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廉州镇是合浦县县城所在地,地处北部湾东北岸,合浦县南部,东接十字路乡、石康镇,北连石湾镇,西邻星岛湖乡、党江镇,西南临北部湾海面(称廉州湾),南与北海巿福城镇、靖海镇接壤。全镇总面积22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是广西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又是大西南进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要道。距北海国际机场20公里,距北海港30公里,国道325线、209线和钦北铁路、南(宁)北(海)高速公路横贯辖区。
辖区内主要有烟花爆竹、五金、机械、建筑材料、化工、农药、饲料、商标印刷、纸箱包装、工艺美术、金银首饰、皮革、服装、食品等行业,尤以烟花爆竹、珍珠金银首饰、酒类享誉国内外。农业以养鸡业闻名自治区内外,鸡饲料销售量名列全区乡镇前茅。有中央、自治区、市、县驻镇企事业单位28个,镇属事业单位7个。1994年以来,廉州镇先后获得“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镇”、“中国乡镇之星”等荣誉称号。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合浦县廉州镇(海丝文化小镇)于2019年12月入选第二批广西特色小镇。海丝文化小镇位于合浦境内南方最大的汉墓遗址核心保护区内,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范围内包含四方岭及风门岭西区汉墓保护群,同时包含文昌塔与已建成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汉闾文化园等,资源要素及文化项目类型丰富。其中研究范围包含小镇北侧草鞋村汉城文化片区及南侧海丝首港,以西门江为历史轴带,整体打造以海丝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核心区范围为以现状汉代文化博物馆、文昌塔、汉闾文化园三大核心项目为依托的小镇客厅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
——来源:网页
2.建置沿革
建置沿革廉州秦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合浦县,至今属合浦县不变。历为合浦郡、廉州、廉州府、廉州路、合浦县治所。解放后曾为钦州专区、合浦专区治所。
古代曾称海门镇,民国26年(1937年)为附城镇;29年,分为附城东镇、附城西镇。解放后,1950年6月将附城东镇、附城西镇合并为廉州镇。1958年12月成立.廉州人民公社(廉州城区称城中营)。1959年2月城中营从廉州人民公社划出成立廉城人民公社,1964年7月改称廉州镇。1995年1月,将环城镇并入廉州镇。2002年,廉州镇辖14个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644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7289人,农业人口57169人﹔少数民族1112人。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3.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廉州镇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地处南流江下游冲积平原东南面,东北一带为丘陵,海拔70~170米,最高是斗鸡岭,海拔173.9米。西面南流江经总江段南行最后汇人北部湾。南流江的另--支流周江从廉州城穿过,因江在县城西门,故称西门江,又称廉州江,南行到水儿入北部湾。入海处古乾体港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主要水利工程有清水江水库、廉东水库,总库容量6626万立方米。西南临北部湾海面,均为典型的全日潮海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高岭土、钛铁矿、花岗岩等。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4.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南珠故郡、海角名区。”廉州镇是重要的珍珠产地和集散地,“珠还合浦”的故事千古传诵,故廉州有“珠城”之称。廉州又有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胜景有汉墓群,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遗址﹔海角亭,为纪念汉孟尝太守而建,亭内正中镶着苏东坡手书“万里瞻天”石匾额;东坡亭,内有宋大学士苏东坡阴纹石刻像,碑碣书体楷、草、隶、篆俱全,有胡汉民、马君武撰写的对联﹔文昌塔,为八角重檐七层空心砖塔,高34米。还有惠爱桥、魁星楼、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旧址、中共钦廉四属组织联络机关旧址等。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
海角亭
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为纪念汉代合浦郡太守孟尝施行德政“珠徙复还”而建此亭。元代重建成此亭时,范椁作《海角亭记》并刻石竖碑。记曰:“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辐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
海角亭几经迁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迁定于今合浦县城廉州中学内。亭分前后两进。第一进为门楼,门额嵌“海天胜境”石匾,门联:“深恩施粤海,厚德纪莆田”"。第二进为亭的主体。石柱上刻有对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并有诗刻数件。亭内正面上方悬挂苏东坡到海角亭游览时,为该亭题刻的“万里瞻天”四个大字(复制品)。亭正后方置--巨碑,刻“古海角亭”四个大字,据说为范椁所书。该亭今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北海市志(上)》
东坡亭
在合浦县城东北部,合浦师范校园内。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获赦迁返,经廉州,下榻于邓拟园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廉州知府康基田在苏东坡当年下榻处建清乐轩和长春亭,即今东坡亭。该亭座北朝南,三面环水,有小桥相通。分前后亭:前亭称“长春亭”,面宽7.5米,进深6.7米。歇山卷棚小青瓦屋面,前后敞开,左右两大圆门相对,典雅古朴。后亭“清乐轩”面宽16.1米,进深9.7米。重檐歇山结构,正檐翘角。四周回廊相通。主亭前面左右各有一雕花窗棂。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石刻像。左右墙壁镶有苏东坡在廉州撰写诗文及历代文人为东坡亭题咏和历次重修东坡亭记,共13块碑刻。亭内原有两副长联,其一为铁禅撰书:“沧海遗珠品重南国,雪坭旧迹人仰东坡。”另一副是胡汉民撰书:“此地建亭,缅怀前世文章伯;有人载酒,要访斯州山水乡。”亭左百米有苏东坡所凿井,有“东坡井”三字石碑竖立井旁。196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北海市志(上)》
