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小镇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21:01    作者:   编辑:广西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德峨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下辖镇,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克长乡和蛇场乡接壤,南与西林县接壤,西与猪场乡和革步乡接壤;北与新州镇和者浪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316.58平方千米[1]

清天聪四年(1630年),始建村落。相传当时有一老人在附近挖得一对金鹅,故而取名为“得鹅”,后逐渐演变成今名的德峨。德峨乡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7公里。全乡总面积174.17平方公里。隆林至西林公路横穿境内。1995年设9个村民委,152个村民小组。有德峨、新街2个圩场。总人口16885人,苗族占82.88%,次为彝、汉族[2]。截至2018年末,德峨镇总户数9554户,总人口4.30万人,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主体民族是苗族,共3.80万人;下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那地村[1]

2018年,德峨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4]

德峨属高寒石山区,乡政府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居广西各乡(镇)之首。最高峰朋山,海拔1886.8米。年平均气温14.4C,素称“广西小东北”。乡政府驻地附近有少量水晶矿,新街村有相当数量的优质锑矿。土特产有糖梨、蜂糖、山羊、黄牛、六白猪、菜花鸡、葵花籽等,均驰名区内外。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2.建置沿革

清天聪四年(1630年),始建村落。

民国六年(1917年),置德峨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立德峨乡。

1950年,恢复德峨办事处。

1951年,称德峨区公所。

1958年,成立德峨公社。

1962年,恢复德峨区。

1968年,恢复公社建置。

1984年,成立德峨乡[2]

2012年,德峨撤乡建镇[3]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51页)

3.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末,德峨镇下辖德峨、常么、那地、新街、保上、三冲、八科、弄杂、么基、龙英、金平、夏家湾、水井、田坝、岩头15个行政村,共291个村小组,镇政府驻地那地村,距县城36千米[1]

2020 年,全镇辖德峨、常么、那地 、新街 、保上 、三冲 、八科 、弄杂、么基、龙英、金平、夏家湾、水井、田坝、岩头15个村委会,291个村小组。年末,总户数 8937户,总人口4.23万人。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 5个民族,人口居多的民族是苗族,有3.8万人。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5页)

(一)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德峨镇位于北纬24°31′00″—24°46′31″,东经105°05′57″—105°19′50″之间,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克长乡和蛇场乡接壤,南与西林县接壤,西与猪场乡和革步乡接壤;北与新州镇和者浪乡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316.58平方千米[1]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2.地形地貌

德峨镇境内属高寒石山区,镇政府所在地的海拔1600米;属云贵高原余峰,是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地势略为东低西高,最高蚂蚁高坡海拔1957米(斗峰坡),次高峰朋山,海拔1886.80米[1]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3.气候

德峨镇年平均气温14.40℃[1]

4.水文

德峨镇境内河流属南盘江水系[1]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5.自然资源

德峨镇镇政府驻地附近有少量水晶矿,新街村有相当数量的优质锑矿,还有锌、硫、金等矿藏及花岗岩、辉绿岩、青石等石材;有耕地面积2303.4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97亩[1]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二)社会人文地理

1.人口

2020年年末,总户数8937 户,总人口 4.23万人。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人口居多的民族是苗族,有3.8 万人。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5页)

2.经济

2018年,德峨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4]

3.农业

2018年,德峨镇粮食播种面积1653公顷,粮食总产量0.78吨;其中玉米种植,1400公顷,收成0.63万吨;水稻253公顷,收成0.16万吨;套种杂粮33公顷、蔬菜433公顷,杂豆20公顷,红薯53公顷;全镇新种桑园面积62.20公顷,可投入养蚕桑园面积累计达821.84公顷,新建蚕房共18座,覆盖新街、八科、德峨等村;全年共销售蚕茧12批次,累计共5676张20.68万千克,产值909.70万元;烤烟种植126.67公顷,产量5200担,产值510万元;全年投入烤房维修和烟棚维修12万元。全镇产茶叶核心区80公顷,扩展区266.67公顷,茶采摘新茶199吨,其中野生古树茶加工干茶产量6万千克,产值600万元保上村新增哈密瓜种植试验基地0.10公顷,新建5个种植大棚,产量1900千克,产值2.28万元;新街村投入160万元从云南引进姬松茸(巴西菇)栽培项目,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公顷,共搭建菌种大棚21个,加工烘干厂房1个,生姬松茸(巴西菇)产出量70余吨,全部销往福建、广东、山东、贵州、云南等多地,创收约68万余元,新街村巴西菇种植项目带动附近村屯贫困户就业80人;全年生猪出栏量1.27万头、黑山羊出栏量1.26万头、黄牛出栏量0.2万头,存栏量对应分别有2.12万头、1.47万头、0.32万头;全年新增金平村、三冲村2户千羽鸡养殖点,全镇养殖鸡出栏量8.9万羽,存栏量23.7万羽[1]

