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级 >> 第4批 >> 正文

秀水村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7:36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秀水古村位于广西省东部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地理区位独特,富川经贺州到达广州不足一个半小时。1949 年前名为秀峰村,后改为秀水村,整个村落面积为 224600 平方米,常住居民主要为“毛氏”家族,最早由一个祖籍浙江江山的汉族毛姓大家族发展而来的,与韶山毛氏宗族属同宗同源。村落共有 700 余户,约 2000 多人,瑶族人,由八房、安福、水楼三个组团构成,其中,八房人数约占到一半之多,较为集中。

秀水古村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保留着丰富、悠久且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状元楼、毛氏宗祠、古戏台、门楼等大量古迹,具有很高的研究文化价值,成为南国罕见的古代民居历史博物馆。不仅如此,这里有岭南最美的水乡风光,古树参天,翠竹成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素有“富川小桂林”之美称。古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查证,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在富川县县志上记载的 133 名富川历代科举进士名录中,秀水村就占了 27 名,其中包括宋开禧元年乙丑状元——毛自知。因此,秀水村被赋予了“状元村”。2008 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 年评为“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5 年 10 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秀水村为“全国生态文化村”。而这里历代涌现的状元、进士、举人则与秦古道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更是海陆丝绸之路——秦时岭南“新道”潇贺古道上的新亮点。

——来源:传统村落的生态社区营造模式研究——从台湾桃米村到大陆秀水村 第四章

2.建置沿革

秀水村建于唐开元年间,立村建寨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始祖毛衷,是唐开元年间进士,为广西贺州刺史。据《毛氏族谱》记载:毛衷乃浙江江山县人氏,唐开元十三年由刑部郎知贺州刺史,由贺州临富川,道经富川秀峰(今称秀水),见其山川之秀,地相灵蕴,即曰:此为圣地,居择于此,后世当有贤豪者出焉。于是毛衰恪守初衰,离任后果然自浙江江山县携妻带子到秀水安居建寨,成为秀水毛氏始祖,其子毛傅承祖训,继父志,弘发家声,垦殖拓业,以致家族渐见强盛,逐成宗系。秀水村自唐繁衍发展至今,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由初期的十余户,发展到现在的近 600 户,共 2100 多人。原秀水村也因时代发展,支系繁衍,而划分为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四个自然村。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秀水社区鸟瞰图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3.特色资源

资源分类

类型

建制时间

数量

名称

形式样式

保存现状

功能

价值评估

物质文化资源

公共建筑

唐文宗

2座

古戏台

龙脊

飞檐红柱

多次重

修,存留完整

戏曲

桂剧表演

演出排练



民国

2个

毛氏

宗祠

翘角三进

院落

捐助修

缮,格局完整

祭祖拜祖

议事



明初

1个

进士

祠堂

三进院落

修缮

凋敝

寻祖

祭拜聚集



明嘉

2个

石鼓

大理石

雕刻

基本完好

表彰

警示



明清

1座

吉嘉孚

瓦盖

半圆

孤顶

保留基本完好

回乡

做贡献

装饰聚财



明清

3面

照壁

灰瓦

白墙

部分

风化

挡风

遮蔽视线

风水



宋代

1座

状元楼

木构

重檐

多次修缮

祭祖拜祖

议事祈福



民国73 年

5口

古井

居民

地下

井水

公元

1984重修

日常

饮水生活之用



南宋时期

1座

江东

书院

——

只留存一碑刻

讲授教书

藏刻书



民国时期

10

门楼

一门/两门

后期修缮保存

完好

纳福辟邪

总甬道门面装饰



传统民居

明清

1

外翰

住宿

四合院

居民

居住

住居



明清

4座

古老

民居

院落

木雕

花窗

建筑主体留存

富贵人家

住居



公共空间

宋代

2个

花街

大坪

大樟坪

广场

无活动铺装保留完好

状元庭院

聚会活动



非物质文化资源

民俗文化活动

解放前

1种

状元

出游

太尉

出游

唱戏(3-5天)

每年九

月初八/九举办

居民参与

公共大型

活动



——

1种

升学

诵读《勉

学》

每年大

年初一

全村6 岁以

上的小孩



——

1种

宗族

活动

祭拜

已取消

祭祖议事



——

1种

寿宴

宴请

会客

70 岁

以上老人

贺寿交流



人物

宋代

1个

状元

坐像

状元楼

祭拜出游



医药

——

1种

瑶医

——

瑶医堂

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



地方特产

——

百亩

香芋南瓜

西瓜

自然

种植

户外

分散

生活

外销



1 条

——

秀水河

——

——

生产

生活

用水



1 座

——

——

青石板路步道

保育

观赏

风水



独树植被

9 棵

800年

百年

古树

孤植

已挂牌

保育

观赏



1处

——

樟木

次生林

植被保护完好

娱乐活动

交往聚集



——来源:传统村落的生态社区营造模式研究——从台湾桃米村到大陆秀水村 第四章

4.城镇建设

5.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秀水村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遗存名称

