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解放前,名为城厢镇(乡级) 。解放后,一度改为村级镇。由于企事业的发展,1980年恢复乡级镇,改名恭城镇。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1989年10月, 与城厢乡合并,仍名恭城镇。
恭城镇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乡镇。1989年末, 全镇38699人 (含县直机关) ,每平方公里416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24601人。 耕地20420亩,农业人均0.83亩。由于地势平坦,液溉条件较好,主要产水稻、柑橙、甘蔗、青麻、蔬菜等。乐湾、天堂、江贝等村的柑橙,沙田柚,庄埠天堂的青麻,同乐、洲塘、江贝、古城等村的水稻杂优种子,产量多,质最好,畅销区内外。江贝、同乐、西河产蔬菜,供应城镇居民所需。1989年,全镇产粮食851.78万公斤;产水果441万公斤,居全县之首。农业收入2010.2万元,人均68.6元。 乡镇企业(含个体户,下同)有制锌品、日用品及修理、加工、饮食、服务等单位773个1961人,收入1550 .45万元,仅次于粟木镇。锌品厂的立德粉和日用品厂的竹梅、藤椅曾远销国内外。群众照明加工用电户达100%。
——《恭城县志》
二、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城厢镇,属于第一区
1950年4月,建立城厢等4个区
1950年10月,划为6个区,属第一区辖
1955年10月,各区改为以地名称谓,第一区为乐湾区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将65个乡(镇)并为20个乡(镇)同年9月1日,将原城厢镇乐湾乡并为城厢公社
1961年7月,又将11个公社划分为19个公社及城厢等3个镇
1962年下半年,撤销大公社,恢复区,设立小公社。将19个公社改为城厢等11个区及城厢等3个镇
1969年,撤区恢复大公社,改小公社为大队。城厢区改为城厢公社;并以“破旧立新”为名,将城厢镇太和街改为文革街;城厢公社西河大队改为红星大队
1980年5月,将城厢镇(村级)改建为恭城镇(乡级),称恭城镇,下辖原有街道及城厢公社的江贝、红星大队。
1984年7月,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改城厢公社为乡,下设11个村民委员会;同年,恭城镇下设3个村民委员会、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7年,村民委员会改为村公所。
1989年9月,撤城厢乡并人恭城镇。
——《恭城县志》
【2005年恭城镇行政区域一览表】
【2005年恭城镇自然村村名一览表】
四、地理环境
恭城镇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南部,东接平安乡,西与平乐县沙子镇毗邻,南与莲花镇相连,北与西岭镇相邻,行政区域面积9310公顷。
2.建制镇建设
恭城镇是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其集镇所辖范围全部包含在县城范围内。1989 年,恭城镇与城厢乡合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县城兴隆街。1997 年,镇人民政府迁至县城燕岩大桥南端。恭城镇集镇的规划建设与县城规划建设同一进行。至 2005 年不变
——《恭城县志1989-2005》
3.山地
二童山:位于恭城镇乐湾村西,两峰并耸,旧称“二童讲书”,恭城八景之一
晒袍山:亦名白面山。位于恭城镇古城村岭尾屯西。春夏草青如绿袍,秋冬野火烧后如青袍,故名。
——《恭城县志》
4.矿产
煤恭城镇洲塘煤矿地质储量3.47万吨,规模小,厚度薄,煤质差未达到工业要求
——《恭城县志》
恭城镇有耕地面积1421公顷(其中水田863.6公顷、旱地557.4公顷)、林地3886.67公顷。
五、人口
【1989年恭城县人口分布——恭城县志】
1989 年,恭城镇有人口 38699 人,每平方千米 416 人;2000 年,
恭城镇有人口45256 人,每平方千米 487 人;2005 年,恭城镇有人口 48230 人,每平方千米 519 人。
——《恭城县志》
【2005年年底恭城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统计表】
六、民族分部
【恭城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1990年恭城镇各民族人口分布】
——《恭城县志》
七、语言
1.恭城官话
2.平地瑶语支
分布在恭城、栗木镇及嘉会、龙虎、莲花、观音、平安乡的少部分地区。平地瑶话系由自称为(炳多优)操的一-种“熟瑶”方言。该方言部分语音与盘瑶话相近。平地瑶话有逐步向汉语方言演化的趋势,形成一种介于瑶、汉语间的地域方言。其基本词汇的发音与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乡、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上五保、江永县松柏乡等的平地瑶话相近。
——《恭城县志》
【恭城县志】
2017年,恭城镇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880元。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060万元,其中国税2588万元,地税1177万元。
2017年,恭城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495万元,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412万元,工业性技改投资完成0.61万元;招商完成27609万元。
