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镇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永福县百寿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8:02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自然环境

百寿镇地处天平山区,东为天平山山脉大崇山支脉,西是天平山山脉大雾山支脉,境内诸峰多为低山,有少许中山。全镇地势,四周高,中低,为河谷盆地。百寿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夏凉,雨量充沛。但由于镇的东、北、西三面高山阻隔,形成" ∩ "形的特殊小气候,春暖来得迟,倒春寒退得慢。年均降水量为2100.7毫米。镇内主要河流百寿河长40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82立方米/秒。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39页)

2、建制沿革

晋太康元年(280年),析始安、潭中两县地置常安县,属始安郡,此为百寿建县之始。从梁大同八年(542年)到明弘治五年(1492年),先后置梁化郡、梁化县,纯化县、始安县慕化县、古县、古田县,属桂林府。明朝成化十三年(1447年),建州治,为水宁州,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水宁废州为县,永宁县和永福县同属桂林。民国3年,水宁县改名古化县,民国20年(1931年),古化县改为百寿县,属地不变。1949年11月、12月,永福、百寿两县先后解放,1952年8月两县合并,称永福县,划属桂林地区。百寿为永福县的一个辖区镇。2006年,全镇下辖1个社区,11个村委会。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39页)

3、名胜古迹

百寿岩

百寿岩原名夫子岩,因岩内刻有《百寿图》而闻名中外,故名百寿岩,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百寿镇东北方向,岩口朝北,宽19米,高13米,岩深23米,面积约400平方米。《抱朴子。内篇》中有记载,汉代住百寿岩旁的“廖扶”,活了158岁,其家族的寿命都在百岁以上。宋绍定二年(1229年),时任知县的史谓有感于此,在自己的寿庆之日挥笔写下一个大寿字,并邀请县内的百名长寿老人在笔画中各写一个小寿字,然后请名工巧匠镌刻在百寿岩的石壁上,成为千古奇文《白寿图》。《百寿图》中正楷的大“寿”字高达1.77米,宽1.45米,刻镂清晰,走笔丰富,集正、家、隶、行四法于一体,而这个寿字之中蕴藏的一百个小寿字,或阴刻或阳镌,体式不一,每个字旁均刻有注明字体出处的款章,集中国古代书法和雕刻艺术之精粹,百寿岩内元代书法家赵孟颗书的“宁寿”、明总兵俞大猷等纪录古田人民起义的《寿岩石壁题记和《题诗》等题字、赋诗、格言、记事石刻共18处。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41页)

永宁州古城

位于百寿镇北端,是水宁州古城,东临百寿河,西门江沿城西绕北而过,城池三面环水。古城目前是广西乃至长江以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1981年被列为白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原为古田县治所,古田起义之后升为直隶州,称“永宁”(永远安宁之意),永宁州古城由此而得名。水宁州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先为土城,周长约1000米、高约5米、厚约2米。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砌石城,明隆庆六年(1572年)开东、南、西、北四门,东称“东兴门",南曰“水镇门",西为“安定门",北呼“迎恩门"。现存城墙为青白砌筑,局度3.7米,厚3.2米,城南北长467米,东西苋173米,問长1277米,面积约8.08力平方米,城内还保存着部分古房古道。

自古以来,水宁州古城均是兵家必争之地。永宁州古城地处桂林至融安的险要地段,仅有一条古道从这里的大峡谷中通过。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经之处,四周数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岭。它就像一个关隘,进可攻,退可守。明两广总督殷正茂当时上书朝廷,就有“古田乱,八寨(今广西大部及贵州省一部)始乱;古田平,八寨咸平”之说。期间,永宁州皆驻有“参将营”和“守备署”,城西卧虎山前,今尚有“将台山”、“老教城”等古迹。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41页)

千年重阳树

百寿镇东岸村对河屯,有一棵巨大的重阳树,属于热带、亚热带的特有物种。据桂林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家考证,距今已有近1000年,胸径为5.31米,比北非摩洛哥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重阳树的胸径还要大1.51米,属世界上最大的重阳树。更为奇妙之处是,该树树身约5米高处还寄生着一棵粗大的榕树,也有500年以上,形成了树中有树、阴阳合一的天然奇观。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42页)

