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镇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靖西县安德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8:03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安德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地处靖西市西北部,东靠龙临镇及三合乡,南靠南坡乡和录峒乡,东北隅界果乐乡为界,西北与那坡县坡荷乡接壤,驻地安德圩,故名。安德镇距靖西市区52千米,[1]区域总面积221.14平方千米。[5] 截至2019年末,安德镇户籍人口为44395人。 [5]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安德乡,属靖西县西区;1984年10月,安德公社撤改为安德镇。[1] 截至2020年6月,安德镇下辖20个行政村,[2]镇人民政府驻安德街。[1]

截至2019年末,安德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4个。 [5]

2.建置沿革

据《新唐书》记载,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置安德州。而后唐、宋、元皆为安德州。

明代安德州并归入顺州,属荣劳峒

清光绪间置安德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安德乡,属靖西县西区。

1950年,属龙临区;同年11月,设第七区(驻三合乡)

1951年8月,增设第九区,区驻安德圩。

1958年,成立安德公社。

1962年—1966年,改为安德区。

1966年,改为安德公社。

1984年10月,安德公社撤改为安德镇和三合乡。

2005年6月,三合乡并入安德镇。[1]

--来源:靖西县志(70页),靖西县地名志(105页)

3.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下辖安德、其乐、发达、大乐、念笃、孔造、巴兰、西兰、马拔、平莽、三合、三西、三南、三郎、三龙、三录、三东、三灵、三荷、三鲁20个行政村;下设244个村民小组。[1]

截至2020年6月,安德镇下辖20个行政村:安德村、发达村、其乐村、大乐村、念笃村、孔造村、巴兰村、西兰村、马拔村、平莽村、三合村、三西村、三南村、三郎村、三龙村、三录村、三东村、三灵村、三荷村、三鲁村,[2] 镇人民政府驻安德街。 [1]

一、自然地理

(一)位置境域

安德镇地处靖西市西北部,东靠龙临镇,南靠南坡乡和录峒乡,东北隅界果乐乡,西北与那坡县接壤,有4个行政村位于中越边境线0—20千米范围内,距靖西市区52千米,[1]区域总面积221.14平方千米。[5]

--来源:靖西县志(70页)

(二)地形地貌

安德镇境内属高原型岩溶峰丛山区,峰峦密集;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870—1318米;最高点位于西兰村马浪屯,海拔1248米;最低点位于三合街,海拔870米。[1]

--来源:靖西县志(71页)

(三)气候

安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在10.2℃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4.4℃左右,平均气温年较差14.2℃。生长期年平均292天,无霜期年平均358天,最长360天,最短34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4.2小时,年总辐射10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 [1]

(四)水文

安德镇境内主要河道有龙皇河、发光河两条;龙皇河源自兰康水库,流经巴兰村、安德街、大乐村,入小照阳遂洞,境内河道长10.8千米;发光河自照阳关流下,流经安德街,入小照阳遂洞,境内河道长6.8千米。[1]

(五)自然灾害

安德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霜冻等;旱灾平均一年一遇,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安德镇涉及境内三录、三鲁等10个行政村,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受灾人口达13000多人;水灾每年雨季均有发生。 [1]

(六)自然资源

安德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铝土矿、煤矿,集中分布在三东村一带,尚未开发。2011年,安德镇有耕地36327亩,人均0.84亩,其中水田11954亩,旱地24373亩。 [1]

二、社会人文地理

(一)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总人口有435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0人,城镇化率0.5%;另有流动人口100人。总人口中,男性22620人,占52%;女性20880人,占48%;14岁以下8700人,占20%;15—64岁28275人,占65%;65岁以上6525人,占15%;人口均为壮族。2011年,安德镇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5.12‰,人口自然增长率6.8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6.64人。 [1]

截至2017年末,安德镇常住人口为43065人。[3]

截至2018年末,安德镇户籍人口为44437人。[4]

截至2019年末,安德镇户籍人口为44395人。[5]

(二)经济

安德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安德镇生产粮食1.21万吨,其中水稻0.47万吨,玉米0.74万吨。安德镇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桑蚕、水果、中草药、蔬菜。2011年,安德镇烤烟种植面积741亩,桑园种植面积1306亩,中草药种植面积285亩,蔬菜种植面积7006亩。安德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安德镇生猪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2.17万头;家禽饲养量20.8万羽。2011年,安德镇邮政业务总量8.56万元,其中纯收入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100万元。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0.2412亿元。[1]