农业1989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 851.78 万千克,水果总产量 441 万千克;农业总收入 2010.2 万元。2005 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534 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 3574 公顷,粮食播种面积 1564.5 公顷,粮食总产量 8409.4 吨。肉类总产量 3084 吨,禽蛋产量 210 吨,水产品产量 1009 吨。水果种植面积2682 公顷,水果总产量 7.39 万吨,其中水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实施 2493 公顷。
——《恭城县志1989-2005》
2.第二产业
恭城镇锌品厂,1976年建厂,属县社联办集体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82年转由恭城镇办。设计年产立德粉700吨,实际生产上千吨,但质低滞销。1984年经过整顿,调整领导班子,推行承包责任制,1985年聘请柳州老工人3人,引进技术,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销往大庆、津、沪、汉、蓉、滇、穗等并经香港远销国外。1989年,职工87人,年总产值165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9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249千瓦。
——《恭城县志》
3. 乡镇企业
恭城镇乡镇企业以冶炼、塑料制品、机械制造(修理)及农产品加工为主。1989 年,有乡镇企业 773 家,企业总收入 1550.5 万元。2005 年,有乡镇企业 1910 家,其中工业企业 168 家,企业从业人员 4172 人,上缴税金 1397 万元。主要乡镇企业有新江塑料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恭城合力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桂林恭城长行冶金炉料有限责任公司、恭城永鸿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东达电子有限公司及恭城开元多孔红砖厂等。主要产品有锌砂、硫酸、氧化锌、硅锰合金、花岗岩板材及塑料制品等。
4.
建筑业
【恭城镇房屋建筑状况统计】
【1985年恭城镇建房情况统计】
——《恭城县志》
九、交通运输
恭城镇境内交通由龙虎关至平乐公路与镇域城内基础公路与各行政村公路和茶江段组成。
十、社会事业
截至2017年末,恭城镇辖区内有镇幼儿园12所(含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128人,在园幼儿2320人;小学9所,专任教师109人,在校学生907人;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24人,在校学生27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年内,考入民族中学的学生10名、考入恭城中学的学生9名。
截至2017年末,恭城镇辖区内有乡镇级卫生机构1个,病床15张,卫生院总人数为65人,医护人员58人。有村级卫生室29个(其中进驻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有9个),个体医生39人(其中12人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后称为乡村医生),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完成诊疗64500人次;全镇新生儿上卡率18.84%,卡介苗、小儿麻痹、麻疹疫苗接种率99.68%、99.21%、97.19%。新农合参保27193人,参合率98.77%。发放大病救助98人,救助金额48.7万元。
2017年,恭城镇城乡养老保险参保15172人,参保率101.4%,发放率100%,领取待遇4612人,发放率100%。年内,共发放城镇居民低保资金19.7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14.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72.9万元、优抚定补金221.22万元、高龄津补贴57.27万元;发放农机补偿补贴金7.5万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面积1099.31公顷16489.68万元。完成65户危房改造。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6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0人。发放救济大米12.87吨、衣物350件(套)、棉被700床、保暖衣600件、棉衣600件等。
2017年,恭城镇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项目33个,其中投入93.6万元硬化道路7200米,惠及白马、古城、江贝、同乐、门楼、洲塘、天堂、乐湾等村;投入139.44万元安装路灯498盏,惠及庄埠、白马、门楼、洲塘、化育、天堂、江贝、西河、古城、渡雷等村。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9万元修建门楼村防洪坝,投入10万元修复同乐村水轮泵,投入6万元修建渡雷村三面光水渠。
5.邮电
清宜统二年(1910年) ,广西邮政管理局在恭城镇和栗木街设邮政代办所,各配管理员1人,始办邮政业务。次年三月,省电报局在恭城镇设有线电报局,为三等局,设主任1人,工人3人。
民国期间,邮政、电信分设。民图15年至20年 先后在龙虎、西岭、秧家、莲花增设邮寄代办所,属恭城镇邮政代办所管粘。民图24年11月16日,撤销恭城镇邮政代办所,成立恭城县邮政局,为三等乙级局,设局长1人,信差1人。民国38年,县邮政局有职员4人,指乡郎寄代办所9个,村乡信柜6个、信箱16个,未设邮政机构的村镇,设置递卡哨站,传递公文信函。