2020年,耕地面积2256.83 公顷,其中旱地 1915.13 公顷,水田 234.50 公顷。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有少量水稻,经济作物有烤烟等。果类有梨、桃、核桃等。山地植树造林以杉木为主,还有松树、红椿、油桐、油茶等。是隆林黄牛、黑山羊产地之一。出产谷熟菌、牛肝菌等野生菌。土特产有糖梨、蜂糖、花红果、杨梅、六白猪、菜花鸡、葵花籽等。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5页)

(三)社会事业

1.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德峨镇辖区内有2所中学,其中德峨镇初级中学校址在镇政府所在地,德峨镇常么初级中学校址在常么村当地,两所中学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均占95%以上,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初中;镇初级中学在校生1501人,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常么初级中学在校生1229人,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38人;全镇共有小学13所,其中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非完小(教学点)4个;德峨镇中心校校址在德峨镇政府所在地,开设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77人,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8所村完小和4个教学点的学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上,教师职工都是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标准化配备。有2个公立幼儿园,其中德峨镇中学幼儿园校址在德峨镇政府所在地,在院幼儿345人,教职工19人,在编教师3人,其余为校聘人员;常么幼儿园校址在常么村当地,2018年在校幼儿155民,教职工7人,在编教师1人,其余为校聘人员。推进控辍保学劝返复学专项攻坚大行动,有294名适龄学生辍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学生100人,成功劝返2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劝返率100%[1]

2020年,全镇有2所中学,其中德峨镇初级中学校址在镇政府所在地,德峨镇常么初级中学校址在常么村,2所中学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均占95%以上。德峨镇初级中学校在校学生 1398人,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80人。常么初级中学在校生1203人,教职工 84 人,专任教师69人。有完小9所,104个班,在校生4271人。其中,寄宿制学校9所,寄宿生3206人。有中心幼儿园 2 所,在园幼儿、学前班儿童 543人;私立幼儿园 14所,在园幼儿1606人。小学教职员工294人,幼儿园教职员工33人。全面推进控辍保学劝返复学专项攻坚大行动,德峨镇辍学、疑似辍学15人全部劝返。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6页)

2.文体事业

截至2018年末,德峨镇有15个村级农家书屋;通过举办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偿新节”等大型民族节庆活动,带动全镇15个村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一次以上的文体活动;组织村级开展文体活动共21场,协助镇政府、县文化馆开展民族节庆活动、“送戏下乡”活动等共21次,举办各类文体培训班12期[1]

3.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德峨镇中心卫生院服务总人口6万余人;有医务人员60人,开设病床47张,分1个住院部和1个门诊部和公共卫生部,设预防保健科、防疫门诊、妇幼保健办公室、新农合办公室、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孕产妇学校、内儿科、外科、妇产科、超声影像科、检验科、X光室、心电图科、药剂科、财务科、消毒供应等科室;分别建成卫生院住院楼和万宁医技综合楼,卫生院占地面积6614平方米,业务房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职工住宅面积1006平方米;设有村级卫生室13个,配备医务人员1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共接诊参保农民病例7529例次,其中门诊病人获得报销计4670例次,报销金额18.89万元,住院病人报销2859例次,报销金额254.78万元;门诊流量2.26万人次,其中住院病人2910人次,出院2910人次[1]

4.社会保障

2018年,德峨镇为918户3598人发放低保补助4218.64万元;为6名城市特困人员(住在镇敬老院人员)发放补助6975元,为50名农村特困人员发放补助27.82万元;为349名困难学子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60.55万元;为3250名符合政策的群体人员申报财政代缴养老保险补助资金34.83万元;为3772名60岁以上老龄人发放养老金516.74万元[1]

2020年,全镇享低保户1374户共56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退出户)享受低保1059户44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现享低保户中占比78.5%,农村低保覆盖面(农村低保对象占全镇农村人口的比例)为14.61%,低保重合率78.5%。残疾人补贴实现应享尽享,享受困难残疾人护理补贴的336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254人;享受80岁以上高龄补贴老人419人。养老保险缴费率100%,完成到龄人员信息采集任务,为全镇3955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 616.98万元,发放社会保障卡3726 张,完成人脸识别电子化验证3823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00个,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累计向全镇2875名贫困务工人员发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岗补贴资金 297.06万元。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7页)

