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镇 >> 自治区级 >> 第3批 >> 正文

武鸣区府城镇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8:05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位于县北部,北界马山县,乡人民政府驻地府城圩,距县城36公里。1990 年辖府城、西厢、福良、富良、文泉、渌龙、四明、和平、进源、渌韦、水共、喜庆、德灵、乐光、头塘、那化、东江、启德、陆杨、大同、岜榄、寺圩、新泉、永合等24个村公所,66 个村民委员会,323 个村民小组。有243个自然村,11924 户56085人,其中壮族39382人,农业人口38101人。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05%。语言操壮语北部方言及汉语的官话、横塘话、客家方言。

明清时属止戈乡。府城圩,旧名站圩,明嘉靖七年(1528年) 始,为思恩府治所,故名。清末民初属北区,为头塘、伏海、小良、渌通、石池、思南、西厢等团。民国中期为北区寺圩乡、府东乡、府西乡。解放后属府城区、第七区。先后设府城乡、寺圩乡、“八一”人民公社、府城人民公社。1984 年9月改称府城乡。

——来源:《武鸣县志》

2.建制沿革

据史书记载,最早唐朝置思恩羁縻州(治设于寨城山,今广西平果县旧城),先后属邕州、田州路、田州府、云南广南辖。明永乐二年(1404年)八月,直隶广西布政司右江道。明正统四年(1439年)十月,以土官岑瑛屡有边功升州为思恩土府,正统六年(1441年)十一月又升为思恩军民府。正统七年(1442年)土知府岑瑛将府治迁到乔利(今广西马山县乔利乡),垒石为城。嘉靖七年(1528年)新建伯王守仁将府治迁到距乔利60里的武缘县止戈里荒田驿(今广西武鸣县府城圩,筑思恩府城墙,得名“府城”。

——来源:武鸣政务网

3.文化遗产

府城高中李彦章石刻、“至圣先师孔子赞屏序”石碑、极星桥、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石刻、“卧牛望月”石刻。

——来源:武鸣政务网

4.非遗

府城土制红糖

近年来,府城镇富良村大力发展古法红糖扶贫特色产业,其中定旺屯红娘红糖加工坊于2017年被列为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府城土制红糖》传承基地,并于2018年建成富良村手工红糖生产加工产业示范园,在为贫困户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广西日报

5.历史事件

思恩府

据《武鸣县志》记载,清朝时思恩府辖一州、三县、九土司、一土州、一土县,境域大概在今广西武鸣、宾阳、上林、马山、田东、平果、都安等县的全部或一部,比现在南宁市管辖的范围更大。“四野宽衍皆膏腴之田,而后山起伏蜿蜒为平原环抱,涵蓄两水夹绕”、“四面山势重迭,盘回皆轩豁秀丽”形容的就是当时的思恩府。先后经历76任知府,至民国二年(1913)废,期最长的是清道光年间进士李彦章,任思恩知府长达20年,其在任职期间,以兴学育人为首务,带头捐银1500两,兴建阳明书院、西邕书院,倡办义学。并亲自制定《榕园学矩》,自编教材《榕园识字编》、《榕园辨韵编》,亲临书院讲授,还倡修《思恩府志》。亲自辟地推广双季稻,推广北方桔槔水车;一年内在武缘、宾州、上林迁江四州县,开塘圳336处,修水坝430处;收回被豪强侵占的土司官田,受当地土司、士民好评,为其立生祠。现府城辖区内遗留的多处石刻,均为李彦章时期所留下。民国期间,还出过李静诚(1917-1919年两次出任广西省长)、蒙仁潜(1922-1923年自称自治军旅长兼任广西省省长)两任广西省省长。现镇域内仍遗留有燕子岩、石刻阿弥陀佛、水轮车、阳明书院、钟鼓楼、龙王楼、水月岩、小榕园“思恩八景”。

——来源:武鸣政务网

6.传说

“卧牛石”美丽动人的传说

武鸣县府城镇曾是明清时期思恩府治府所在地,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块列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对象的“卧牛石”,地址位于府城镇四喜街。卧牛石前,看到“牛头”上刻有“卧牛石”三个大字,“牛腹”则刻着“郡守李彦章劝农至此”九个大字,说起卧牛石,它背后还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神牛下凡。府城自古就是农田广褒,物产丰富之地。从很久以前开始,每年开春时节,当地官府和农民都组织春牛出游。人们还敲锣打鼓。借此感谢耕牛辛勤的付出传说有一年开春,天下大旱,万倾良田全部干裂生烟;农历二月十九这一天,晴空突然闪过一道霹雳,紧接着一场百姓苦盼已久的瓢泼大雨降下。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天夜里,一头披挂彩带,周身闪耀磷光的神牛从天而降,整夜不歇地自动翻耕水田。等到天亮人们赶来,神牛已经化作一尊石像,卧于田垅之间。思恩府乡民随即大呼“观音菩萨显灵啦!”并跪地长辑,据说正是观音念及思恩府一带人们勤劳善良于是撤甘霖、遣神牛救了百姓。后来人们特意地保护那尊石牛,以志纪念。现在,每年四喜街的居民都择日用街节来祭祀。这虽然是民间传说,但也反映出当地人民勤于耕作,爱护耕牛的优良传统。