民国19年,设村电话处,设管理员1人,职工4人,属县政府建制。民国28年9月,省电话局在恭城镇和栗木镇设长途电话营业处,始办长话业务。民国33年日军入侵县境,县电报局、长途电话营业处撇销。
——《恭城县志》
6.电话
长途电话
民国28年 9月成立恭城镇长途电话营业处,隶属广西省电话局。民国31年有长途电话交换机4部,电话机3部,长话网路有恭城至粟木42公里,恭城至平乐31公里,栗木至桂林70公里,栗木至灌阳75公里,共杆路218公里,长话设备有磁石式交换机2台,恭城、栗木各1台。当年长话业务量,首次8150次,加次980次,其中防空电话首次450次。民国33年日军入侵恭城,长途电话处停业撒走,直至解放仍未恢复。
农村电话
民国19年,设恭城镇、栗木镇两个交换点,陪磁石式交换机各一台,插入电机25部。
——《恭城县志》
2017年,恭城镇投入182.6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村渡雷和门楼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内,共发放产业扶持资金61.92万元,受益贫困户200多户;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79户859万元;举办家政、烹饪、电焊、电商、种养等技能培训,共有150户贫困户参加培训。至年末,60户221人脱贫,门楼村脱贫摘帽。
1.中国传统村落
2014年11月17日,恭城镇乐湾村乐湾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武庙、周渭祠及湖南会馆等古建筑,有牛古樟林、乐湾古樟林等生态景区。
恭城武庙
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山南麓文庙之西侧,与文庙相距50米,左为文庙,右为武庙,文武两庙并存一地,相得益彰,实为全国仅有,该庙是纪念祭祀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的祠庙,又称关帝庙。距桂林市108公里,是桂林旅游区域中著名的明清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庙宇面积2100平方米,是广西现存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武庙。
武庙前临茶江,背靠西山,整个布局由古戏台、雨亭、正门、正殿、后殿和东、西厢配殿组成。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龙凤呈祥,明暗八仙,人物花鸟,惟妙惟肖,五彩斑斓富丽壮观,建筑之精令人叫绝。古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虽经四百年风雨,却风采依旧,由大青石方料垒砌台基,台高1.32米,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基前有“渭水访贤,魁星点斗,三顾茅庐”三幅石刻浮雕。台柱柱础基雕有暗八仙,台基上为穿斗式大木结构,台顶置斗八藻井,园心绘有阴阳太极,便于演唱声音共鸣。
雨亭构造是用大条油杉原木作柱,且柱础较高,体现了岭南建筑适应潮湿气候的特点,过去每年逢节庆都要演戏“酬神”,故建雨亭以避风雨,让观者乐而无忧。雨亭进为前殿,俗称头门,大青石檐柱,轩棚月梁上置卷云饰镂雕托峰,殿前一对辟邪瑞兽立于左右,两侧各塑牵马将军一尊。正殿,又名“协天宫”,脊梁正面塑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福禄寿喜”、“三战吕布”、“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等动物花鸟图饰,檐墙上塑有“麒麟送子”、“加官进爵”、“麻姑献寿”、“天女散花”等泥塑人物,誉替风檐雕刻精细,窗棂格扇花饰繁多,殿内供奉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王甫、赵累两旁配享、神像生动逼真,威严无比。正殿门头悬“协天宫”匾额一块,令人肃严起敬。后殿面阁五间,硬山屋顶,供奉九子娘娘、女娲、妈祖诸位女神。整座建筑坐北朝南,肃穆壮观。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关公生日)。当地都要举行一次每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的关公文化节,为传统的民间祭祀活动,逢庙会,数万名群众云集县城,通过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以祭祀关公。远近游客亦匆匆赶来,朝圣人,观民俗,融乐其中。
——广西桂林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我国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庙宇,已上《国家旅游景区辞典》大型词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山南麓,距桂林市108公里,是桂林旅游区域著名的明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总面积3600平方米。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之一,有“华南小曲埠”之称。