5.精准扶贫

2018年,德峨镇弄杂村、新街村、金平村3个村实现整村脱贫;通过动态调整工作,全镇新识别贫困户13户54人,返贫2户8人,剔除老人户6户8人;至年末,全镇易地扶贫搬迁248户1193人,其中搬迁到百色深圳小镇安置点44户222人,搬迁到县城安置点155户732人,搬迁到德峨安置点49户239人,德峨易地扶贫安置点50栋安置房全部入住[1]

6.基础设施

2018年,德峨镇除金平、三冲两个贫困村道路硬化正在实施之外,其他6个贫困村20户以上通屯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其他非贫困村的通屯路完成设计测量工作;改厨改厕各为500座;全镇20户以上屯级道路硬化共实施7条,有3条完成竣工,田坝厂上、达毛、上八哈屯及八科团石屯4条屯级道路硬化分别已完成路面平整工作;家庭水柜指标数176座,覆盖水井、三冲2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年末家庭水柜开工数为133座,竣工84座,竣工率63.2%[1]

7.集贸市场

2017年,德峨镇有德峨、常么、新街3个集贸市场,6天为一街日;其中,德峨圩日最为热闹,集市占地面积约1.6公顷,每街赶集人数约1万人;常么集市占地面积约0.8公顷,每街赶集人数约5000人;新街集市占地面积约为0.67公顷,每街赶集人数约3000人;德峨、常么、新街3个圩日均有牛马羊猪等牲畜交易,其中德峨牛马交易市场规模最大[1]

8.交通运输

德峨镇有隆林至西林二级公路贯穿腹地,途经常么、德峨、那地、保上4个村,岩茶经蛇场(弄金)至德峨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当中;全镇村村通公路,实现20 户以上的村民小组的通屯硬化路。

--来源:隆林年鉴2021年(245页)

(四)历史文化

1.地名由来

德峨镇,相传建村时有一老人在附近山挖得一对金鹅,故而取名“得鹅”,后逐渐演变成今名[2]

2.民俗文化

德峨镇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服饰保存完整;节庆文化有苗族“跳坡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仡佬族“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民族圩日有六天循环的德峨圩日,平均每个圩日有1.50万人赶集;民族工艺有苗族的刺绣、蜡染等;文体活动主要有苗族的芦笙舞、吹口弦、唢呐和仡佬族的八音等;民间体育活动有苗族跳坡节的爬杆、摔跤、荡秋千;彝族的打磨秋、抹黑脸、老鹰抓小鸡等[1]。被专家学者誉为“活的民族博物馆”。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志1996-2005年33页)

3.地方特产

德峨镇土特产有糖梨、蜂糖、花红果、杨梅、六白猪、菜花鸡、葵花籽等[1]

4.所获荣誉

2021年5月,荣获2019—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5]

4.参考资料:

1.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隆林年鉴·2019[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12:234-237.

2.隆林各族自治县志(51页),隆林县志(32-33页),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2020-09-01]

3.被留守改变的乡村教育--教育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0-09-01]

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05:426.

5.广西表彰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完整名单公布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1-07-21]

5.研究现状:

  1. 李甫春.服饰:德峨苗族的族群符号[J].百色学院学报,2007(02):31-36.

  2. 李英策.打造农业特色产业 推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隆林德峨农业特色产业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3):223-225.

  3. 密宋华,刘茜.偏苗丧葬仪式中的文化内涵透析——以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偏苗为个案[J].歌海,2009(06):83-85.

  4. 许斌,周智生.西南边疆地区山地多民族聚居区社会空间分异与演变研究——基于桂西德峨镇的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3):49-58.

  5. 杨尚春,蒋明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峨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武术研究,2018,3(12):107-110.

  6. 杨尚春.“健康中国”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探析——以广西德峨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06):95-98.

  7. 周晓丹.文化旅游助推乡村绿色扶贫研究——基于广西隆林县德峨村旅游扶贫案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1(10):28-31.

