全乡 14 个村(街)委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和电视村村通工程,发放卫星接收设备 1200 套。2005 年,投资 80 万元的梅溪卫生院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投资 180 万元的梅溪自来水厂开工建设,投资 500 万元的梅溪停车场着手筹备,资梅三级公路延长至湖南边界的 7 千米油路铺设工程完工。

1991 年至 2005 年,梅溪乡开发性农业发展金银花、核桃、红提、玉竹、“三木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主要项目开发基地有大坨村福竹红提基地 10 公顷、梅溪村车田红提基地 6.67 公顷、随滩村万亩茶园茶叶种植基地 86.67 公顷;各村种植“三木药材”300 公顷,葛垌坪和沙坪两个村建油茶基地 60 公顷,厚朴26.67 公顷;金银花成为乡经济支柱产业。

——《资源县志1991-2005》

六、当地庙会

八角寨庙会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恢复于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庙会日。每至庙会日,赶天心寺庙会的善男信女达数万之众。

——《资源县志1991-2005》

七、风景名胜

八角寨

位于资源县东北部,距县城45 千米,地处梅溪乡大坨村的福竹、桃木、彭家、黄沙江一带,北连湖南省新宁县,方圆约 45 平方千米。主峰海拔 818 米,顶部面积 7375 平方米。因形具八角而得名,常云涌峰浮,又名云台山。八角寨是典型的喀斯特丹霞地貌,形成于距今约 1.37 亿年前至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寨顶有 3000 平方米的平台,明代始建天宫寺,山顶有一石梁横空平出,下临万丈深渊,形成有 20 余米的独梁,有香民置香炉于梁端处供奉神头,谓之龙头香,胆大勇敢者方敢前往。山顶时常伴有云带、云海、日出等自然奇观。景区奇峰怪石,错落有致,130 多处景点,处处雄、险、峻、秀,鬼斧神工。八角寨丹霞地貌形象好、发育全、品位高,在全国乃至世界罕见,被地质专家誉为“丹霞之魂”。著名景点有云海日出、群螺观天、龙脊天梯、幽谷栈道、人生石、神鹰石、古堡残垣等。

1991 年开发八角寨景区旅游,从随滩村沿一条泥土路登上山顶。1994 年修通福竹至石燕水宽 4 米多的沙石公路到八角寨门口然后登山。1996 年,八角寨景区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 年全面建设景区石板阶梯。2001 年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 年,建成梅溪至八角寨景区公路,修建了八角寨景区步行道和景区厕所。2005 年,修建了龙脊天梯、花山岭和半山腰 3 个凉亭以及眼睛石、降龙庵 2 个观景台,建设了牛皮凹生态停车场。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群螺观天处八角寨之西,国家一级保护地质遗址,因四座下平、中圆、上尖,酷似肥硕大海螺的丹霞石峰而得名,每座锥状石峰顶尖、座圆,带有线条生动优美的圈状螺纹,犹如大海螺。螺丝山峰顶标高500 米至 608.5 米,相对高差 100 米至 200 米,山顶直径 20 米至 30 米,底部直径 100米至 150 米。是全国丹霞地貌中独一无二的胜景,堪为天下一绝。

龙脊天梯位于八角寨正北面,为一向西延伸的光滑岭脊,两侧为陡壁深渊,在刀劈斧削的龙形丹霞石峰脊背上人工开凿的道道石级,犹如一道天梯垂挂而下。

泪眼石位于八角寨西侧,在一高耸的石崖上,有一经风吹雨蚀留下的痕迹,极似一只美丽的眼睛。国家一级保护地质遗址。又名望夫石。传说一女子,守望出征的丈夫归来,思念的泪水经年长流,泪干血竭,终未盼得夫归,身化成石,成了今天的丹霞奇观。

栈道幽谷国家一级保护地质遗址,大型蜂窝状洞穴。两座巨大的石峰遥遥相对,形成一道U 字形的深谷,石峰因两道凿于石壁中的狭长栈道、悬着的 1 米宽木桥而连接在一起。栈道下边,绝壁幽深,谷底薄雾宛同玉带飘荡,独处此地,感到异常的静谧骇寒,毛骨悚然。

降龙庵传说宋元时代,有一条孽龙经常在此兴风作浪,八角寨十年九旱,山民苦不堪言,于是齐集于此,烧香拜佛。有一天一位道士云游到此,将一座石板盖顶的庵堂镇在孽龙口上,从此八角寨年年风调雨顺,山民安居乐业,降龙庵因此得名。