这座宫殿式的古庙。坐北朝南,依西山之势,筑六级平台,递进而建,层层叠起,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前有茶江河水弯环绕,后有西山古松翠柏衬映生辉。建筑布局依次为照壁官墙,礼门、义路门、棂星门、泮池和状元桥、左右碑亭和东、西厢房、大成门、名 祠、乡贤祠、东西庑殿、露台、大成殿,最后是崇圣祠。门、院、殿宇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棂星门”由大青石砌筑,额枋和明楼上雕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鱼跃龙门”、“拜相封侯”等吉祥图饰,望柱上有六尊辟邪兽,窥视八方,气势雄伟,庄重肃穆。过棂星门后是泮池,又称月池。池上有一状元桥,因桥面镶有一块浮石亦寓有“平步青云”之意。两边竖立有碑亭,东边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孔子赞文”,西边是颜子、曾子、孟子和子思子对其师的赞文,碑文是当朝户部尚书文化殿大学士、《康熙字典》的总编张玉书所书。沿着石阶登上平台便是大成门,其意为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境界该门高4公尺,其11扇格扇全是对称的几何图案和镂空雕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华。大成门的脊梁上的人物彩陶精巧细腻,造型独特,为全庙的精华,大成殿有孔子真迹象。并分别有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御笔所提的匾额。整座建筑黄瓦溢金泛彩,殿阁高耸飞檐挽天。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堪舆学的理论设计建造,有中国传统易学的哲理,亦保持岭南古建筑的地方特色。
——广西桂林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周王庙
又名周渭祠,是纪念祭祀当地宋代名臣周渭的祠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清雍正元年(1723)重新修复。面积1600多平方米,祠庙建筑主要由门楼、大殿、后殿及左右厢房组成,门楼是全庙的精华所在,亦称蜜蜂楼。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颇有明清古建特色。檐柱承托下檐,金柱通顶支承上面重檐,体型在中间骤然收小,五层斗拱逐层出挑,使整个层顶飞檐高翘,显得雄伟壮观。由座斗、交手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的严谨而有规律的重檐,形似蜂窝,人们称之为“蜜蜂楼群”。2006年5月提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桂林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湖南会馆
与周王庙携手相邻,距桂林市108公里。是桂林旅游区域中著名的清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为当时的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面积1847平方米。会馆座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正厅、迥廊、后厅及左右厢房组成。会馆临街一面是门楼,分三层,门楼第二层是戏台的后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结构,明间为重檐歇山,盔顶式封火山墙,门脊上装有葫芦宝顶和鳌鱼兽器,翼角梁端有木雕蝴蝶彩饰,阁楼临街一面的博脊上装有花饰栏杆,登楼可凭栏远眺。下檐两条檐柱为青石制作,柱础较高,石柱上镌刻楹联日:“客馆可停骖七泽三湘允矣同联梓里;百体仙都堪得地千秋世遐哉共镇茶城”。前开三道大门、版门上绘有重彩门神,檐廊上装有卷棚,檐柱上有“刘海戏蟾”、“五雀闹梅”等图饰,前檐风檐板亦为半镂半雕的戏曲人物和花、鸟、虫、鱼图饰,细腻精美。2006年5月提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湾古樟林
位于恭城镇乐湾村附近,距县城3 千米。樟树林沿河岸绵延 3~4 千米,占地 10多公顷。林中古樟有直冲云霄的,有垂河入水的,有绿叶碧碧的,有老朽枝枯的,有裸露树根的,千姿百态,
形成特异景观。入古樟林,幽情雅意油然而生,鸟鸣让人沉醉,虫吟给人舒心。古樟衬托着乐湾村一派生态农业风光,人称“快乐湾”
——《恭城县志1989-2005》
三、保护和开发现状
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恭城月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恭城月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恭城县自1983年开始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过近20年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自治区誉为“恭城模式”在全广西推广,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月柿之乡”称号;2001年12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00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为31.5万亩,其中月柿9.2万亩,投产面积为7.4万亩,产量为7.15万吨。是广西唯一获得优良单株奖的县。2001年恭城月柿被评为“中华名果”。