截至2018年末,安德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4个。[4]

截至2019年末,安德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4个。 [5]

三、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92人,专任教师22人;小学15所,在校生2704人,专任教师51人;完全中学和初中各1所,在校生1366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安德镇主要学校有安德初中和安德中心小学等。2011年,安德镇教育经费49万元。 [1]

(二)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文化艺术站1个,村文化广场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民文艺队伍2支。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建设村屯篮球场28个,有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8%;每年定期举办春节篮球比赛。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965户,入户率50%。[1]

(三)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卫生院2个,病床4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1张;固定资产总值2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2名,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2人。2011年,安德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5.97万人次。实施20个行政村(街)有中央医改为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011年,安德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776户42132人,参合率达97.33%。[1]

(四)社会保障

2011年,安德镇医疗救助2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786人次,共支出9.5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94户,人数7380人,支出456.44万元,月人均51.5元;有敬老院和五保村各1家,床位24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4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549人,参保率62%。[1]

(五)基础设施

1.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邮政所1处,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总发行5.6万份(册);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有固定电话用户900户,宽带接入用户250户。[1]

2.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自来水厂1座,有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35万立方米;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2000米。[1]

3.供电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建成安德镇变电站。 [1]

4.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安德镇有花坛11个,人均绿化面积约4平方米。[1]

5.交通

安德镇境内有靖那高速公路、320省道、三合至南坡公路经过境内。 [1]

(六)历史文化

该镇具有悠久文明的历史,宋皇祐元年(1049年)壮族领袖侬智高曾在该镇建立南天国;清末抗法名将刘永福也是在此地建立黑旗军,誓师入越抗击法国侵略军;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滇桂边纵队曾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这里的历史积淀深厚,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效也很显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曾获区“体育先进乡镇”称号。建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街门、三层塔和风景怡人的灵山、照阳关等景点,吸引八方游客

--来源:靖西县地名志(105页)

1.地名由来

安德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安德圩而得名。 [1]

2.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德镇地方特色民间文艺有壮剧、末伦、采茶调、扮台阁、弄腊舞、舞龙、舞狮等,弄腊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黄树贤总主编;韩元利本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广西壮族自治区卷[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年01月:1715-1716.

2. 安德镇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8-07]

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8(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05:414.

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9(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05:426.

5.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0(乡镇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03:425.

4.研究现状:

[1]杨尚春,吴雨浓.兴边富民行动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靖西县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0,7(03):66-67+70.

[2]黄玲.记忆、实践与文化遗产:中越跨境族群侬智高信仰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06):87-93.

[3]韦韡.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5):25-26.

[4]罗彩娟.从“归顺”到“靖西”:边疆地区壮族的国家认同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03):1-6.

[5]黄玲.英雄祖先与边疆家园:壮族与岱、侬族的侬智高信仰——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之三[J].百色学院学报,2018,31(03):76-82.

5.保护及发展状况:

安德镇建镇历史悠久,史上称为“古州”,时为北部重镇,至今已有1217年的历史。唐代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中央封建政权在安德设安德州,北宋初年(1049年)壮民族领袖侬智高建立的“大南国” 政权(后改为‘南天国’)的都城置地,清末抗法名将刘永福也在安德圩竖起“黑旗”誓师入越抗击法国侵略军。

安德据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州,成为蕴含壮族兵家文化的一块丰沃活宝地、靖西独有的史迹标识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景观。 民俗文化独领风骚,勤劳智慧的安德人民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壮民族传统文化,以安德山歌、弄腊舞、末伦、壮剧、送牛神、扮台阁等为代表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2012年5月,原生态舞蹈弄腊舞、壮族田间矮人舞被正式列入自治区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水文化独具特色。安德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素以“山峻水秀林绿物饶”而著称,照阳关、南天门、凯旋塔、百年古榕、古房建筑等是安德的标志性景点和建筑。2012年,安德镇被靖西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镇打造,纳入靖西县“十二五”旅游规划中“一城一带一镇四区”建设。安德镇党委政府全力开展“文化安德、生态安德”特色主题建设,“农业立镇、文化名镇、旅游兴镇、商贸旺镇”的发展战略让安德的发展迈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镇区框架逐步拉大、城镇功能逐步完善、镇域面貌日新月异。2012年,镇党委政府聘请云南城乡规划设计院做创建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古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保护镇内历史建筑和人文遗址,延续古镇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着力构建边城壮乡古镇、桂西南名镇。

