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三江坡位于南宁市西部,是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的一个自然坡,地处左江,右江,以江交汇处,因是三条江的汇合处而得名三江口,也是邕江源头,桑水路离民生码头38公里,陆路离南宁市区仅25公里,三江口三面环江,形如半岛,风光秀丽。三江坡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内有那城建筑遗址、红泥鼎遗址、那廊宫及周边大石遗址、窑窝古窑遗址、码头遗址、合江镇镇江楼遗址等,有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兴陵皇姑坟各种明代、清代的古建筑约150多间。2013年8月26日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来源:南宁头条
2.历史遗迹
三江坡汉城遗址
位于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东面约200米那城顶上,时代为汉,类别为古遗迹。2017年,三江坡汉城遗址被公布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博雅地名分享网
汉墓
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 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隨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
——来源:江南区志
镇江楼
位于左江、右江、邕江汇合处的江西镇宋村三江口半岛的尖角上,约建于南宋,为官方建的重要驿站。清代建制叫三江口汛,具有管理三江口一带水路的军事、交通、商贾、税收等职能,拥有兵员125人。楼前面有120 级码头,楼4层,正面用大青石刻写“镇江楼”3个大字,背面也用青石刻字“合江镇”,楼后面今还保存有当年亡故的官兵墓群。该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家运输必经之路,古人题咏“宁镇三江冠邕州”。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狄青追打依智高曾在此摆开战场。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大革命时期,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率军开往左右江建立革命根据地时,也曾在此驻扎。民国22年(1933)该楼被毁。
——来源:江南区志
兴陵
位于江西镇左右江、邕江交汇点的宋村,明朝末代皇(王)太后的坟墓,史称兴陵所在地,是南宁市惟一的皇陵。据明、清时编纂的《南宁府志》、民国《邕宁县志》载:兴陵,在县西合江镇宋村,葬桂王妃,南明永历五年(1651) 夏四月茂午,太后王氏崩于田州(今田东镇),五月葬南宁,上尊谥孝正皇太后。当地人称“皇姑坟”。陵包括主陵、陪陵、拜亭、陵坪、陵塘、陵背等部分,占地约1.33公顷,离市区20公里,水路、公路可通达。20世纪30年代及60年代先后2次被挖盗。今村里还保留着当年村民拆陵园的青石条、明砖、蚬木枕条。
——来源:江南区志
山中古战场
位于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西北,北宋皇祐五年(1053)正月,侬智高与狄青最后在该地打了一仗才远走大理。该遗址还有北宋熙宁九年(1076) 建的烽火台。
——来源:江南区志
麻子畲中国文化名人旧居
位于江西镇老口渡口西岸边的麻子畲村。1952年1~6月,先后居住着10多位中国文化、教育、理论、美术、音乐界名人,即胡绳、田汉、艾青、李可染、吴景超、唐明照、徐毓、赵德清、安娥、张正宇、夏同光、江定仙、陆地等。他们当时是由中央派到广西和本省的干部联合组成广西土地改革工作团(二团),选定当时的邕宁县十三区麻子畲村为工作团团部驻地。麻子畲是南宁市名人居住最多、时间最长的村。
——来源:江南区志
三江口贝丘遗址
位于三江坡村以东约700米处,靠近三江交汇口,位于三江口汉城遗址东南方向约200米,东南距镇江楼遗址约100米。
——来源:中国考古网
三江口窑址群
位于左江北岸沿线,自三江交汇口往西、延伸至三江坡村老村一带约1公里多长的河岸上。这些窑址总数有十座左右,均分布在左江北岸沿岸,其地表多已被平整,并 辟为耕地,看不出窑的形状,仅在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瓷片,另在断崖上可见到明显的崩塌的窑床。窑的大小较相近,宽约4~5米。从采集到的陶瓷器残片判断, 这些窑址群大多以烧制陶器为主,器型多为罐、碗、碟,也见有擂钵等,专家推断三江口窑址群的年代应跨越明清时期。