穿岩古道

穿岩古道:在百寿镇西南方向江岩村穿岩屯后座白峰之间,一条古驿道穿岩向过。此道为隋朝年间开始修建,从当时的桂州(现桂林)直达云南,长达3000里。后来各朝历代又不断完工和修补,成为古时的重要往来通道。现存的百寿穿岩路段,为清嘉庆十年(1805年)最后修补。此路段从一个大岩洞迪过,天成腹道,从而得名“穿岩”。此洞长60余米,宽30多米,南北相通,可容纳千人。旁镶“洞天一色”四字,同时还有摩崖石刻多处,最神秘的就是被称为“天书”的变体篆字石刻,至今还没人能破解其中的谜底。还有“金鸡出笼”、“福王开洞”及“一箭穿山”等神奇传说,其中可揣测的相关痕迹清晰可见。穿岩四周,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有大片天然草坪光如绿毯。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42页)

丹砂井

丹砂井,位于百寿岩前。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记载:"廖扶,家有丹砂井,寿一百五十八岁。"丹砂并由此蒙上神秘无比的面纱。葛洪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丹砂井这个他梦想的炼丹之地。丹砂井水、属含晒、锂、偏硅酸、重碳酸钙型矿泉水,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史料记载,东晋葛洪曾在此汲丹砂井水炼丹,廖扶族人饮此泉水皆长寿,廖扶本人享寿158岁。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6页)

山南悬崖墓葬

山南悬崖墓葬 在百寿镇山南村庵山悬崖峭壁上的仙姑岩里,岩口离地面约60米、洞宽20余平方米。正中央置放一座檀木棺,至今不朽。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一个叫青莲的贫弱女子反抗黄姓恶霸逼婚而出家于庵子山修道,死后葬于该岩穴。该墓葬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悬岸墓葬的重要资料之一,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6页)

百寿烈士陵园

百寿烈士陵园,在百寿镇校场岭。1949年冬至1951年5月,百寿县境土匪暴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四零团奉命清剿,历经一年六个月的浴血奋战,消灭了全部土匪。一些官兵在战斗中光荣辆牲。1951年5月30日,百寿县人民政府把分散在县内各地的81位烈十遗骨迁至校场岭集中安葬,建成烈十陵园。陵园面积5282平方米,四周以青砖筑成围墙。烈士墓坐落于中央,纪念塔高高耸立于墓前。塔为五角形,正面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四零团剿匪烈士纪念碑”,侧面刻师团首长、百寿县领导人及百寿县备界人民代表会议的题词,塔座刻剿匪纪事及烈士英名,园内青松翠柏苍劲挺拔,绿草茵茵,洁净幽雅。每年清明节,人们都前往瞻仰和祭扫。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7页

穿岩

穿岩,在百寿镇江岩村。岩洞南北相通长60米,览敞明亮,可容千余人。岩壁溜光,平如刀削;岩底石板铺平,古为桂林、云南、贵州的主要驿道,也是广西八府赴省城陆上交通的必由之路。南面岩壁有清州牧武越熊题刻的"灵岩一窍"和其他石刻多处,北面岩壁刻王天卿题的"洞天一色",参将陈大器篆刻题诗一首。南岩口东侧曾修灵岩寺,西侧修文吕阁.民国初年已毁。岩北面有一石洞,四季有风吹出,冬暖复凉。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7页

九落岩

九落岩,在百寿镇西2千米处,为石灰石暗河岩窟.洞深不可测,从岩口行进1千米多,为一大深潭,一向无人涉过。能游览地段,宽敞平坦,最狭处觉5米、高4米,最宽处为“一洞天”,览约20米、高达50米。岩内石乳、石笋、石幔、石柱等,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底部泉水斗折蛇行;汩汩有声,优美动听,游鱼随处可见。岩口于明朝时修建九落庙,1949年年底已毁。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7页

野生海菜花

野生海菜花,位于百寿镇下家村至白果村海菜花河。海菜花花瓣不大,洁白如雪,花心呈淡黄色,小巧精致。远望,一朵朵海菜花散落于平静的河面上,似满天繁星。海菜花属沉水植物,根在水里,可生长在4米深的水中,对水体要求特别高,水体要清晰透明,无任何污染,才能生长。喜温暖,一般花期5一10月,但在温暖地区,全年可见开花。由于海菜花对水质污染很敏感,所以它是检测天然水源质量的试金石,凡是生长着海菜花的天然水域,其水质可以免检,但现在已属濒危植物。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7页

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

罗汉果属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果性凉味甘,清肺润肠,既可入药治疗气管炎、咳嗽,又可提神生津、预防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上等的清凉饮料。常服能延年益寿,被人们誉为“神果”。永福县是中国人工栽培罗汉果最早的地方,已有300年历史。据考,明万历年间永宁州(今永福县百寿镇)已有罗汉果贸市,素有“罗汉果之乡”的美誉。