    6.保护及发展状况:

    一、基础设施逐年完善,机关干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得以改善

    几年来,该乡致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至2003年底,全乡村民各户用电正常,138个自然屯通广播电视,106个自然屯通公路,隆(林)西(林)公路穿境而过,穿越路程达14公里,车辆日流量达1200辆(、次),其中,辖区内有客车2辆,小车10辆,农用车38辆,营运马仔12辆,摩托车156辆;通讯设备覆盖全乡境内各村,有通讯手机、电话、呼机等2500多台;建有水池224座共计29290m3,有沼气池253座,绿化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形成全县交通便利、交通工具丰富、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面广、通讯覆盖面全、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重要乡镇。此外,第二农贸市场的开发、“国际苗族跳坡节”场地及建筑的起动,乡政府大院基础建设修建及五层办公大楼的竣工,加上云集的外来投资者、外来客商和全乡团结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即将把德峨推向城镇化重镇。

    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农业迅速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基础。

    近年来,该乡“三家”班子领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水稻、玉米品种良种化,烤烟优质化,山上还林还草绿色化,饲养肉用牲畜环保化。

    三、文物及遗迹

    1.老么槽洞遗址位于德峨镇,是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西南向,相对高程15米,呈喇叭状,高15米、宽约18米、进深50米。堆积层遭破坏。仅有少部分灰褐色砂质土钙质胶结堆积,坚硬,厚约0.6米,内含炭屑,烧土、碎骨等。1984年7月清理,出土有人类头盖骨、体骨、石器、夹砂绳纹陶片和各种动物肢骨碎片等。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6页)

    2.阿稿彝王寨遗址位于德峨镇保上村阿稿屯,是清代文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系彝王龙云涛为抵御外来侵扰而建。一条石铺小道沿山而上,寨址四周筑石围墙,长800米、高2~3米、厚0.7米,东、南、西各开1闸门。面积4.8万平方米。现存屋基、水井、石狮和围墙等。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6页)

    3.古水利工程位于德峨镇田坝村,是清代建筑遗址,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渠道、渡槽、储水池、分水闸及分渠道组成。总长700米,采用石块凿成槽状,以石粉、桐仁捣成油膏连接勾缝。宽0.6米。灌溉面积500亩,并在崖壁上刻有《供水十三念》。至今仍使用,但大部分渡槽及分水闸已坏,石刻模糊。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7页)

    4.戒赌钱摩崖石刻位于德峨镇八科村塘石下屯。清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刻于崖壁上,石刻长0.6米,宽0.5米,碑文列举赌博之害处,规劝人们勿误入邪途。行书体,保存较好。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8页)

    5.改土归流碑位于德峨乡田坝村木科屯,碑立于清代同治8年(1869年),碑高1.3米,宽0.7米,厚0.25米,为泗城府正堂委派杨正文等4人管理蔗棚村行政事务,废除土司制度之告示,正楷书体,保存完好。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8页)

    6.铜刮刀属汉代文物,通长12.7厘米,柄长6.2米,刃部长6.5厘米,呈弧刃,最宽处1.5厘米并向端部渐收,刀尖向上翅,柄空心,铸云纹,工艺精细,是汉代手工艺使用的一种刮削工具。出土于德峨乡八科村塘石屯,保存完好。

    ----隆林各族自治县志(758页)

    7.人物传记

1.龙登连(? ~1797年),彝族,今德峨乡阿稿寨人。清嘉庆二年(1797年)初,在贵州省安龙县布依族常朝元、王囊仙领导反清起义的影响下,率领隆林各族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

《西隆县志》记载:由于土官作恶,“霸村乡据为己土”,“世代充科承科累闾阎民不堪”强霸占任意鸠夺粮为己业,“扰害省民”。甚至夺其民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康熙五年(1666年),西隆州改土归流,增设流官。康熙六年(1667年),丈土地,征收各种赋税1374两。原来土官鱼肉百姓已是民不聊生,又加上流官的盘剥,人民生活更苦。从西隆州改流后,老百姓向官府所缴纳的苛捐杂税就有40多种。苗族彝族人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嘉庆二年(1797年),爆发了龙登连父子领导的彝族、苗族等民族起义。(即史称的“苗乱”)

龙登连父子领导的起义很快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起义由阿稿、那地等地发展到蒙里、革步、巴结、八达、古障、遮逢、广平诸寨。并控制了旧州、八渡等地。苗、仡佬、壮、汉等各民族人民都纷纷参加义军。起义军兵分4路。一路由阿稿、八达、古障方向进攻与当地壮族起义军会合。二路向蒙里、革步、巴结方向扩展。三路由那地向新街、普驮、遮逢方向进军。四路进攻新州、旧州等城。起义军捣毁各村乡、保甲政权,杀死流官汉目和土司头人。愤怒的各族群众, “四路惊烧杀汉目……攻打城池犹如云雨之高施。皇城被困,官兵被戮,神圣挖尸散骨杀死无数”。起义军很快控制了西隆、西林等大部分地区。

