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级 >> 第6批 >> 正文

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洲村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7:38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岭南古村----江头洲村

青狮潭镇江头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江头洲自然村,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公路里程约20千米,距桂林市城区公路里程约30千米。2005年,该村180多户780余人,其中90%以上居民姓周,系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明弘治元年(1488年)从外地迁人立村。该村重视教育,办义学、设私塾,数育周姓子弟,至清朝末年,该村周姓共出秀才170人,举人25人,进士8人,庶吉士7人,出仕为官者163人,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五品以上官员37人。

2005年,江头洲村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00余座,分布规整有序,传承脉络清晰,建筑工艺讲究,建筑类型包括祠堂、民居、庙宇、巷道、牌坊、桥梁、水井等。村内民居大多保存完整,格扇雕花,玲珑剔透。其中文物建筑71座,主要有爱莲祠、太史第、解元宅、知州宅、太学生宅、同知府第、礼堂、进士第、知县宅、奉政大夫宅、盐大使宅、布政使宅、闺女楼、荣禄大夫府、按察使第、文林郎宅、提学府、武德骑尉宅、武魁宅、贡生宅、军功六品宅、修武校尉宅、通奉大夫宅等。

明代建筑墙裙为片石或鹅卵石砂浆靠砌,墙面大型泥砖至顶,屋脊用砖块压脊,整座房屋呈木质穿斗式结构,无天井,有照壁窗,较低矮。清朝时期的民居占大多数,房屋青砖包墙到顶,高大、宽敞、气派。房屋由北向南排列,再由东向西一层层修建,形成里巷。在里巷中。每一座房屋均砌有闸门。每一排房屋虽与上一层房子排列有序,但是左邻右舍、上屋下屋都相互串通,只要用门关上门,诸家的门户就能安然无恙。

江头洲村清代民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有大门、天井、堂屋,两边建有厢房,为五柱三间或五柱五间立贴式木构架结构,这是最具清代时期院落特色的民居大堂建筑。大门建造端庄秀丽,有弓形的门梁,上面雕龙画栋,下面两端镶有雕饰的渗门。渗门雕刻精细,颜色艳丽,门额上挂有各种木质匾牌,屋内梁、柱、枋、檐,雕有龙凤和各种纹饰,造型优美,颇具特色。镂花不但雕琢精细,且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据古建筑专家实地调查考证,江头洲村明、清时期民居群雄伟壮观,纹饰精美绝伦,仅镂花就有20余种500多样,这在广西村一级中是极为罕见的。被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南镂花第一村",游客赞叹为"科举仕宦村""才子村""清官村""历史文化名村""最佳古村落";又称为岭南古村落文化的代表,是人们游览、采风、休闲、教学和研究古建筑的好去处。

江头洲村不仅风光旖旎,松竹青翠,众水环绕,青山挺秀,而且历史文化内涵丰富。"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5年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授奖大会上,江头洲古民居被授予"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奖牌,成为中外游客青睐的古村落之一。

2006年5月,江头洲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灵川县志》(1991-2005)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第816-817

2、文物

爱莲祠

爱莲祠,位于九屋乡江头洲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五进建筑,今存二、三、四进,是典型的清末祠居;

参考文献:《灵川县志》(1991-2005)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第728

3、历史名人

周启运

周启运(1792-1853),字景垣。九屋乡江头洲村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清道光六年(1826)进士。曾任河南省洪县、商丘、祥符等县知县、湖北德安府知府、江宁盐巡道兼江宁布政使,同时护理巡抚并代办两江总督事、直隶按察使等职。为官期间,重教化、除水患,颇有功绩。林则徐视察河南时,曾称赞他是一个"好官"。他始任河南洪县知县时,首先恢复篆筠书院,并教育农民挖沟修渠、种树、严禁酗酒闹事。县东南常有水患,他亲自勘察,组织人力疏通腊胫河和赵家渠,使水流入卫河,水害得以治理。在样符县他发动群众大筑堤坝,防范黄河泛滥。并捐薪俸抢修大梁、万泉两座书院,增设6所义学。在德安知府任内,亲自到汉东书院讲学;还主持编纂志书。

周在任职期间,曾镇压捻军,杀死捻军首领高二、刘二和农民领袖钟人杰。

周曾在家乡独资创设九屋北岸义渡和建造官坡堰石桥。著有《绍濂堂制艺》和《不为斋诗文集》

周父履泰,子廷换、廷冕均中举,廷揆后又中进士。"一门两进士,三代四举人",乡里传为美谈。

参考文献:《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97页)

周星伯

周星伯(1875.11~1946.12),字炳义。九屋乡江头洲村人。官宦世家,因家道中落,遂自学中医,以医业终生。

同村周六六之女瑞妹,六七岁时患重病已奄奄一息,请星伯开了一个药方。买药时,店主见处方中开有"大黄四钱",不禁惊问:"大黄这么重,是否写错了?还是问清楚再拣吧!"病家回告星伯。他二话不说,提笔就在处方上写了四句:"不知病情,莫乱说话,免得病家,心上心下。"后来照单服药,只一剂,病情好转:连服三剂,病即痊愈。事后,病家以酒两瓶、鸡一只、"红包"一个相谢,他拒之再三。同村周李八之妻病危,已穿上寿衣寿鞋准备人棺。族人急请屋伯,星伯不在;便请其徒栗仁斋医治,也是两剂药就诊好了。

周星伯急公好义,性格刚直。他对待穷人和言人不一样。曾说:"穷人生病连吃药都没钱,你还坐轿要红包,那不等于逼他死得快点!"对言人,他轿要坐,“包”要收,毫不客气。特别是对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更是嫉恶如仇。请医师来家看病,按常礼是先敬烟茶后诊病的。一次,他应请看病,主家按礼敬烟茶,他拂袖说道:"你是喊我来吃茶的还是诊病的?"病家茫然不知所措:他又说:"是看病要紧还是吃茶要紧!?"主家这才恍然大悟,愧感交集。自此凡是请他诊病的人,都是先看病后敬烟。他给人治病一般只开一、二次处方,从不开第三方。如一、二方不行,他就宣告"退堂",要你另请高明。他下药既"准"又"狠",从不开太平药方。他论道:"诊病下药,就象打矿放炮,不冲那么多火药,岩石是炸不开的。"所以,他怕药店扣秤头,常在处方后面写明:"老戥发足,不许克扣!"群众称他是一位"面冷心热的好医生。"

参考文献:《灵川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