灵山:位于安德街东北1公里,是一座平地拨起的石灰岩石山,山高约50米,有石阶路直通山顶,山上建有山门、亭阁、文昌庙等建筑,遍山古树,景色优美,是安德重要的旅游景点。

照阳关:照阳关位于广西靖西市与那坡县交界处的安德镇境内,距靖西市区54公里,距安德街1公里,有照阳洞、黑旗军山寨、镜湖、南天国遗址等景点。照阳关地处南疆边陲,是滇东南入桂的交通要冲,历史上历代公元1049年依智高曾据此地建立“南天国”。吴三桂反清时亦据此为据点。清末抗法名将刘永福在安德圩竖起黑旗,誓师入越抗击法国侵略军。解放战争时期,滇桂边纵队曾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50年解放军在照阳关以少胜多,击退土匪的凭险伏击。

--来源:靖西县志(71页)

据“归顺州志”记载:“朝日东升,正照洞中”因此叫做“照阳关”。北宋时,壮族首领侬智高的起义部队就在此洞扎营,据此地建立“南天国”。;清代初期,藩王吴三桂余部曾在上洞垒筑石墙把关;以清代名人赵翼的《照阳关》一诗为代表,关内石壁至今仍保留有多处文人墨客描述照阳关的题刻文字;清朝末年,天地会的农民首领吴亚终军部也曾驻扎此洞;清末名将刘永福在此竖起黑旗,誓师入越抗击法军;解放前,当地的草莽流寇,也常啸聚于此,20世纪50年代初,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土匪们闻风丧胆,最后照阳关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几百年来,照阳关导演着一幕幕悲壮的史剧,人与兽斗,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火与血的熏陶。

照阳洞分下洞、上洞。上洞西壁有两处“照阳关”三字的摩岩石刻,巨石上有多处题诗,最有名的是归顺州吏目蔡鸿遵的诗句:“紫气自东升,朝旭升山巅。边关严锁钥,划界真天然。润石常如此,岁岁乐有年。下洞即现今靖西至那坡的穿岩公路。这个洞古时候只是一个仅容一水通过的小洞,并不通路。因上洞难走,民国十五年才于下洞辟便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修建田阳至云南富宁公路,后来又扩建为二级公路。

--来源:博雅特产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靖西旅游

6.人物传记

侬智高

侬智高(1025—1055年),壮族。依智高(1025~ 1055),壮族。北宋傥犹州人(今县东境)。

侬智高的父亲依全福,原为傥犹州知州后知广源州(今越南广渊)。天圣七年(1029)归附宋朝,授邕州卫职。但广西转运使章频不纳,不受其地。事隔不久,全福重申前请,仍被拒绝,更助长交趾嚣张,对广源州人民“赋敛无厌,州人苦之。”宝元元年(1038), 全福势力扩展到傥犹州、笼州(今扶绥县地)、万涯州、武勒州(今均大新县地)诸州后,改广源州为“长生国”,自称昭圣皇帝,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全福自知会激怒交趾,所以又要求内附,依靠宋朝保护,遭到拒绝。宝光二年春,交趾王李德政见广源州孤立无授,出兵攻打广源州,全福被俘,智高时年十四岁,与其母阿依逃走幸生。五月,智高备生金一块重112两去赎父亲,交趾收了金还杀了全福,智高内附不纳,无处安身,与其母奔傥犹州。

庆历元年(1041), 智高收拾遗众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不容依氏势力再起,出兵攻打,智高被俘,交趾以封官赐土引诱智高为广源州知州,划雷(今大新县下雷)、火、频(均靖西县地)、婆(今未详)诸峒给他管理。庆历三年又加封为太保。但这些智高都不受,反因屡受凌辱内怨交趾,忍辱四年后徙居安德州(今靖西县安德)。庆历七年,智高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改年景瑞。先后遣使到邕州请求内附,授给官职,保宋边疆。但昏庸朝廷,竟把自己属下官员说成是“叛交趾而来,恐疆场生事,却而不受。”庆历八年,智高逐渐控制了右江少数民族一带,开始与交趾决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出兵攻打,被智高打败。

