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扬美村,别名杨美古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南宁市的西南部,地处左江下游,距离南宁市区36千米,村域面积6.5平方千米。扬美村始建于宋代,三面环江,八坡一街,发展于明代,繁华于清代,被誉为西江水道上活态的“清明上河图”,培育了辛亥革命先贤梁植堂、梁烈亚。村落空间格局呈放射状形态,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集。著名景点有杨美八景、黄氏庄园、金马码头、举人屋、孔子庙、魁星楼、明清古民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美三宝、龙舟上水节各有特色。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2.建村历史
扬美于宋代建镇,至1922年一直为南宁市的直属镇,目前为行政村,隶属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
初时,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后来狄青平蛮,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思想进化,人心向美,便更名“扬美村”。
扬美,宋代便已建镇,明代得以发展,到了清代更是一片繁华。兴盛时,扬美有8座码头,“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成为重要的商埠。这里民风古朴,崇文尚德,仰美扬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明清时,举人、进士、禀生、太学士迭出;近代则有辛亥革命先贤梁植堂、梁烈亚,为后人所景仰。
扬美村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式微而沉寂,经历了上千年岁月。
扬美村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是明清时期修建的建筑群,后来也经过数次的修缮。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3.非遗项目
“豆豉”制作工艺
2010年,扬美豆豉制作工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类别为传统手工艺。豆豉古称“幽菽”。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扬美豆豉闻名退迹,曾为清代御厨的首选佐料。2012年,扬美豆豉传承人杜学芬被南宁市列入《第三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沙糕”制作工艺
2012年,扬美沙糕制作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杨文凯扬美沙糕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梅菜”制作工艺
2012年,扬美梅菜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梁彩丽以扬美梅菜制作技艺被南宁市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龙舟上水节
龙舟上水节是以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为中心,广泛流传于南宁市沿江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原叫龙船节、上水节,是在赛龙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融祭祀和体育竞技于一体的水上习俗,原是船家人举行的一种上水仪式,寓意是将龙舟放下水面的意思,也叫“下水仪式”,但船家人为图吉利,一般称之为“上水”,扬美龙舟上水节因此得名。
2014年,扬美龙舟上水节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4.主要景点
扬美村内景点有魁星楼、状元桥、梁烈亚故居、五叠堂、清代一条街、明代民居、举人屋、黄氏庄园、孔子庙、观音堂、大王庙、三界庙、钟馗庙等著名古建筑,还有八条街、八个古(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古八景(青坡怀古、剑插清泉、滩松相呼、雷峰积翠、亭对江流、金沙月夜、龙潭夕影、阁望云霞)等人文景观。
扬美八景
青坡怀古
青坡怀古位于魁星楼右侧,清朝时曾是扬美古镇的一个公园,名叫青坡公园。曾有诗云:扬美青坡景物妍,荷塘岭压世相传。双坟寂寞埋兄妹,古井稀奇出藕莲。
剑插清泉
剑插清泉位于大王庙东侧,曾有诗云:景色清幽绝俗尘,四时风送野花馨。剑泉遗迹难寻觅,惟见林荫伴彩亭。
滩松相呼
滩松相呼位于南昆铁路东侧,左江岸边,洁沙淡黄,每当皓月当空,宽阔绵长的江滩一片金黄。背对连绵的小山坡,山上绿树青翠欲滴;近看沙滩光闪,俯览江中,清水流逝,渔舟船艇,来往穿梭,夜间踏来,皓月当空,无胜美景。