月柿是恭城县的拳头产品,县乡各级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月柿的生产,预计在明年可完成10万亩恭城月柿的计划种植目标。其主要分布在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等几个乡镇,莲花镇现有一个万亩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恭城月柿的成功栽培,主要还是得益于恭城县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因为多数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大大地减轻了病虫的为害,控制了恭城月柿生理落果的发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大多数果农已掌握了月柿的管理技术,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高的达6000公斤,基本上达到稳产丰产,其经济效益在沙田柚和柑橙之上。近两年,恭城月柿的种植大多是向荒坡、荒山上发展,作为一种经济林,一可造林绿化,二可增加可观的收入。山区种植月柿、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果大、丰产,外形美观,表皮有一层白白地粉霜,客商特别喜欢收购,价格当然偏高,而平地上粉霜比较少。原因是山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稍底,山坡上比较容易形成自然风,果园内通风比较好。因此县政府鼓励果农在坡度25°以下的坡地种植恭城月柿,促使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恭城月柿,又名恭城水柿、柿饼。柿果实色泽鲜艳,味甜汁多。除供鲜食外,可制成柿饼、柿角、柿汁;可加工成柿糖、柿蜜;可代替粮食制醋、酿酒。柿的果实及其加工品,还有医疗作用,可治肠胃病,可止血润便,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恭城月柿是广西传统出口创汇的名优产品之一,果型美观,色泽鲜明;脆柿味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形似圆月的柿饼,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
在2000年荣获中华果品流通协会“中华名果”荣誉称号。该果可制成柿饼,形状如月,故称月柿。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恭城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光荣称号。现种植面积10.04万亩,季产量清甜芳香。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恭城月柿”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
恭城月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即:东经110°36′41″~111°10′12″,北纬24°36′50″~25°17′15″之间,包括三镇六乡:恭城镇、栗木镇、莲花镇、平安乡、西岭乡、加会乡、三江乡、观音乡、龙虎乡及其所辖的117个行政村。区域面积为2139.31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恭城月柿果实为扁圆形,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皮薄光滑,有果粉,无核。红柿:果肉红色、透明,质软,汁多,味清甜。脆柿:果肉黄色,质地脆,味甜,有香味。柿饼:形似圆月,故名“月柿”,有柿霜,肉红透明,质柔软,清甜,有香味。 4.2内在品质:恭城月柿含总糖≥16.7g/100g;维生素C≥19.4mg/100g;钙≥4.99mg/100g;磷≥12.0mg/100g;粗纤维≥0.4%。 4.3安全要求:恭城月柿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品符合NY5421-2004《无公害食品柿》标准要求。
——博雅特产网
月柿示范基地
2001—2005 年,分别在恭城镇化育村、白马村,平安乡的和平村、路口村、土陂村,莲花镇的竹山村、黄坭岗村、蓝洞村、东寨村,三江乡的对面岭、洗脚岭村,嘉会乡的泗安村、松林村,西岭乡的杨溪村、岛坪村,栗木镇的栗木村、六岭村各实施 2 公顷恭城月柿优果工程,辐射面积800公顷。通过锯除柿树中间的直立主干枝;大枝回缩,压顶;剪除枯枝、病虫枝、重叠枝;疏除顶部生长过旺的直立强枝,剪除枝条粗度小于 0.3 厘米的下垂枝及大于 1 厘米的直立枝,1 个基桩上一般保留 2~3 个结果母枝。通过科学修剪,枝条分布合理、从属分明,树冠凹凸有致,培育立体结果的树冠。冬季使用 2 次石硫合剂清园,增施有机肥,适时环割保果,综合防治病虫,平均每公顷产量达 37500~42000 千克,比上年增产 10% 以上,优质果率比上年增加 5~6 个百分点,优质果率均达 65% 以上。各示范点对周边村屯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恭城月柿优果工程在全县得到全面的普及和推广
——《恭城县志1989-2005》
恭城椪柑
恭城椪柑具有果大皮薄,色泽鲜艳、肉质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风味独特等优点。可食率高达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以上。据测定:100毫升果汁含糖量11-13克,酸0.5-1克,维生素C25-35毫克,100克果肉含热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富含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新需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排泄体内的有害物质,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1996年恭城获"中国椪柑之乡"荣誉称号。
广西桂林恭城县为广西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恭城碰柑果大皮薄,果皮橙红美观、易剥离,果肉脆嫩,汁多化渣,清甜浓香可口,可食率高,耐贮运而闻名中外,并于1996年获“中国碰柑之乡”称荣获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生态农业实验区之一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恭城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1.27万亩,水果总产50.41万吨,人均产果1.8吨,人均种果面积、人均产果量名列我区第一。号。 桂林市恭城县柑橘,果品质优,是中国全绿色生态的水果之一。