皇祐元年(1049) 九月,智高要求内附不得,以战求附,兴兵沿右江东下,进攻邕州。宋仁宗诏江南,福建诸路兵围攻,智高不与兵戎相见,撇回原地,再请求内附,一再降低要求,不求刺史,只求当个小官教练使,或被承认是宋朝官吏,能有官服穿即可,但宋朝廷皆许。皇祐二年,邕州指挥使幵赟刺探智高,企图突然袭击,被智高俘虏,智高以礼相待,并遣使随幵赟到邕州,奉表请求内附,又遭拒绝。皇祐三年二月,智高备驯象、金银等贡物,再请求内附,又被宋廷“以其役属交趾,拒之。”并令广西转运司和钤辖司作复:“以广源州本隶交趾,若与其国同贡奉,即许之。”昏庸宋朝官吏,竟公然把广源州说成交趾之地。智高附宋之心不死,“反复贡金 函书以请,知邕州陈珙上闻,亦不报。”后来智高又愿送重金,求准于邕州边界,设立圩场互市,宋廷亦不准,智高最后失望地说:“今吾既得罪于交趾,中国又不我纳,无所容,止有反耳。”

皇祐四年(1052) 四月,智高在安德州举行起义,率众5000人,沿右江东下,先攻下横山寨(今田东县境),就地劫富济贫。五月初一破邕州,智高占领邕州后,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年号启历,沿袭宋朝制度,兵员增至1方多人。接着挥师东征,沿西江而下,九日人横州(今横县),十二日进贵州(今贵县)、攻浔州(今桂平县),十六日入龚州(今平南县),十七日进藤州(今藤县),又人梧州(今梧州),攻封州(今广东封川),十八日攻康州(今广 东德庆),十九日据端州(今广东高要),短短20天,攻破沿江数州,兵殒增至4万余人。二十六日围攻广州城,久攻57天不下,七月十九日撤围广州,挥师北上,陷清远(今广东清远),占英州(今广东英德),攻韶州(今广 东韶关)不下,转占湟川(今广东连县),直抵桂东北,九月五日攻贺州,在贺州转战月余,击毙宋名将张忠和蒋偕。九月十八日破昭州(今平乐县),乘胜北进,经恭城、灌阳攻全州,欲直驱荆湖(今湖南湖北),后因派到湖南谍报人被破获,宋军号称20万加强防备,智高自知力量不及,回师邕州,归途数败桂、柳诸州守兵。十月甲申再度人邕州后,与左右江各峒酋长结盟。十二月智高在金城驿(今南宁东北)打败广西钤辖陈曙率8000 兵进攻。宋仁宗赵祯急诏枢密副使筛选精兵南来,与各路军结合,计官军土丁3.1万众,对智高进攻。余靖还对左右江各峒剿抚兼施,威胁利诱,破坏智高结盟。

皇佑五年(1053) 正月初狄青以疑兵之计,智高因大胜后骄傲轻敌,致给宋军于十六日偷渡昆仓关(今邕宾公路交界),十八日进入归仁铺(今邕宁县三塘),智高仓促应战,被宋军打得大败,智高撤出邕州,携带其母、弟、妻、子和残部,从右江边战边退入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县),把其母和弟弟、子继封及一部分人留在特磨,自己到大理国(辖境今云南大理)借兵,想从特磨、大理、左江三路向宋朝反攻。十二月,邕州知州肖注乘智高立足未稳出兵进攻。各州依姓族人被余靖杨元卿等人离间叛变,乘智高到大理借兵,发动族人陈充等六州袭击特磨寨,俘智高母、弟、子解往京师。至和二年(1055) 四月智高死于大理,年仅30岁。宋廷于同年六月乙已把其家人杀害。

--来源:靖西县志(797—798页

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本名义,字渊亭。出生在广西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今防城港市区属),先世原籍博白县菱角乡。8岁时随父流浪到上思县平福乡,幼年当过佣工。少有大志,为人侠义有胆略,常愤慨地说:“大丈夫不能为生灵造福已是可羞,况日久啖稀粥不能饱,又焉可郁郁久居于此呢?”咸丰七年(1857), 20岁的永福蓄发参加上思天地会首领郑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加入新宁州(今扶绥县)吴凌云领导的延陵国,在吴凌云长子吴亚终部任副帅。