——来源:中国考古网
大王庙大石铲遗址
位于三江坡村新村西南方向约300米处,当地民众在遗址旁边新建有大王庙一座。2012年,考古队在对三江口地区进行调查时,曾获得线索,当地村民在大王庙一带土地中耕作时曾出土过大量的石铲,专家怀疑是一处大石铲遗址。
——来源:中国考古网
3.相关游记
南宁三江坡古建筑群
南宁三江坡(宋村)是个访古寻幽清静闲适之旅的好去处。
南宁三江坡(宋村)是个访古寻幽清静闲适之旅的好去处。三江坡三面环江,因水而兴,曾经繁华之至,你看那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而今,喧闹已归于宁静,流徜的是慢时光。行走其间,令人感慨万千,追寻以往。
南宁三江坡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南宁母亲河邕江的源头,远道而来的左江、右江在此江合而成邕江之始,得名三江坡。历史上,因这里的大姓姓宋,亦称宋村。漫步三江坡,到处是古老的石板路巷子,陈旧的宅院,雕花的飞檐,老旧的窗棂,庭院深深,布满青苔的天井,以及岁月风化了的门槛石块,弥漫着的是平淡与宁静。
三江坡的古建筑群以清代、民国建筑为主,计有45处,69幢,其中清代建筑28处,44幢,民国建筑17处,25幢。这些古建筑错落有致,相连成片,规模较大。
古朴典雅的清代建筑,材料用青砖碧瓦,穿斗式结构,硬山砖木结构,不见拾梁式和悬山顶结构。房子大多青砖砌墙至顶,墙体内部辅以泥砖,部分夯土墙,这样的墙体结构能令房子冬暖夏凉。横梁、格子、窗户和祖宗神楼阁用木材建造。
而民国建筑较之清代建筑稍逊,但仍不失简约大方。建筑材料多用青砖碧瓦,亦有部分用青砖和红砖合砌,只是红砖的比例较少而已。穿斗式、硬山顶结构,不见抬梁式和悬山顶结构。砖木结构以砖为主,大多数是青砖砌墙至顶,内部辅以坭砖,部分夯土墙。橫梁、格子和祖宗神楼阁用本材,窗户用木条、砖、钢筋水泥砌筑,做工精细。
南宁三江坡三面环水,青山绿水,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因交通不便需要摆渡,一直保有原生态的环境。
三江坡居民有1300多人,共七个姓氏,以宋姓较多。三江坡物产丰富,村里世代种植香葱,成立有香葱协会。据说香葱主要销往江浙一带。
不经意间见到有一间学校,走近看发现是间小学,叫三江小学,小学看上去有些破旧,看样子是已经荒废了。
古民居“齐眉居”,历史悠久,里面设有三江坡民俗文化展示馆。
日军粟原分队指挥所位于同江村三江波91号一处清代建筑,在第二进门板上书“粟原分隊”四个黑色竖体毛笔字,是日军粟原分队指挥官指挥所,也是居住场所,曾有电话线等军用设施。
我们在村里遇到一位刚劳作回家的阿婆,阿婆说她的房子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了。房子看上去虽然有些破旧,但还是很坚固,因为用料是坚固的青砖和坚固的木材。可怜只有她一个人坚守着这间房子,我们的到来令她非常高兴,邀我们进屋坐坐,盛情请我们吃粥,除了晚餐,当地人一般都喜欢吃粥。
三江坡有美丽的沿江风景,远在明代,徐霞客慕名游览了三江坡,他在《徐霞客游记》中是这样描述三江坡的:前临左江,后崎右江,乃两江中央脊尽处也。其东有村曰宋村,聚落颇盛,而无市肆。
而今的三江坡依然没有市肆,只发现在两间很小的杂货店,饮食店一间也没有,民宿也没有,游者最好自带干粮哦。
村子里的看点还有皇姑坟、汉城遗址、镇江楼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皇姑坟(史称兴陵)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境内乃至中国西南惟一的皇家陵园,2004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明朝末年永历年间,永历帝朱由榔,他的母亲在田东过世,家人扶柩跟着水路一直下来,看到这里有一个风水宝地,名叫七星伴月,便葬于此。清代乾隆《南宁府志》、民国26年《邕宁县志》等史书记载:“兴陵,在县西合江镇宋村,葬桂王妃(永历帝的父亲朱常瀛的妻子,先为妃子,后扶为正室),永历五年(1651)夏四月戊午,太后王氏崩于田州,五月葬南宁,上尊谥日孝正皇太后”;南昌刘健述《庭聞錄卷六》记载:“(吴三桂)修永曆嫡母陵。王氏葬南寧三江口。先有寶城三十步許,隴山城高不及肩;三桂外築土圍,周一里許,建寢殿三楹及寢門”。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对三江坡进行整体规划,对古民居建筑群进行保护,相信不久的将来,三江坡能开发为风景区,让更多的人的享受到三江坡的静谧古韵之美。
作者去三江坡的行走线路是:市内沿江北大道一路向西,经美丽南方至老口渡口,然后沿江边至老口水利枢纽过江,过江后右转沿江边至三江坡渡口过左江即到。
——来源:庭院深深 微博探访南宁三江坡古建筑群广西龙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