恭城椪柑推广使用沼气液肥、沼渣及农家肥,具有果大皮薄,色泽鲜艳、肉质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风味独特等优点。可食率高达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以上。据测定:100毫升果汁含糖量11-13克,酸0.5-1克,维生素C25-35毫克,100克果肉含热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富含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新需的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排泄体内的有害物质,能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1996年恭城获"中国椪柑之乡"荣誉称号。
——博雅特产网
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柑橙示范基地
1994—1996 年,在恭城镇天堂坪村和平安乡黄岭村各实施 3.33 公顷椪柑优果工程,辐射面积 33.33 公顷。通过三年的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人工疏果,平均每公顷产量达 48000 千克,比上年产量递增 15%,一级、二级果每年上升 5 个百分点,达 55%。1997 年,优果工程逐渐辐射到各村屯,较大地提升了椪柑品质,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1995—2000 年,天堂坪、黄岭柑橙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县内外果农考查、学习的现场
——《恭城县志1989-2005》
恭城茶叶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建县,称茶城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恭城县,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恭城县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0个瑶族自治县中最年轻的成员。恭城瑶族自治县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是由广西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生产,茶叶采于公司在恭城县山区内种植的茶叶基地,并且精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叶尖嫩部分的茶叶,制成绿茶、红茶系列。“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除保持传统名茶的主要特性之外,更呈现出质纯、耐泡、色佳、味美、香醇、回甘之特色,不仅是直接泡制品茗的好茶,也是用于茶饮料生产的优质原料。由于绿茶为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
“议嵘茗香茶”--恭城茶叶2013年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含硒量绿茶叶达33mg∕kg,红茶达11mg∕kg,是含硒量最丰富的天然富硒有机茶;荣获“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绿茶类金奖、红茶类银奖。
恭城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2万亩,年产鲜茶叶8000多吨。形成了以恭城议嵘茗香茶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仅议嶸公司的规模茶叶种植基地就超过了5000亩,分布在西岭乡八岩村、新合村100亩,岛坪村、平安乡大江村、观音乡涧里源、恭城镇古城村等地。
——博雅特产网
四、名人传记、故事传说
陈可祯(1852一1924)
县城吉祥街(今属恭城镇)人。家境清贫,自幼酷爱艺术,常到拱辰街朱孔嘉门第观摹名人书画,虛心求教,苦学水墨画和工笔画。他所绘人物、飞禽、走善、花鸟、虫鱼及山水,兼重形意,风格纯朴。恭城文庙壁画中的渔、樵、耕、读、文王访贤、踏雪寻梅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陈可祯还擅长雕塑,所塑恭城武庙之左右马将军像,威武雄壮,气势逼人。每逢游神赛会,他都制作“三清”、“八仙” 、“十二生肖” 、“二十八宿” 的彩塑,参加巡游。
纸扎烟花和各种动物彩灯,也是他的绝技。特别是他所制作的烟花,点燃后火花灿烂,五彩缤纷,接着“打棍出箱”、“武松打虎” 、“鹬蚌相争” 等故事形象,随着导火线的燃烧而相继出现各种动作,栩栩如生,曾在桂林、平乐等地燃放表演,备受赞尝。广西艺术学院朱培钧教授幼时深受他的艺术熏陶,作诗纪念他:“绘塑烟花能自香,桂林饮普有陈郎,民间三绝传佳话,留得声名满茶江”。
彭祖锡(1907- -1937)
彭祖锡,号泽波,庄埠村(今属恭城镇)人。16岁考入省立平乐十中,后相继在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复旦大学、广西大学就读。“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入东北三省。他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加刻苦钻研。民国22年, 他发明蔗渣制造炸药。广西省政府多次派人验证,可代黄色炸药使用,装置木柄手榴弹,效果甚优,适合抗战需要,发给奖金300元。广西日报曾刊载其事迹。民国26年10月17日因患脑溢血症,殁于梧州,年仅30岁。.