雷峰积翠
雷峰积翠位于古镇村旁,左江下游。这里山青水美,无比秀丽,临江一面的石壁,悬崖绝壁,崖壁之上杂树竞秀,夕阳西下,青山绿树倒影江中,犹如张大千笔下的一幅山水画,甚是奇妙。曾有诗云:雷峰积翠美名扬,千古长河伴艳装,借得彩霞添秀色,雄姿倒影胜漓江。
亭对江流
亭对江流位于古镇西面的钟馗古庙处,站在亭中放眼眺望,群山环抱,山上绿树青翠欲滴;近看对河江滩,沙滩光闪,俯览江中,清水流逝,渔舟船艇,来往穿梭,夜间踏来,皓月当空,无胜美景。正如诗云:亭对风光一派秋,对河明月耀沙洲,江头小闪闻渔唱,流水归舟极目收。
江滩月夜
江滩月夜位于金马码头河对岸,洁沙淡黄,每当皓月当空,宽阔绵长的江滩一片金黄。曾有诗句这样写道:月白天清万里明,渔歌晚唱泛舟轻,沙洲辉灿观戏,河岸更深听蟋鸣。雾散江心沉宝镜,风来水面闪银星,滩头翠竹婆娑舞,屡得游人赞美声。
龙潭夕影
龙潭夕影位于三界庙前,古树参天,山石怪奇,花香鸟语,庙联为"三面皆山,霞非孟志;界空即色,月照潭龙"。江岸下面水深,又有巨大的石头酷似龙头,每当日头西沉,霞光射来,波光粼粼,诗情画意,美丽壮观,故而得名。
阁望云霞
阁望云霞位于南昆铁路附近,是古镇的制高点之一,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掩映,诗情画意。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魁星楼
又叫文昌阁,景名“阁望云霞”,位于江西镇扬美村,坐落在村东北扬美小学内,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 ,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 ,砖木结构,青砖、蓝瓦、红檐,主体楼高16米,底部的边和高相等,外看是2层,实际是3层,楼房4根木柱和二楼的柱衔接,直接到三楼,三楼是小阁,整座楼呈方形,下大上小,象帝王的玉玺,人称“帝印”。原楼只有二三楼正面开窗,二楼开方窗,三楼开圆窗,人在外面叫能听到回音,三楼小园窗直径约1米,窗顶匾书“魁星楼”三个字,楼内原塑有魁星神像,手拿笔,左手拿书,右脚提似踢斗,左脚踏在鳌头上,人称“魁星踢斗”,或“独占鳌头”,人从二楼登梯上三楼,楼一动,魁星的笔就动,似就画写书,人止步,笔也就停下,似写完的样子。魁星像顶上横梁有一块匾,上书“文明”两个金字,落款是同治王戍年梁德显题赠。梁是清代广西解元,扬美共和街人,题赠“文明”匾意在启励乡中弟子明伦理道德,修身立人,使乡中文明昌盛。二楼塑文帝,故魁星楼又叫文昌阁,底层塑有关公神像,魁星、文帝的塑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由此可以看出乡人崇文尚武,且崇文胜尚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革命党人黄兴、黄和顺、黄明堂在梁植堂(梁烈亚之父)家开会,后又转移到魁星楼继续开完会议,策划广西边境起义事宜。该楼又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1996 年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南区志
扬美村烽火台
位于江西镇扬美村左江边,距江面20多米高,相传此烽火台过去为“青砖堆砌而成,高约一丈,呈烟囱型”(如今只留传一块圆型的灰褐色大石头) ,是起于凭祥附近,途经广西、广东,终点为福建厦门的烽火台带其中的一个点,与此相隔4公里的摆堂(已垦为农田)和三江口宋村还有烽火台。在左江下游的沙井、享子一带山岭上也修筑有烽怡.这些烽火台己有900多年的历史。鉴于邕州一带战事连绵,北宋统治者修筑加固各个关隘,并在边境要地筑起多处烽火台。
——来源:江南区志
梁烈亚故居
位于江西镇扬美村。梁烈亚系扬美村人,父子两代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革命活动,父亲梁植堂在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中牺牲。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黄兴、王和顺、黄明堂等聚集在扬美村梁植堂家中开会,布置桂南各地开展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事宜。民国9年(1920) 3月,广西籍国民党人在上海成立“改造广西同志会”,旨在推翻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梁烈亚等14人被推为干事,并派人回广西发动民军和会党武装起义。其故居解放后被保存下来,共有两进。2001年12月被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宁市最早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3处名人故居之一。
——来源:江南区志
禁约碑
