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 >> 国家级 >> 第7批 >> 正文

兴业县龙安镇龙安村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7:47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概况介绍

龙安村耕地面积118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4公顷,粮食播种(含复种)面积171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93公顷,林地面积173.87公顷。主种水稻、荔枝、龙眼、木薯、花生、西瓜、大蒜等。山地植松、竹。农村用电量245.26万千瓦时。村道2.5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2条1.5公里。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有种养。村里的主要传统资源有唐朝时期的绿鸦炼铁遗址、龙泉枫木井、古代加工蓝靛的蓝埲、乾隆年间的古寺庙建筑、清朝时期的古宗祠、清朝后期的古围墙、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等。且古民居建筑群完整地保存在村落中心。村中有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有抢猪炮。早在民国时期就形成,起初是以“社公诞”发起,每年定下农历四月初六为村落的社公诞期,凡到诞期各家各户,便宰鸡杀鸭、包粽子、蒸发包,到村社公庙拜祭、祈祷。

2019年1月,龙安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建制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龙安镇境域设有鬰林县龙安乡、清龙乡。

1949年12月,设龙安乡,属鬰林县。次年6月,属第九区。

1953年,改属鬰林县第八区。

1955年9月,改属鬰林县大平山区。

1957年12月,撤区改乡,设龙安乡,属玉林县。次年10月,属玉林县三山公社。

1959年4月,属玉林县陈村公社。

1964年4月,分设龙安公社,属玉林县。后曾改称卫东公社。

1982年,卫东公社复为龙安公社。

1984年10月,龙安公社撤改为龙安乡,属玉林市。

1997年4月,龙安乡划归兴业县。

2002年5月,龙安乡改为龙安镇。

——来源:百度百科

3.行政区划

1989年,龙安乡设15个村公所。

截至2011年末,龙安镇下辖15个行政村:六西村、马鹏村、柑坡村、太村、秧塘村、旺冲村、螺网村、腾冲村、长居村、龙安村、六霍村、三角山村、牟村、扬前村、新塘村。

截至2020年6月,龙安镇下辖15个行政村:龙安村、马鹏村、柑坡村、太村、秧塘村、旺冲村、螺网村、腾冲村、长居村、六霍村、六西村、三角山村、牟村、杨前村、新塘村;镇人民政府驻六西村。

——来源:百度百科

4.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枫木井

龙泉枫木井具体形成于哪一年已很难考究,枫木井处原来生长着一棵枫树。相传,唐朝太宗年间,龙安大旱,江河断流,井泉干涸,村民于枫树下祭祀祈雨,不久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将枫树劈开,裂缝处泉水汩汩而流,此为井的雏形。后来,枫树枯萎,树干处形成一圆形井口,这就是龙泉枫木井的起源之说,因此得名“龙泉枫木井”。井水从未干涸,常年溢满,至今井壁仍然残留着古枫树石化的表皮。清朝嘉庆年间,村民保护原井形的基础上,在周围铺上了石块。1996年,“龙泉枫木井”被列为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龙泉枫木古井在村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拿着塑料桶前来装水回家做饭煲茶,或者在井边舀水洗菜。

龙泉枫木井水质甘甜,味道特别,关于这还有一个传说。岭南都会郁林州商贾云集,广东不少商人在郁林做生意,闲暇之余常聚在西街粤东会馆品茶论道,恭和泰中药铺老板被人称作“茶神”,此人每日茶壶不离手,对茶水火候、茶具甚为精通,对泡茶水更是讲究。一次,他到龙安收购山货,偶遇龙泉枫木井水,此后,泡茶非龙泉水不用,于是雇龙安村民龚四每日送水出郁林街给他泡茶。

一日,龚四送水时半路跌倒,泉水尽洒,情急之下,龚四在路边一水井装满水去交差。谁料茶叶刚下茶壶,“茶神”就找龚四算账了,说:“龙泉水泡的茶色纯味醇,没有水锈,香飘四溢,可藏月余,这村野井水岂能瞒得过我!”龚四自知理亏,只能连夜回龙安挑水送出……此事在龙安村盛传一时,龙泉井也因此声名远播。

——来源: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395897689738745

绿鸦冶铁遗址

绿鸦冶铁遗址,是南宋时期全国两大冶铁基地之一。南宋《舆地纪胜》记载:“绿鸦场的南流县,收铁六万四千七百斤,往韵州涔水场库交。”

史料记载,至宋代,绿鸦场“铁都”冶铁的产销对形成“岭南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玉林人洞悉战争、生产、制币需要大量铸铁,不遗余力地扩大生产,创造了车水马龙、一派繁荣的南宋铁都--绿鸦场。今以兴业县龙安镇为中心的绿鸦场冶铁遗址分布面积达120平方公里。2000年7月,绿鸦冶铁遗址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百度

https://www.gxylnews.com/html/news/2020/07/199954.html

陈凤德祠

陈凤德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八年,即公元1846年,至今有170多年的历史。经陈氏后人不断完善,才有今天的规模,占地800多平方米,不少木构件用的是当时的名木,价值不菲。近年,陈氏后人筹集资金对陈凤德祠进行了维修,让这座古祠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兴业县相关部门调查统计,龙安村有古建筑50余幢,保存完好的有20多幢,成片的明、清民居群与古建筑保存良好,陈凤德祠就是代表之一,成为村中地标。陈凤德祠为三进格局,气势宏大,极具传统文化特色,大门上方,陈凤德祠的牌匾格外显眼,每一进的台阶都是用大理石砌成,四周墙上用木雕、石雕以及壁画作装饰,大部分保存完好,色彩艳丽,图案多为具有吉祥寓意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制作精湛,龙飞凤舞,栩栩如生,整座陈氏宗祠堪称一座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见证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

——来源: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0395897689738745

2.研究成果

【1】龙强刘鑫薛莹莹唐果兴业县龙安镇产业扶贫工作研究2018-11-10

【2】黄军一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以广西兴业县龙安镇为例 2010-7-15

  1. 保护与发展情况

    (1)2021-3-24兴业县龙安镇龙安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20-2035年)初步成果

    http://www.xingye.gov.cn/xxgk/zfxxgk/xxgkml/zwdt/tzgg/t8346146.shtml

  1. 兴业县传统村落保护项目—龙安镇龙安村项目

    http://www.xingye.gov.cn/xxgk/zdjsxmpzhsslygk/xmtzpzjgxx/P020210319539863763888.doc

    4.名人传记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