——《恭城县志》
曾兆祺(1909- -1942)
原名广祥,号次可。城厢镇(今恭城镇)人。民国21年, 曾兆祺肆业于上海复且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士学位。回乡后从事教育,先后在恭城师范、平乐县中、南宁女师、南宁高中和桂林中学任教。民国26年至31年任桂林中学训导主任和教务主任期间,因校长蒋培英兼政府职务,由他代理校政。当时桂林已成为抗战后方的文化城,他根
据形势需要,锐意革新,主持制订了新的教学规章制度,支持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参加抗日教亡宣传,由学生自治会出版大型墙报《一周间》和铅印刊物《青年先锋》等,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歌颂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雄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他通过各种关系,延聘各地疏散到桂林的文化名人,如王鲁彦(作家)、叶苍苓(北大教授)等担任各科教师,并千方百计充实新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在综理全校行政中, 还给高中班讲授中国文学,深为学生赞脊。
曾兆祺思想进步,由于他掌握了学校实权,庇护进步教师,在学校灌输革命思想,使桂林中学各方面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局面。因患阿米巴痢疾,被庸医所误,于民国31年2月8日逝世,时年33岁
——《恭城县志》
欧玉连(1874- -1942)
城厢镇(今恭城镇)太平街人。一生经营小食品,精通各种糕点、糖品制作技艺。他所制油炸发面饼最为上乘,质地松软,能张能缩,放在手心可捏成团,放松后恢复原状。其味有黄糖甜味、焦盐威味两种,尤以焦盐面饼最受顾客喜爱。他制作的红薯糖,松软爽口而无红薯气味。柚皮糖驰名全县市场。他还善用面粉制作各种微型动物,工艺精巧。每逢庙会,他都应约制作虎、狮、猴等10多种动物面食制品参加游展。此外,他还擅长书画和制作各种花卉盆景。
欧玉连收入虽仅能糊口,但轻钱重义。他的工艺品,富者付千金不售,倘遇知音,无偿奉送,互相传艺。一次他在梧州街头,见一制作面人小贩自夸海口,便站在一旁摇头不语。那小贩问道:“难道你还在行? ”他说:“三天后这里再见。”三天后,他捧出一对用发酵方法长出白毛、乌毛的栩栩如生的兔子,名叫“乌云盖雪”。那小贩一见,瞠目结舌,甘拜下风。他便将此法无私传授。后来那小贩到恭城拜访,见他有一盆景十分秀丽, 意欲买下。他却说道:“钱财易取,知音难得。我帮你搬上船头,分文不取。”那小贩见他重义轻财,也不枉取,暗中托人送上30银元作谢,顿时传为佳话。
——《恭城县志》
张祯祥(1866-1954)
又名老吉,江贝街(今属恭城镇)人。幼年曾到广东佛山佣工,学灯彩和烟花工艺,回家后以此为业。经过长期钻研,颇有创新。他所制作的“武松打虎”、“鹬蚱相争”、“打箦开箱” 等,人物形象生动。配合烟花放的还有火箭、花简、铜盘起月、吐珠等,色彩鲜艳,甚为群众喜爱。民国初年以后,桂林、荔浦、平乐、恭城各地每逢元宵或庙会,都向他订购烟花。有一年,平乐举行盛大醮会,请张祯祥、陈可祯二人与桂林一些纸扎名师扎灯彩。醮会执事人重视桂林名师,安排住楼上高铺,而让他们二人住楼下地铺。他们不甘示弱,要求与桂林名师在醮堂各扎半边,试比高低。不数日,他们扎出一大批飞禽走兽,技艺精湛,十分引人注目。桂林名师尚未动手,望之生畏,悄悄溜走。执事人始知他们技艺非凡,厚礼相待。从此张祯祥名噪一时,其子崇周继承技艺,造诣亦深。
——《恭城县志》
林锦明(1924-1959)
后街地(今属恭城镇江贝村)人。广西省立平乐师范毕业。恭城解放前夕,林锦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秘密革命宣传活动。解放初期,他在县公安局担负治安保卫工作时,有3个恶霸地主和土匪,企图请他说情减免判刑,分别用100万元(旧人民币)、12担大米和8担谷子,对他进行贿赂,遭他拒绝后,仍不死心,又对他父母进行威胁利诱。林锦明亳不动摇,进行揭发。政府依法镇压了这3名恶霸土匪,并给林锦明记甲等功。
1954、1956年, 林锦明连续当选为恭城县长,参加县委常委。1956年, 县内出现饥荒,他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在采木高岭调查时,发现群众缺粮,即让群众自报公议,给予统销。1958年1月,他下放城厢镇任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在东门下布洲拦河筑坝,在后街地安装水轮系抽水,使200多亩旱地全部改为水田。林锦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下乡都是脚穿草鞋步行。1956年春插时,茶江两岸遭受水灾,他乘竹筏到受灾区视察。每到一处,立即召开会议了解情况,布置救灾工作,并与群众商量,设法弥补损失。
1957年整风中,他对当时省委、平乐地委等主要负责人的官僚主义和县委党政不分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他参加省委粮食工作会议时,如实汇报了恭城县委统一研究的方案, 提出“恭城统购任务重,动了农民口粮”及要“多销、少购、口粮留足500斤”的意见,1958年被错误定为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组织反党集团,划为“右派分子”,并开除党籍和公职,送劳动教养。1959年 7月24日含冤病故,终年35岁。