天宫寺又名天心寺,始建于北宋末期,明嘉靖年间扩建,后来几经烧毁又几经重建。千余年来,寺内钟声不绝,香火绵延,信士遍布湘、桂、川、黔,素有中国“六十八福地”之称。

龙头香位于八角寨东北部,是八角寨主峰八角之一,三面陡壁,斧劈刀割,险峻无比。龙头顶端建有仙姑庙,当地人仍在此上香,以表虔诚。龙头长99 米,最窄处宽度不到 10 厘米,横空出世,宛如巨龙昂首欲飞,上接苍穹,下临深渊,山势雄伟险峻,堪称一绝。因相传此乃观音大士到此察民送福休憩之地,引无数香客到此敬香,故名龙头香。

——《资源县志1991-2005》

广西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

是资源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资源县城东北30公里梅溪乡大坨村至黄沙江八角寨一带,北部、西部与湖南省新宁县交界。南北长33公里,东西沿资江及资江两岸分布,宽3公里~9.6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公园有八角寨景区、天门景区、宝鼎瀑布和地质博物馆等,大小景点数以百计。以资江和八角寨景区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主峰山顶高耸如台,叫云台山,海拔818米,相对高度约400米,其与旁峙簇拥的七峰组成翘如兽角的八角形状,故名八角寨,亦泛称云台山。云台山东西北面均为悬崖绝壁,如斧劈刀削,只有西南面从梅溪乡一条逶迤崎岖的山路可登上山顶。顶部有一平台,植被葱绿;有一刀状山脊,人称“天脊”、“龙脊”,宽仅可容足,两旁绝壁千仞,尽头有石凸如龙头昂首,登上山顶后令人有横空出世之感;还有天空寺、仙人足、古寨石墙、拱形寨门诸景。

该地质公园由距今1.35亿~0.65亿年前的白垩纪紫红色砾岩、砂岩等构成,软硬相间的岩层在漫长地质年代受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水流侵蚀、剥蚀和溶蚀,形成丹霞地貌特有的方山状、墙状、柱状等奇峰异岭。峰林高耸,气势磅礴,属越城岭猫儿山山地之间的红层盆地丘陵,是全国各丹霞构造盆地中堆积厚度最大的一处和中国丹霞地貌区的典型代表。景观具有“身陡、顶斜、麓缓”等基本特征和“雄、奇、险、幽、秀”等五大特色,丹峰挺拔,朱崖壁立,山体如钢棱削面,形态各异,有圆柱、方柱、塔柱、旌旗、风帆、半球、蘑菇、尖锥、螺旋、高台、城堡、金字塔以及象、螺、蛙等造型,山色斑斓多彩,以赭红、紫红为主色调,间杂侵蚀花斑,在日光辉映下如天然水彩画,衬以灌木花草、翠竹青松,十分迷人。景区内还有一线天、生死谷、黄沙江峡谷等巷谷、峡谷、障谷地貌,谷中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清纯灵秀,幽深奥美,形似仙境迷宫,如同世外桃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相匹配,被海内外地质、园林和旅游专家誉为高品位的国家观赏园林,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1988年,八角寨—资江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之后,相继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2001年12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地情网

八、获得荣誉

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桂林市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福竹屯

——广西地情网

九、名人传记

刘彬(1917 年至 2004 年)

男,汉族,资源县梅溪乡随滩村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在湖南长沙中学读书。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毕业后在瓜里乡公所任办事员兼教员;同年 11 月至 12 月在桂林乡、村长训练班学习。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938 年至 1939 年)在梅溪小学任教师。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940 年至 1941 年)任梅溪乡随滩村村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任梅溪乡民代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资源县国民政府任办事员。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46 年至 1947 年)任梅溪乡副乡长。1949年 4 月筹划武装起义;5 月中旬联合梅溪乡、瓜里乡部分村街长,将村街自卫武装整合成起义队伍。6 月11 日刘彬与梅溪乡公所自卫队长唐建康、刘达等人攻克梅溪乡公所,成立“桂北游击队越城第四纵队”,刘彬任纵队司令;8 月 25 日与廖敏领导的“桂北人民翻身队资江部队”合编为“湘桂黔边区先遣第五团”,刘彬任团长;11 月 14 日,刘彬队伍改编为“华中军区广西先遣队”。11 月 19 日,资源县解放 12 月 1 日,成立资源县人民政府,先遣队全部整编到桂林军分区独立团,刘彬被任命为县武装部第一参谋长。1950 年 2月至 6 月在广西革大学习。1950 年 7 月至 1951 年 9 月在平乐县和鹿寨县工作,任鹿寨县五福乡民政干事、副乡长,县民政科干部。1954 年 3 月至 1979 年,遭受迫害。1980 年 5 月 4 日宣告无罪释放。1985 年平反,享受离休待遇。2004 年 3 月逝世,享年 87 岁。

——《资源县志199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