清嘉庆十九年(1814),为规范市场行为,经由乡民公议订出6条禁约,并刻在石碑上,称《扬美街通乡士庶设立禁约永远碑记》,碑文主要内容包括屠宰、地租、客商歇宿、铺面、摆卖等行为规范,显示出在“重衣抑商”的清朝,扬美镇商业依然繁荣,扬美人自古就有发扬诚信、公平、文明的经商理念,扬美镇从宋代始,商业一直繁荣,靠的不仅是它良好的地理位置.石埤立于扬美圩场(振兴街),供监督遵守。振兴街于民国11年(1922)农历四月初九被土匪烧杀抢掠,一把火把街上的店铺和牛行变成废墟,禁约碑也随着振兴街的衰落而不为人所知。1986 年清地建房才在杂草乱石中发现这个珍贵的禁约碑。但它的价值被发现和认可却是在1997年,专家和学者考察后惊呼:如此碑文全国罕见,它对于维护现代市场交易规则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来源:江南区志
5.历史名人
梁烈亚
1892年生于扬美古镇,原名煊学。1918- 1919年任《申报》记者。
在《申报》副刊《春秋》、《自由谈》上撰稿时,改名烈亚。曾用过梁胜、山英、通天、老烈等笔名。他受父亲的影响(其父亲是广西会党首领之一,名为梁植堂),15岁 就跟随父亲从古镇扬美到安南(现今的越南),经黄兴和王和顺的介绍,于安南东京甘必大街由孙中山亲自监誓加人中国革命同盟会。也就是那一年,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具体负责交通联络。
解放后,还根据自己的亲历亲闻,写下了大量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正确、全面认识辛亥革命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主要著作有:《同盟会在南宁的活动》、《履行广西同志会的成立及其斗争》 、《孙中山先生名字别号考》、《收回北海底》 、《镇南关起义回忆录》 等。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杜元春
字恺庭,扬美古镇人。生于咸丰戊午年十月二十日亥时,终于光绪丁酉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享年四十岁。杜元春,胸怀宏远,但却孱弱多病,其父绍龄,对之钟爱异常,而督责亦倍严,忘元春为千金独子,传诗文词之作法,每课则先阅读,有不满意者,间拈题陪作。元春在如此环境陶冶下,承祖训以读书为宗,手不离卷,博览群书,书艺精良,终于光绪八年登壬午科,授得“举人”匾牌一块,为扬美古镇文人学士中的佼佼者。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梁德显
扬美共和街人,出生道光年间,自幼入学,天资聪颖,束发之年,学有所成,同治年间,应广西乡试,考取第一名,人称“梁科元”。本当前往京城应举,不想家事羁绊,不能成行。第二期乡试再应,又获第一。两试皆为魁首,故人称“广西清代第一解元”。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6.历史事件
镇南关起义前后活动
1907年10月,黄兴、王和顺、黄明堂、梁植亚、梁烈亚曾在扬美魁星楼开会,筹划在镇南关起义。及在桂南各地开展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武装斗争。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当年,王和顺偕同黄明堂、关仁甫、粱蓝泉携带款项到左江下游的扬美圩(在三江口上游,扼左、右江三角水陆交通要道)梁植堂家,召集进袭南宁沿线上的各路同志,商议镇南关起义后的军政大计:
分水陆两路进军,水路由龙津县(现龙州县)下达太平府至三江口(即左、右江合流的江道)陆路由凭祥、宁明、上思至宣化县的迁龙司、大塘、会合十万大山、钦州各地的民军袭取南宁。中途各地区由梁植堂、黄筒初(罗阳司官)、韦云卿等召集民军响应。
取得南宁后,即建中华民军军政府,以孙中山、黄兴为正副大元帅,宣告中外,并行使军用券。
在南宁、武鸣、上林、贵县、太平、果化、平马、隆安、钦州、廉州等地广招民兵入伍,扩大武装力量。
(4)由南宁分兵袭取桂林、梧州,入湖南、江西、广东、与各省革命军会合,推翻清廷成立民国。制定计划后,当即电召在香港的田桐、谭人风、何克夫、谭剑英、黎仲英等到河内,为占领南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7.特产
扬美沙糕
选料严格,要求精选本地种植的香糯来打粉、炒制作为基本材料。香糯是左江流域特定自然条件下育成的晚造良种精米,是南方驰名中外的土特产之一。扬美沙糕选用的香糯主要是“花壳”和“白壳”两个品系,“花壳”和“白壳”糯米米粒大而饱满、糯性(黏性)良好、饭味浓香、柔软可口。扬美产的香糯从花期到抽穗成熟期间,在田间就可以闻到浓郁的芳香。扬美香糯米香独特,尤其是刚蒸熟时,有一种似酒非酒的香醇,令人垂涎欲滴;香糯饭米粒柔软光亮,不易硬化。扬美沙糕有芝麻馅、花生馅、莲蓉馅等。
豆豉
先用上乘的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然后经过发酵、洗晒而成,有咸淡两种,都是炒菜极好的调味料,芳香浓郁,满口生香。淡的豆豉还可人药。
酸菜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生产出来的酸芥菜、酸白菜、酸椰菜、酸萝卜,颇具特色,菜色鲜黄而有光泽,酸香四溢,吃时酸脆爽口,如加点肉料等。
莲藕
久享盛名,大而饱满节又长,淀粉多且吃法多,酸、生、炖、炒均可以,各有味道随人爱。酸吃味道鲜美,生吃得原味,炖吃藕粉汤清甜,炒吃味芳香。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