——来源:府城镇政府

7.历史名人

岑瑛

明朝思恩军民府(治今武鸣)土官,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八年(1420)袭兄岑王献任思恩州知州。正统三年(1438)升为田州府(今田阳)土官知府,仍掌思恩州事。十二年,岑瑛请设儒学,置教授1员,训导4员,为广西土官办学之始。天顺三年(1459),明英宗以岑瑛累有军功,授都指挥同知。委其子岑鐩为知府。成化元年(1465),奖谕岑瑛父子,赐银币。十四年(1478)卒于军中。

——来源:府城镇政府

李彦章

自则之、兰卿、号榕园,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以内阁中书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典江西乡试,后主讲兴化兴安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任军机章京,翌年,迁内阁侍读,参加宣南诗社。道光五年,任广西思恩知府。以兴学育人为首务,带头捐银1500两,兴建阳明书院、西邕书院,倡办义学。并亲自制定《榕园学矩》,自编教材《榕园识字编》、《榕园辨韵编》,亲临书院讲授,还倡修《思恩府志》。

——来源:府城镇政府

蒙泉镜

字芙初。壮族,府城乡寺圩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考取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30多年终,共赴乡试14此,终不中举。其间,于同治七年(1868)以拔贡身份入京赴朝应考,落选而归。同治十三年先后主讲阳明书院及今马山县三潮、那林、白山、都安县地苏、安阳以及凤山等地收徒讲学30多年。其传授有方,地苏的唐广村的生徒18人,考上秀才6人。在安阳,有个生员中举,为该县有史以来第一个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在阳朔教谕10年。光绪二十一年,调补白色厅学正,直至去世。

——来源:府城镇政府

蒙仁潜

字若陶,蒙泉镜之子,清末举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民国元年(1912年),署理上思县知事及陆军步兵中校。民国3-4年任容县知事和广西右军第二军副司令。民国5年3月起,任广西陆军第二军第四路司令,同年1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补授陆军步兵少将五等文虎章。

——来源:府城镇政府

李静诚

字洁斋,府城圩诚意街人。幼年随任惠泉书院院长的父亲亿年到院就读。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贡生,以后应3次乡试皆落第。25岁学刑务,进身仕途,先后在府、厅、州、县衙门充当幕僚,掌管刑务、钱粮、文案达10余年。光绪三十三年陆荣廷当左江镇总兵时,李静诚在上思厅办刑务。

——来源:府城镇政府

8.风景名胜

六庙

黉学庙(又名孔庙、文庙)

关帝庙(又名武庙、关圣帝君庙)

城隍庙(又名城隍爷庙)

杨思庙(又名杨庙、杨四庙、杨仕庙、杨仕将军庙)

观音阁(内设魁星阁、敷文楼等)

北帝庙

八景

燕子岩、石刻阿弥陀佛、水轮车、阳明书院、钟鼓楼、龙王楼、水月岩、小榕园

八景题诗

燕岩日照映红天,阿弥陀佛桥下见。

阳明书院多名士,回头看见水轮车。

钟鼓楼前香喷喷,龙王楼下水圈圈。

绿波沿有水月岩,观音阁旁小榕园。

阳明书院

明清书院院址在今武鸣县府城高级中学内。明万力历间,思恩府(今武鸣县府城镇)知府侯国治建于府治西,后兵燹塌废。思恩府外东南两江合流处,相传为王守仁(阳明)讲学地,因多榕树,故名榕树园。后为土官岑氏园。清道光六年(1826),知府李彦章重修阳明书院于榕树园。筑天一阁藏书,生徒达数百人。李彦章自号榕园主人,曾率诸生333人作王守仁生日。咸丰间院园俱废。光绪间知府黄鸿澡复设书院,刻王守仁石像供院中。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庑廊,棂星门名宦祠和名乡贤祠。清代额定文生学额20名,廪生、增生各22名,武生20名,所有学生由官府提供膳食,一年一贡,年终举行甄别考试,留优汰劣。宣统二年(1910)改为小学堂,1912年改堂为校。1917年改为县立阳明高等小学校。1932年2月由蒙培勤、李宗儒、黄明珊等筹办私立阳明初级中学。1948年更名为武鸣县立第三初级中学。1969年9月改为武鸣县府城高级中学办学至今。

——来源:府城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