这次起义,震惊了清王朝,清王朝命令两广总督觉罗吉庆和总兵彭承尧等率兵镇压,吉庆用软硬两手,以银两为先锋,对于“胁从之人劝其归顺,人多之家,俾银十两八两,人少或六两七两不等。即一夫一妇之家也可得银一两八钱。各得以种种赏赐,谋生活安得之道,而苗判之中坚者势孤,无乃继之以共,大践余年,凡历四月而数平。”吉庆为了收买人心,而动用库银两10余万两,后来仁宗皇帝调他回京问罪,受到处罚(《广西西隆县苗冲纪闻》)。觉罗吉庆另一手就是采用武装镇压, 从广东调兵1万名,亲自率领前往镇压。嘉庆二年四月中下旬在旧州八渡一带与起义军激战,吉庆虽占领了旧州、八渡,兵员损失惨重,又从广东调兵2000补充,加上粮草紧张,军心浮动,受到清王斥责。为了换回败局,吉庆又筹集大批粮草和兵力,于五月进攻西隆, 企图占领那地、阿稿。由于起义军的英勇抗击,清军无法攻下那地、阿稿。经过1个多月的拉锯战,起义军消耗很大,清军不断增援,到六月二十五日,清军绕道,从阿稿背后采取夜击,占住阿稿的尤家营房,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彝族人民深受其害。龙家父子潜逃。

清兵残酷镇压,四处搜捕,族侄龙起凤叛变,出卖龙登连和龙朝凤父子,引诱龙登连父子出山后逮捕,送至清兵营,清军将龙登连父子及其家属全部送往京师斩杀。龙起凤因叛变“有功”,龙家的产业全部由他继承,隆林彝族人民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血腥镇压下去了。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志(43--45页

2.杨刚(1890~1932年),女,苗族,德峨乡德峨村龙洞丫口人。杨刚奶出生在一个贫苦苗族家庭,从事农业劳动,善于种麻织布,成年后与同寨苗族青年杨成济成亲。她身躯高大,性格豪爽好义,乐于助人。能行医看病,免费为群众治病。又以“巫婆”身份结交四方百姓。

国民党西隆县府与各族恶霸地主勾结,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掠夺,各种杂税名目繁多,如田赋税、税、猪、鸡、牛、马、盐税和人头税等。到民国20年(1931年),各种杂税突增,每人要交税20块银元,每头牛要交税10块银元,每头猪要交3块银元,田地有收无收都要纳税,“田荒粮不荒,十亩收一元”。贫苦农民卖了田还要纳税,国民党派各级爪牙天天催租逼税,交不出者则被抓去坐牢。龙洞寨附近的苗、彝人民,就有不少被抓到县里坐牢,没收家产,有不少穷苦农民家破人亡。杨刚奶也被逼得走投无路,十分愤恨,号召大家:“他们要这么多的税,我们只有打啦!”,提出“抗交租税,反伪政府”的口号。

杨刚奶的主张,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决定攻打县城(新州),参加起事的有新街、猪场、弄杂等地群众共200多人, 有苗族、彝族、壮族、汉族。队伍在杨刚奶的带领下,于民国21年(1932年)农历三月初四日,高举麻布制成的旗帜,吹起牛角号,高呼“打官兵,不打百姓”、“砸开监狱救亲人”等口号,从德化乡(今德峨乡)弄杂村出发,中午时分到县城附近,兵分西河桥、 含山等路,攻打西隆县政府,进攻时,县政府有12人在西河桥防守,被义军打伤2人,其余的逃跑。县政府何来福带领的1个排(30多人) 和其他政府官员闻讯逃跑,义军很快攻陷了县城。打死县政府官员6人,义军牺牲1人。攻下县城后,义军没有拿走任何东西,只是打开牢狱,把被关押的40多人全部放出来。

下午4时左右,杨刚奶队伍分三路撤退,东路先走,杨刚奶带领80人往岭口滚马屯撤退。第二天(农历三月初五),杨刚奶带队伍到隆卡达时,被混在起义队伍中的苗族豪绅杨宗泽杨瑞英、杨增友等6人把她抓起来。杨刚奶连声大骂杨宗泽道:“天有眼看到地下,我不吃人家的饭,也不要人家的东西!”第三天(农历三月初六)杨刚奶被押回新州。第五天(农历三月初八)杨刚奶被国民党县府(在今农业技术推广站门前的草地上)杀害。

这次起事,虽然失败了,但是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决心并没有熄灭。

----来源: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志(47--48页)

8.其他

视频链接:

德峨镇

https://vd3.bdstatic.com/mda-kabvj8aqh7vtu2cz/hd/mda-kabvj8aqh7vtu2cz.mp4

广西隆林德峨风情小镇

https://v.qq.com/x/page/u0850srfl5n.html

实拍广西百色市隆林县苗族跳坡节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50760291438383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