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名村 >> 自治区级 >> 第2批 >> 正文

深坡街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8日 18:40    作者:   编辑:特色小镇  点击:

1.简介

深坡街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城北面17.5里,富麦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潇贺古道旁,距县城16公里,。今年7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8月又被公示提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深坡村由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进士、时任桂林府通判(相当于现副市长)蒋士弘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致仕(退休)时路过,爱山水之灵秀,遂从湖南江华华坡到此立籍,是为始祖。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现有人口1400人,历来是富川的名门望族之一。该村原名葛坡街,又名深坡街,在富永二级公路16公里处西边有石刻“葛陂”二个大字。民国时建立葛坡乡是用此名,只是把“陂”字改为“坡”字。

——来源:富川瑶族自治县文体和旅游局

2.建置沿革

南宋绍定年间修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群—元朝天顺三年增建慧严寺、东田庙 —明朝增建古寨门楼—明朝崇祯年间增建青石板街—清朝增建威镇庙—清朝同治元年增建蒋氏宗祠—清朝同治3年增建蒋璣公祠—清朝康熙年间增建蒋澄公祠—清朝咸丰十年增建怒堂书屋—清朝增建神岩庙。

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建村 “葛陂”;民国时期成为葛坡乡政府驻地;蒋氏宗祠民国时期及解放初为葛坡中心小学,祠堂大厅右厢改为教室,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葛坡农业中学,慧严寺也作教室;民国时期传统村落为湘桂粤地下党重要联络活动点,原名葛坡街,后改名深坡街。

古村三面环山,沿街有水穿村而过,发源于3km远的石岩庙大泉水。村前有一条4m宽的河,沿河古树参天。古村以坡地、丘陵为主,由于环境优美,气候温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白鹭来此栖息。古村气候适宜,植被生长速度快,种植业较发达,后龙山、村前河有千年古树有4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树有300多株。

3.特色资源

深坡街特色资源一览表

资源类型

概要

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

古民居、古门楼、古戏台、古寺庙、古祠堂、古街道、古书屋。

非物质文化

深坡桂剧团、七月二十日始祖诞辰纪念日、舞龙、舞狮、九月九白露庙会

自然资源

山体景观

后龙山

水域风光

石岩庙大泉水

产业资源

农业

水稻、玉米、黄豆、花生及蔬菜为主

旅游业

乡村度假,民俗观光。

4.城镇建设

坡村经过村民历代的建造,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群。现存历史建筑与保护单位的建筑面积为4600㎡,不可移动文物数量22处。有3座清朝时期宗祠的,历代建立的书房10多座,还有清朝时期的民居百余栋,其中四合院型的民居7栋。村落主要以三镶石板街为主,全长1800m,石板三镶街有大型门楼2座,中型门楼2座,小型门楼7座,文革前各大小门楼均挂有进士、文魁、经魁、举人、贡生、大夫第等烫金牌匾数十块。牌匾最早的为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最迟的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早最晚牌匾均为进士匾。

深坡村主导产业是为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花生及蔬菜为主,全年生产水稻137万斤、玉米12万斤、花生3.5万斤、黄豆5万斤、白菜350万斤,是葛坡镇的主要产粮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5.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恕堂书屋

位于葛坡乡深坡街村南(今书屋尚存)。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例贡生蒋登云先生损资创建,蒋登云号“恕堂”,书屋以号取名。蒋先生文才出众,教育有方,态度和蔼,宽厚待人,乐善好施。他目睹本族子弟贫富不均,绝大部分贫家子弟无法享受教育,为此不安,先是捐田租禾三百三下把,建学舍于村之南。后又将田地租二千四百六十斤、田租禾二百六十把,拨给书屋永久管理,建立恕堂书屋基金会,由学董根据章程支付,解决贫家子弟上学问题。将先生嘱咐子侄将学会、田租刻石立碑,“不得侵夺、不得变志”。

书屋是土木结构,前后两进约90多平方米。进了围墙即为条石嵌成的天井,左右有对应照墙,通过天井,经三级台阶入后进,后进分上下两层,光线充足,为讲习所用,下层中堂供孔夫子牌位,其后,为纪念蒋先生惠泽族人,加奉其牌位,每年于先生诞辰时,凡族中读书人都前去祭典,历久不改。

书屋学董会健全,管理有序,注重延聘名师。其中,又以聘请外地举人、贡生为主。光绪十一处(1885年)始聘阳朔举人莫炳贤执教十余处,民国11年(1922年)聘灌阳贡生蒋文檀等,都是博学之士,深得族人和生童爱戴。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兼教诗词,转民国后略有改动。教学方式以教师主讲为主,生童自学为辅。书屋延至民国12年,历时64年,是富川屈首一指的义学。

——《富川瑶族自治县志》第一节旧式教育

古寨门楼

古寨门楼始建于明朝,共有11个,设有炮楼三座,有个别遭损,其余保存完好、有碑记,面积为400㎡,该建筑工艺独特、装饰精细,特别是雕刻技艺精湛,反映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民族文化建设风格,建筑风格为“瑶乡汉风”。目前,在蒋氏家族的努力保护下,该建筑保存比较好。

汲古书屋

汲古书屋建于清朝咸丰末年,面积190㎡。目前汲古书屋已没有书院的功能,为村民私宅。

玑公祠

玑公祠始建于1871年,面积430㎡。在村民的保护下,该建筑保存较好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