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介绍
朗梓村在县城西南约15公里,高田镇境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据该村覃氏宗谱记载,朗梓村开基始祖本是广西宜山县人,清朝初年追随柳州总兵马承荫,配合吴三桂攻打桂林,后在长沙战败,只身逃出。到了朗梓,见这里地荒林密,是避世安身的好地方,便把家人接来,一起披荆斩棘,开田建屋,定居下来。因当地有几棵榄果树,便称榄子村。后来以其谐音改名朗梓。村民虽隐居山林,仍在勤耕之余苦读诗书,不仅经济发展很快,且陆续有人科考题名,出了一批以文人仕的人才。现存古屋十多座,其中一小一大两座祠堂,是反映该村发展历史的窗口。一座建于清朝前期,建筑为三开间,虽然规模不大,因其为覃氏的总祠堂,村人称大祠堂。另一座祠堂规模宏大,占地数千平方米,是清朝中期由覃氏同族中几家富户修建的分支祠堂,并以其先人之号,名瑞枝公祠。建筑为三进三院布局,青砖墙体,马头飞檐,雕梁画栋,风格融湘、粤、闽、赣之长。据传工期历40年之久,可见工艺之精致。村西侧有座近20米高的炮楼,是县内惟一保存完好的炮楼。这些古旧建筑,吸引国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参考文献《阳朔县志》(1986-2003)方志出版社,第94页
2、祠堂:
覃家祠堂
覃家祠堂在高田乡朗样村,建于清末。为青砖木材结构,肯砖全部磨光后砌墙,屋檐用瓷瓦装饰,堂内四壁雕龙画风,工艺精良,历时40年竣工,规模为全县家祠之冠。
参考文献:《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第372页
3、人物
覃梦榕
覃梦榕字榕士。高田乡朗梓村人。幼小勤奋攻读,才思敏捷,考试常名列前茅。由廪生登举人,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派往贵州省,历任普安、定安等县知县,贵州乡试同考官。因居官廉洁,治理有方,有较高的声誉。在任知县期间,亲自主持书院月课考试,以甲乙丙等评定优劣,使县书院的学习风气得到振兴。后因丁忧回家,贵州民众建立去思碑以纪念其在职时的政绩。他对于天文历数、山水地理很有研究,擅长诗词,著有《地理辟谬》及诗文集数种。回家后,任阳朔寿阳书院山长,是清末阳朔最有声望的讲席,以博学著称。他讲解详细明白,教授有方,慕名来寿阳书院读书的员生很多,不少弟子后来都成为地方显达,寿阳书院亦名重一时。后往京师任职,逝世于北京。
参考文献:《阳朔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442页)