文物保护

位等级

保存状况

等级

八房门楼

县级

一级

状元楼

县级

二级

状元桥

县级

二级

秀峰诗院

县级

三级

坦川古戏台

县级

二级

仙娘庙

县级

三级

石余正门楼

县级

二级

毛公桥

县级

二级

毛氏宗祠

县级

二级

进士堂

县级

二级

八房古戏台

县级

三级

安福门楼

县级

二级

水楼门楼

县级

二级

花街大坪

县级

三级

秀水古村落

县级

三级

——来源:传统村落的生态社区营造模式研究——从台湾桃米村到大陆秀水村 第四章

状元楼

清代建筑,位于秀峰山下,面水靠山,一条清澈的溪流由楼前向东缓缓渡过。表砖黛瓦,飞檐翘角,兼具有江南楼宇和寺庙的建造特点和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400 平方米,分上殿、下殿和庭院三部分构成。正大门上方斜挂着三块金字匾额,居中的一块是“状元及第”,“文魁”、“进士”匾分挂两旁。一口 50 平米的水池位于院中,绕过水池,进入第二道门,便可见到下殿和上殿,过天井,由两侧回廊步入上殿,上垫正中坐着气宇轩昂、手执书卷、目视远方、眉宇间透出壮怀悲国之情状元毛自知雕像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古戏台

富川古人开村立寨的定式中,戏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秀水村内目前现存有三座古戏台:坦川戏台、八房戏台和水楼戏台,每个戏台的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其中坦川戏台为求脱俗,古戏台特意离村而建。坦川戏台彩门楹联、小巧别致,绿坪如茵、青山环峙。台上飞檐歇山、红柱凌波;台下碧池湖石、古树溪泉,俨然一座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小品。

古戏台一反戏嘈杂热闹的氛围,其幽静、其清净、其品位,为世罕见。八房戏台则高耸壮阔,造工精致。红幛彩门,雕柱戏联,赤柱丹檐,画屏镂扉。台顶的瓦脊上,有绚美的云花,伶俐的秀格,如跃的鳌鱼,欲飞的龙影,无不映射出一派祥和喜庆的吉祥气氛。村民反映,这方戏台原是毛氏大家族合族汇聚的欢娱主场,有钱的,没钱的,富裕的,贫穷的,官宦乡民不论,村内村外不限,只为同一的戏缘,同一的崇尚,皆聚一起,共享庆乐。正所谓:“贫富合曲尽歌兴,贱贵不嫌笑台边”。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门楼牌匾

在中国的古民居建筑中,牌楼主要是展示宗族荣耀与名誉的地方,它譬如近代的功德坊,现代的业绩与荣誉室,以此宣扬本族本宗的骄傲与显赫。秀水村的古牌楼多达16 个,几乎每个牌楼上均有“进士”或“文魁”的牌匾。在八房的正门楼上立的是一块“富江首嗣”巨匾,书法遒劲雄浑,笔墨畅丽清新,其意为富水之源,开辟于秀江,秀江为源头,首辟富江,秀江当为先锋。同时似乎还有一则隐示之意,那就是:毛氏宗族,才人辈出,门户众大,是为富川首族。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状元桥

位于村落口的东江河上,始建于宋代开禧年间,是毛氏族人为迎接合族荣耀的状元毛自知荣归故里而修的,该桥原为风雨桥风格造型,建筑华丽、壮观。原桥前有阁亭,称“魁星楼”,中段有桥廊,称“秀风廊”,后端有山墙罩壁,题有“山水丰艘”字匾。桥栏柱端共有石雕瑞狮 20 对,为当朝富邑县令所赐。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古桥建筑于民国十年(1931 年)毁于洪袭,如今只留下了桥台、桥墩,尚可走行人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毛公桥

据考是一座由380 块巨大青石筑就的人工石拱桥,原桥为风雨桥造型。据毛家老人说,建此桥时,村民奋勇投工,齐力投料,于荒山中采回巨石,并精细加工成 380 块方料,经湖广两省能工巧匠砌筑而成,原桥上有石狮 88个,中段设有盖项桥阁,檐栏丽瓦,镂斗纹梁,壮美非常,后因清代匪乱,溃于战火。桥毁不吉,征兆不祥,族人又于清光绪九年重修此桥,建制虽无前时恢宏亮丽,却也算得上精致美观,桥建好后,主要是供村民交通与观赏风光用,但以族中的意图而言,它又是座回澜缓水的风水桥,它既可镇锁奔涌而下,急流狂涛的秀江,同时还可揽抱灵江浩气、水流玉脉让宗族鸿运经久不泻,与日长存。该桥于 1976 年被洪水冲塌,目前仅存四个青石的桥墩立于秀水河之上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