文昌塔
位于合浦县城西南约2公里处的小山丘上,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叠涩重檐八角形七层空心砖塔,塔座直径8.1米,高约34米,壁厚约3米。塔由基石块构筑,塔尖冠以葫芦形宝顶;每层均有风门和坤门,角边是红色,塔身白色,雨过天晴,红白鲜明。登塔南眺,茫茫大海水天一色,俯瞰北面,廉州古城一览无余。昔日这里山水清秀,林木葱葱;近旁的三界庙、双贞亭与它鼎足而立,如今此地沧桑变迁,亭庙皆无,唯有塔影婷婷依旧。1981年曾修葺一次。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北海市志(上)》
汉墓群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的汉墓群,墓葬约有万座以上。这些墓葬分为土坑墓和砖坑墓。由于汉代厚葬盛行,葬于合浦的南来的官吏、将领及移民等,其墓穴都有较多陪葬品。提供了实物史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百度百科
汉代文化博物馆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现藏有大量合浦西汉古墓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较著名的有铜凤灯、铜屋、琉璃璧、琉璃杯、琥珀、玛瑙、水晶、陶器等,其中琥珀雕成的狮子、青蛙,璧琉璃等据专家鉴定属舶来品,原产地在印度、欧洲、非洲等地。而在苏门答腊、瓜哇、婆罗洲等地出土的大量中国汉代日用陶瓷,从其彩釉与胎质来看,则与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中原产品一样。考古专家据此推定,合浦在秦汉时期应是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而从有关史籍如《汉书》等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证明合浦港在秦汉时期确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孔道。《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也标明合浦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来源:百度百科
又称金肃门桥,俗称旧桥,位于廉州镇西门江上。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明崇祯八年(1635年)和清康熙十八年(1677年)曾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毁于火。清宣统元年(1907年)廉州绅商募款重修,宣统三年(1909年)落成。
惠爱桥跨度为26米,净跨度18.4米,桥面宽2.75米,桥体通高5.64米,全部为木质结构,结构独特,浑厚古补。桥为泥水工出身的蒋邑雍设计并承包施工。桥身全部用印尼产的坤甸木建成,此种木料质坚耐腐。其结构为三铰拱(没有下弦拉杆的人字架),拱脚支承在两岸石砌的榄核形桥墩上,桥墩旁设有砖砌弧拱式泄水孔;桥上部为四根40厘米~50厘米的方木所组成的两个三铰拱;桥面下通过木竖杆将桥面梁悬吊在两榀人字架下面。构件连结全部为榫接。建造时只有跨中的上下接触点及拱脚接触点设置了钢夹板,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件。民国年间加固时才在其它受力处补加钢夹板。桥顶盖瓦,且有盛油孔六个,内装生桐油,以保养上部的六根主要构件。像这样的桥梁结构,在广西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罕见,对桥梁建筑科学有重要研究价值。于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百度百科
5.历史名人
王崇周
王崇周(1908—2002),名传冕,又玉华、觉非,字崇周,合浦廉州人,原下四府著名士绅、慈善家。王崇周生于家境显赫的官宦世家“光禄第”,早年在上海符志学院法律系毕业,深受西方先进思潮影响,1927年聘请上海建筑师设计建造了“槐园”,不久又在槐园南侧创办雁秋小学(今廉州镇第二小学)免费招收学生入读。此后,1930年与广东省主席陈铭枢等人发起创办合浦医院、募捐广州合浦学会房产,1932年卖田捐款给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作军费。
——来源:百度百科
庞达
庞达(1923—1991),原名庞继业,合浦县廉州镇人。年轻时受党的影响,追求进步。从民国26年起参加革命活动。先后在合浦五中、合浦一中(今北海中学)任教,曾参与组织北海全市学生纪念“五四”运动大-。“七·七”事变前后,作校代表参加北海市对日经济绝交委员会,任检查部长。在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被推选为北海市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常务理事。次年1月合浦一中建立中共支部后,从事党的抗日救亡工作。
——来源:百度百科
黄国栋
黄国栋(1920—1989) ,廉州镇人。民国21年考入廉州中学。27年冬考进广西军175师政治部宣传队, 受队里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影响,做了一些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次年冬175师撤离合浦,投考重庆的音乐干部训练班学习音乐专业(32年初该班改为国立音乐分院),后转到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任中国音乐社社长。应陶行之相约筹建星海合唱团,任副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任教。
——来源:百度百科
许家骅
许家骅(1918~1946),合浦县廉州镇人,又名许廷驹。曾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1938年,许家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到灵山后,以教师职业作掩护, 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同年3月, 在谷埠编队,编入东进队伍,曾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率队挺进廉江、 遂溪等地抗击日军。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