同治二年(1863)二月,延陵国失败后率遗部200余人转战左江一带。六月,从龙州县足卜抵达归顺州,投驻扎化峒的下雷州农民军王士林部,后投驻扎那足村(今新靖镇属)的上思农民军黄泽宏(又名思宏)部。同治三年二月,与黄泽宏同招为归顺州客练,防守州城充任百长。同治四年正月,永福闻延陵国旧部吴亚终复振,率部回到亚终处,受左翼大帅印,分驻安德。他见北帝庙中有奉水神的七星黑旗,就仿制大旗,卜吉祭旗,血盟兄弟,始创了黑旗军。同治五年九月,左江道员覃远琎率大军人归顺进攻吴亚终,农军与清军相持年余。同治六年十二月,永福所部粮食接济断绝,接受部属意见,率部离开吴亚终,从安德转战入越南茶灵到礼安圩。部将黄守忠、农秀业等想杀苏圩守军邓志雄,企图夺占其地,以为基业。永福认为不义,反与邓结为兄弟,合兵人六安州成立中和团黑旗军,当时白苗分扰北圻,越南政府不能剿,被永福施计讨平,州民争送粮饷,越王授永福七品千户职,后又进驻保胜(老街)为根据地,聚众屯垦,自养自给。北圻总督黄佐炎让永福回广西再募兵勇千人,队伍扩充到2000人。同治十二年,法国侵略河内,永福应越王请求,率黑旗军打败法军,并打死法将安邺。次年,越王授永福为三宣副提督,辖宣光、山西、兴化三省,还赠给耕牛、种子,帮助黑旗军继续开荒种地。此后将近10年,法军不敢再向越南北圻进犯。这期间退入越南北圻的各部农军,形成刘永福为首黑旗军和黄崇英为首黄旗军两部。后来黄旗军未能适应历史转变,成为抗法障碍,被中越王朝军队和黑旗军联合反击收编。光绪八年(1882)四月,法军又侵占河内,越王再次要求黑旗军参战。光绪九年五月十九日,黑旗军在河内西纸桥与法军激战,法将李威利被击毙,取得纸桥大捷,越王封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义勇爵。接着在怀德、丹阳等地再败法军,越南人民对黑旗军誉之为“北圻长城”。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暴发,清军参战,永福受清政政府收编,授予记名提督衔。那时黑旗军已扩展到12个营约8000人,成为中法战争的主力军,转战在越南东西两线,保卫山西,增援北宁。在临洮大败法军,连克十几州县,还与滇军击败宣光之法军,杀伤法军2000多人,配合东线冯子材指挥的镇南关战役,取得镇南关大捷,连克谅山。此战役法军,统帅尼格里被击重伤,歼灭法军1000多人,继又与友军在西线大举反攻。正当节节胜利时,清政府却战胜求和,于光绪十一年四月七日下令前线停战,六月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中法和约》。清政府连下九道命令,胁迫黑旗军回关内。七月,永福率3000壮士和千多家眷离开经营18年的保胜,移营云南境内的南溪待命。回国后黑旗军被-裁再裁, 最后只剩300人。光绪十二年永福就任广东南澳镇总兵。

光绪二十年(1894) 中日战起,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防务,那时黑旗军只有两个营驻守台南,后扩充到八个营。次年清政府割弃台湾,日本军队在台北登陆,台北巡抚唐景崧潜逃厦门。消息传到台南,激起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推举刘永福为抗日首领。永福义愤立誓:“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毅然领导台湾军民奋起抗日。日本驻台北总督桦山资纪曾致书劝降,永福给8督回信中讲到:“余奉命驻防台湾,义当与台湾共存亡。”还说:“但要我走,我要他扯”(粤语“但”即他,“扯”即滚开之意)。黑旗军壮士和台湾人民义军联合,抗击日军三个师团和一-支舰队,毙伤日军3.2万多人,打死8军北白川能久中将、山根信成少将,坚持战斗达半年之久。最后,因清政府不予接济,并扣留永福在大陆募集的捐款,以至弹尽援绝。在难以继续坚持战斗的险恶形势下,搭乘英国轮船内渡厦门。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改任永福署碣石镇总兵。宣统三年(1911) 十一月,广东独立,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钦州。

民国4年(1915) 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年近八十的刘永福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提出愿为维护国家主权再上战场。不幸,他于民国6年1月6日晨逝世,享年80岁。

--来源:靖西县志(804--805页)

7.其他

视频链接:

广西靖西市与那坡县交界的照阳关:

https://3g.163.com/v/video/VUDOVP6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