江东学院(失修已毁)

江东学院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淡然居士毛基(嘉定进士、官会稽太守)修建。 《富川县志》光绪版记载,最早的书院《江东书院》,位于朝东镇秀水村灵山之侧,在秀水 河之东,故取名“江东书院”,后因失修毁掉。元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知县张恩与年 友毛廷瑞,在江东书院旧址的土中发现刻有毛基撰的碑记,已载入《富川县志》光绪版卷十 一。

据清光县志载,朝东原有山石窟寺书房,对寨山书房,书房山书房,仍未能满足科举需要,于是建书院于江东。当时江东书院名师荟萃,藏书丰富,远近闻名,求学者慕名而来。书院创立以来,培养了不少进士、举人、贡生。元元贞元年(1295年),进士毛商之、明万 历乙末(1595年)进士毛章彦,都曾先后在此就读。

——《富川瑶族自治县志》第一节旧式教育

冯乘故址

冯乘故址,旧图地志载述不一,标位各异。《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沿革草图》标示:从汉至唐五代十国,冯乘县故城址标位在今富川麦岭一带;《交址刺史部图》标示:两汉冯乘县在江华萌渚水中游;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汉至两晋冯乘标位与《交址剌史图》同;《元和郡图志》载:冯乘下东南至贺州(今贺县贺街)一百八十里”;《江华县志·古迹》载:“冯乘在县西南七十里”;《大明一统志·古迹》载:“废冯乘在贺县北一百二十里”;《寰宇记》“冯乘县贺州北百二十里”;清光绪《富川县志·艺文》33页日:“按志钟山镇古冯乘也”。据上所述,冯乘县治址一在湖南江华,一在今富川县境,一在今钟山县钟山镇。

经考,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冯乘之半置江华县,唐武德四年前,冯乘县故址应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之白艺营与涛圩之间,即萌渚水中游。此与《水经注》卷38“渚水迳冯乘县西,而北注冯水,冯水又迳营道县,而右会营水”之记述相合。唐武德四年,冯乘属贺州后至宋省,冯乘县故址应当在今富川境内。

据清光绪《富川县志·古迹》载:“今县东三十里勾挂岭一残碑,字迹蒙晦,仅存德庆府三字,考旧志,宋太祖时分设广南东路,贺州等处俱隶之,冯乘当为德庆属县,勾挂岭相传即旧治也。”勾挂岭在今古城乡秀山村境,据当地口碑传闻,此地原有一“蓬(冯)乘庙”(逢乘庙已废)和一“千家井”。至今仍有“蓬(冯)乘岭”、“逢(冯)乘江”之称,村之南有勾挂塘、勾挂石之地名称谓。《富川县志·水利》载:“勾挂塘在冯乘旧治西”。在今福利乡《灵溪岩》石刻中有“冯乘上乘头坊”之记述,方位与之吻合,故今古城乡秀山村境乃为冯乘县故治所在之一

自然景观特色

秀峰挹爽

雄伟壮丽的状元楼后面,有座突兀而起的山峰,名秀峰。秀峰如乳,林碧似翡,峰美石美,风光尽秀。古今文人,游客亦曾对秀峰题过不少的诗句。由此可见,秀峰除却山形秀美之外,其文化更具有清新与亮丽。秀峰是秀水传统八景之一“化鲤排云”之景点所在,从秀水河对岸看,位于秀峰挹爽的鲤鱼山脚,如鲤腾飞,气惯云霄,因而称之为“化鲤排云”

三江涌浪

秀水河由黄沙河、石鼓河、鸟源河三江汇合而成,在三江汇合处,每逢春汛,雨水充足,黄沙河流来的洪水,石鼓河冲下的激流,鸟源河激泻的洪峰,汹涌澎湃,因而称之为“三江涌浪”,为秀水传统八景之一。有诗云:“三江绕村汇,四水此徘徊,古宅明清气,桃源胜蓬莱”。

灵山石室

位于灵山山脚下,有长约4 米,宽约 5 米的石室,室内洞壁珍奇怪兽,奇花异草浑然,别有洞天,因而称之为“灵山石室”,也为秀水传统八景之一。

青龙卷雾

位于毛公桥至鳌山之间,整条秀水河河床较为狭窄,蜿蜒曲折,每逢阴雨天气,烟雾弥漫,皓似一条不在天、不在湖的青龙,因而称之为“青龙卷雾”,也为秀水传统八景之一。

大鹏展翅

位于与湖南江永分界的都庞岭余脉,从秀水村远望过去,它酷似一只矫健的飞鹰在振羽,又极象一只壮实的大鹏在展翅,志在“潜身百粤傲云霞”,更有正乘大鹏“扶摇直上九千里”的冲破天际之势,故名“大鹏展翅”,为秀水传统八景之一。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_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