永福县具有一套较完整、成熟的罗汉果种植加工技术,产量、出口量均遥居全国之首。198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荣誉产品证书”,1989年永福县被国家列为全国罗汉果生产出口基地,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0年被桂林市认定为首批优质农产品。2001年,全县罗汉果的种植面积1133公顷,产果6400万个。2003年,全县罗汉果的种植面积1453公顷,产果7704万个。

参考文献:《广西地情网》

4、历史名人

刘介

刘介(1885-1968),号锡蕃。百寿县西门上(今属百寿镇寿城村)人。宜统三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广西优质师范学校。解放前,先后任罗城县政府科员,柳州中学教师,庆远中学校长,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和第二师范校长,《教育日报》总编辑,广西省视学员,省政府秘书,三江、庆远、融县三县县长,广西省修志局分寨,广西特种师资训练所所长。他的一生主要从事文教工作。

他在罗城时,接触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对他们的奇风异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请示县府同意,只身前往三江、融县和贵州省的下江、丙妹、永从等县少数民族居住区调查,记录了大批资料。民国十二年到十七年在三江、融县任县长时,又进一步了解了少数民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收集了许多反映少数民族风习的文物器具,记录了第一手资料,写成《苗荒小记》一书。

民国二十四年,因他多方奔走,疾呼,省政府委派他创办了广西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招收少数民族青年来培训。他任所长近七年,为广西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师资。他主张民族同化合作,不歧视少数民族,对学生热情关心,加上有丰富的知识,深得学生敬佩,民国三十一年,省政府委派酷吏统治金秀,激起了瑶胞的暴动。政府派兵镇压前,刘介力争不用武力,然而无效,许多瑶胞被官兵杀害,加之桂纱暴跌,省府不给经费,他因此愤然辞去所长职务。离校后,学员在校园中心建造一座“锡蕃”以示纪念在校时,他借工作之便,将二十余年调查、研究的少数民族资料,写成了《岭表纪蛮》一书,闸述西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及其历史演变概况,成为研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解放后,历任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校长,广西文史馆副馆长,区政协常务委员,仍潜心研究少数民族史,著述了《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概要》一书。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

混乱之中,被人挟仇杀害。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867-868

5、文化方面

儒学塾馆

永宁州学宫唐朝为纯化县学,宋元时期为古县县学,故址在今百寿镇旧县村。明成化十三年(1477)县城北迁八里,县学随同迁往,改为古田县学(在今永宁州城处)。弘治五年(1492)因有韦朝威率领的壮民义军占领县城而停办。隆庆五年(1571),古田开为永宁州,知州唐执中建州学于州城内西北角,当时有廉生、增生各10名,生员多是来源于临桂、全州。万历九年(1581)后几经重修,建有大成殿、启圣柯、筹经阁、崇圣宫、明伦堂、学署、文庙、乡贤祠、名宦祠等,规模宏大、壮观,光绪三十二年被改为永宁州小学堂。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704页

百寿陵园纪念塔碑文

五一年仲夏,全境剿匪胜利告成,谨择于古化城南郊,开土镌石,以建烈士碑墓焉。

溯广西解放,永阳百三县之李白反动余孽,初因慑我威势,敛迹潜踪。继而伺机阴谋蠢动,受美蒋之支持,获地霸之维护,集乌合之众,猖獗蔓延。杀戮人民,焚毁村舍,苛捐派款,奸淫掳掠,破坏农会区府,设伏持枪顽抗。以鬼蜮之伎俩,狡猾之心肠,忽明忽暗,出没无常。陷人民于水火,颠沛流离,其罪恶极矣。

自我军入桂,即全力进剿。出平荔,入榴象,南达中渡,北抵三江。山高林密,陡壁羊肠。霪雨则山路泥泞,夜行则跌扑奔驰。风餐露宿,饥忍渴止。跋涉大小瑶山,迹遍江东水畔。攀登云山峰,踏四十八弄,回万里烟云,转寸步荆棘,其剿匪任务既艰且巨。

然千辛万苦难挡,万水千山等闲。以野战化地方,以平原转山地,以攻坚变散战。洞悉幻变,掌握机谋。滚悬崖,钻山洞,近搏斗,远围歼,军事进剿,政治争取,结合发动群众。军民奋力,越年有六月,歼匪大小百余股,数达六千余。匪乱平息,功在烈士。

忆念其塞北南征,为广西人民解放,英勇牺牲,致成千古壮烈,其功绩如日月,精神犹江河。为慰烈士英灵,故铭石而志之。

1951年5月30日敬立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905

6、长寿老人

史书记载“五公里内常能遇上百岁老人”。如今在百寿镇,长寿老人随处可见,据统计,镇上100岁以上的有6人,90岁以上的120多人,80岁以上600多人。

参考文献:《广西重点镇志》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第1版,第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