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博白县松肚镇松茂村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8:38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概况介绍

松茂村是客家名村、朱熹后代居住地,是博白县松旺镇下辖村,位于松旺镇西北边。松茂村是广西历史文化名村,有“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典故,还出有被誉为广西清代“李清照”的杰出女诗人朱玉仙、被毛泽东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革命家朱光、爱国将领朱为鉁等。该村朱熹后裔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客家围屋和屯内古名祠、昌穆庄客家古围城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历史遗存积淀丰厚,放射出耀眼的历史文化光芒。

松旺镇的客家人于明清时从福建、江西一带辗转迁徙而来定居于此。松茂村属敦笃堂一支的朱氏家族,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堪称中华文化杰出代表——朱熹的后裔。松茂村有4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朱光故居、松旺文昌阁、朱为鉁故居遗址、昌穆庄围墙。

松茂村既有客家文化、古代农耕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又有近代军政文化。

2013年7月,松茂村获评为广西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6年,玉林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上榜“中国传统村落”

——来源:百度百科

  1. 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朱光故居

    这栋楼房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朱光的祖父所建,朱光的生平事迹都在这里展出。故居北面是原来的祖屋,只剩第一进。祖屋南面,是一座西洋风格的两层楼房,砖木楼阁结构。楼阁设计美观大方,古典幽雅。

    门口竖着一个大牌,上为朱光生平事迹展览示意图。这栋楼共有9个展室和一个播放室。第一展室展出的是朱光的简介,第二展室则是他参加起义的图文介绍。跟着朱林走到二楼的第三展室,这里介绍的是朱光在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受组织委派,辗转到上海工作的经历。在第四展室,有一个略显破旧的藤椅和桌子。这是朱光在北京工作时使用过的。2011年,朱光的女儿朱嫩苹特地捐献给家乡。

    ——来源:百度百科

    文昌阁

    文昌阁,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文昌神以保一方文风昌盛而设的古建筑。该文昌阁是清代朱熹后裔迁来松旺时倡议所建。从清朝至今,松茂村朱氏弘扬祖先朱熹兴学办校、勤奋读书、奋发有为的传统,崇文重教风气深深地影响了各姓氏。1996年秋,“朱光中学”建成开学。2005年以来松茂村为了奖励考上高校的朱氏学子,还发起设立奖学基金每年开大会颁奖。朱家的后代中由于较为注重品德教育,即便当农民也能熟读《朱子家训》,这与朱氏历来倡导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和风气是分不开的。

    ——来源:百度百科

    昌穆庄

    昌穆庄,俗称樟木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松旺镇松茂村的一个自然村屯,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目前博白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传统村落。昌穆庄总面积2.8万平方米左右,长达2500米的村庄古城墙高8米、厚4米,有两座城门楼,门楼上设有炮台、瞭望窗,周围共有8座炮楼。

    2014年7月,昌穆庄获评为“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同年10月、12月,又先后获评为“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并被博白县人民政府确认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百度百科

  1. 研究成果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以广西博白县松茂村昌穆荘为例 李鸣2021-12-28

    女青年朱汝娟读刊物致富 韦珍妮 1994-8-15

  2. [1]保护与发展情况

    (1)2021-7-12 修建红色革命主题展馆

    http://www.bobai.gov.cn/xxgk/zwgk/zwdt/zwyw/t9456748.shtml

    松旺镇松茂村是革命老区,被毛主席称为“江南才子”的朱光就出生在这里。朱凯,是生长于松茂村的一位商业成功人士,从小就受到革命事迹的熏陶,心中一直装着一份质朴而深厚的红色情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朱凯斥巨资在老家修建红色革命主题展馆,免费对外开放参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4.名人传记

    朱熹(1130.9.15~1200.4.23)

    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一。

    ——来源:百度百科

    朱玉仙(1798~1862)

    松旺镇茂山人,清代杰出女诗人,所作诗词曲赋数千篇。“渺渺洞庭水,支流合万川。云冲三楚雨,帆挂五湖烟。浪搏鱼龙跃,风回雁鹭翩。湖平湘岸阔,画舫任流连。”这首堪称与李清照诗词媲美的诗作,也是出自于朱熹后裔、清代著名女诗人朱玉仙笔下。光绪九年由朝廷翰林院辑录了她的《画诗楼稿》诗作200余篇。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广西时,专门指定调阅《画诗楼稿》。著名诗人蒋达作序,对朱玉仙的诗这样评价:“读其诗见其气清而腴,其体纯而粹,其词温而雅,其旨深而远。”

    ——来源:百度百科

    朱光

    朱熹后裔二十九代孙、朱光从学生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参加过广州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协助朱德指挥作战。从1949年10月至1960年10月,朱光主政广州11年,为广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一位杰出的“羊城画师”。1961年,朱光离任赴京,妻子余修挑了几盆朱光最喜爱的兰花让他带去北京,朱光却没有点头,还特地请广州市园林局的领导到他家,把花全部无私奉献给园林部门,并建议建造一座兰圃供市民观赏。至今,每逢花节,上万盆兰花散发出的幽香引发观者如潮。朱光一生勤政廉洁、敦厚待人,他在广州工作期间创作的《广州好》《珠江之歌》等诗词至今仍为人们咏叹。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