1979年,中共恭城县委根据党的有关政策,对林锦明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报经区党委组织部批准,撤销原来的错误决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于1982年4月6日在县直机关举行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
——《恭城县志》
张岳灵(1905- -1965),
江贝街(令属恭城镇)人。广西党务学校毕业。曾任阳朔、桂林和安徽立煌县县长,第四集团军二十四师政训处中校处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豫鄂院边区战地党政分会少将秘书主任,安徽省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安徽省银行行长、全国立法委员等职。
民国26年,张岳灵参与韦贽唐等罗织材料,诬陷王公度为“托派”,致使李宗仁将王公度处死。他在安徽时又搞派系活动,左右皖政。民国29年,白崇禧将他调回桂林,去职为民,以后重返安微转而经商。时值国民政府修改对敌战区的经济封锁政策,张岳灵在新桂系军政人员的参与下,接受大量商人投资,成立“国营安徽省企业公司”,与敌占区进行贸易,出售大麻、木材、皮油等,换进食盐、布匹、棉纱等,牟取暴利。其资金之巨,声势之大,为当时汤恩伯、张淦所望尘莫及。民国33年冬,他升任安徽省银行行长,控制了安徽全省和豫鄂皖边区的财政经济,并挪用银行资金,在南京汉中路购买房地产。
民国34年,日本投降,李品仙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张岳灵为该战区敌伪产业的接收大员,接收了许多公司、工厂,与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秘密组成大淮联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36年,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张岳灵任竞选团的财务组长。他虽捐出30亿元助选,但他按下各地汇给李宗仁的助选捐款,私存折息,除得回30亿元外还有盈余。同年,全国竞选立法委员,李宗仁圈定他为广西第一区候选人,省府主席黄旭初派员下县监选。县成立“支持张岳灵竞选立法委员委员会”,广为宣传,招揽选票。张岳灵提出“人人选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捐赠《新中学文库》400余册给恭城中学,宴请县、乡、村、甲基层人员。各级虚报选票,恭城全县13万多人,选票竞达12万多张。民国37年1月在平乐、恭城、富川、昭平四县以336235票当选。当年11月,张岳灵见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飞往香港定居,1965年病死。
——《恭城县志》
张光礼
张光礼(1927.7—1999.1),又名黄康,男,汉族,恭城镇江贝村人,总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1939 年秋,张光礼考入广西省立平乐中学。1944 年秋,日军入侵广西,参加恭城县抗日勇敢队,投身抗日斗争,时年仅 17 岁。1947 年秋,考入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前身)。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进步同学的影响,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48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他被分配到哈尔滨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任技术课二等课员。1953 年 3 月,张光礼调入铁道部西北铁路干线第一工程局临时管理处,任行调科副科长。在大西北的铁路建设中,张光礼先后参与包兰铁路(包头至兰州)、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修建。1978 年,以乌鲁木齐铁路局副总工程师身份参加对青新线(格尔木—库尔勒)踏勘,沿着柴达木、塔里木两盆地边沿,对铁路的走向、长大隧道进出口、大桥桥址作实地考察,历时 1 个多月。1987 年,张光礼参加“修通北疆铁路乌苏—阿拉山口段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以北疆铁路总工程师的身份负责第一期、第二期方案设计鉴定工作。为打通阿拉山口,他 4 次到山口观察地形,3 次去伊宁,2 次去霍尔果斯,以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提出中苏铁路阿拉山口接轨点的谈判方案,并以中方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与苏联的谈判。1990 年 9 月,乌苏—阿拉山口段修通,它连通东起亚洲中国连云港,西至欧洲荷兰鹿特丹的铁路,被誉为当代的“丝绸之路”。1999 年 1 月 9 日,张光礼病逝于新疆乌鲁木齐
——《恭城县志1989-2005》
革命烈士
【恭城镇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