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
李熙垣
李熙垣(1780-1869),字星门,号东屏,桐古里(今属罗锦乡)崇山头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其岳父周位庚,是临桂县人,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受岳父影响,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壮年时曾游历蓟门、居庸关、太行山、潼关、黄河等地,以画笔措绘了华北和中原一带的大好风光。道光十七年(1837),由桂林溯漓江过灵渠下湘江,经岳阳,过赤壁,抵达武昌,沿途作画四十幅,并题诗于其上,取名《江行图》。此画今尚存三十九幅。他的画,风格近于元代画家倪云林和黄公望,雄奇浑厚,丘壑幽深。他还擅长书法,风格似米芾。晚年长居家中,作诗绘画,并教晚辈绘画。其子侄辈李冕、李益寿、李吉寿、李洵、李翰华在当时都以绘画著称。
李熙垣也精通医术,每遇家乡发生传染病,就到附近村庄逐家诊治,病家求医、不论贫富,都一样对待。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十一月 第860页)
李吉寿
李吉寿(1815-1896),字次星,号万松老人,又称梅花馆主,李熙垣第六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历任龙昌、郸县、彭山、金堂、广元、东乡、新津、彭县等县县令,重庆府知府。为政期间,多有"惠政"。以"廉明"称于当地。
李吉寿擅长绘画,特别善于画梅花。为了画好梅花,种植了数百株梅以供写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梅花清高孤逸的性格。笔法模仿金农,多种多样,或风摇枝影,或月映枝头,或云护烟笼,或雪光相村。再加以柔枝老干,变化穿插,真是硫影横斜、暗香浮动,无不曲尽其妙。当时中丞文岩称之为"空前绝后"。他还兼工山水,临摹古人之作可以乱真,所作树木花草、鸟虫人物,无不精妙。他的书法也工,瘦劲硬直,兼颜柳风格。今有《墨梅图》存世。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十一月 第861页)
2、旅游景点
崇山古民居
崇山古民居 位于罗锦镇北部,距离永福县城20千米。相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包括李氏一门旧居、李氏家族祠堂以及其他古民居。
李氏一门旧居由六家大院并排组成,排列整齐,规模宏大,每个大院之间建有侧门和巷道相通,地面用青石板铺设。旧居为小青瓦盖面,硬山顶式砖木结构二层建筑,外墙均用青砖砌筑,墙基部分用料石砌筑,防火山墙为骑马头墙。每家大院均为四进三开间,大门位于房子正前方,大门内有天井,四周有院墙。每进之间也有天井,天井两侧开有侧门,既可方便进出,又加强了6个大院之间的联系。房屋正中为堂房,两侧为厢房,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仅用砖墙或木板屏风分隔,屏风有的已经损坏,偶见有雕花、刻画等艺术装饰。
李氏宗族祠堂相传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三进三间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为拱形,高约六米,门内有天井,四周砌筑围墙,二进中间有天井,两边为厢房,后厅保存较为完好。前、后厅及厢房的檐廊均用各石铺设。
其他古民居尚有20多座,只是规模小一些。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1991-200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 第309页)
3、艺术创作
清道光年间崇山头李氏一门绘画相传数代。李熙垣善画山水,其子李冕也承作山水画。李吉寿工于梅花,李益寿长于花鸟;其侄曾孙李翰华也擅写梅花。李熙垣、李吉寿被收人《中国美术出版家人名辞典》。
参考文献:《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十一月 第7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